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於2003年5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於1957年8月)、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成立於1979年2月)整合組建而成。是國內一流的以土壤肥料、農業資源利用和區域發展為主導的國家級公益性綜合研究機構。全所現有在職職工26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高級職稱研究人員110人,研究人員中52%具有博士學位,研究生導師74餘名。

研究所簡介

作為國家級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所以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主要目標,以承擔國家、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為本領域培養人才為主要任務。面向全國,研究探索農業資源環境領域中的理論與方法、農業發展戰略、區域布局與結構調整、農業生產實用技術等問題,培養農業高級人才。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現代土壤、植物營養與肥料、農業微生物、資源遙感與數字農業、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節水農業、區域農業發展、農業資源管理與利用等。

機構發展

研究所現有2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植物營養與養分循環”和“資源遙感與數字農業”重點開放實驗室);8個研究室;設有“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農業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和“中國農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建有實驗站(基地)9個;試驗協作網3個;是全國農業資源信息中心和國土資源農業利用研究中心的依託單位,也是國家遙感中心農業套用部、農業部遙感套用中心研究部、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的掛靠單位。研究所編輯出版《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中國土壤肥料》、《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中國農業信息》和《農業科研經濟管理》等學術刊物。
研究所設有農業資源利用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是農業資源利用一級學科博士培養單位,擁有植物營養學、土壤學、農業水資源利用、農業區域發展、農業遙感、草地資源利用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個作物生態博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植物營養學、土壤學、農業水資源利用、農業區域發展、農業遙感、草地資源利用、環境工程和農業生態學8個碩士學位培養點。目前在讀研究生150人(其中博士生62人、碩士生88人),博士後流動站24人。

研究成果

研究所在植物營養、土壤、農業微生物資源保藏與利用、農業遙感套用、農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發展、資源環境等方面具有強大的研究實力和技術優勢,擁有我國長期農田土壤肥力質量監測基地和農業綜合信息數據平台,包括覆蓋全國的中、高精度數位化農田土壤肥力空間資料庫和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氣候、地形、農村經濟和遙感圖像信息。在土壤改良、施肥技術和糧食供求等方面擁有多項國家級科技成果,其中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國家創造發明一等獎1項,全國科學大會獎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項,省部級獎142項,獲發明專利16項。成果的套用率達80%以上,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究生教育

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於2003年5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整合組建而成,是國內一流的以土壤肥料、農業資源利用和區域發展為主導的國家級公益性綜合研究機構。
研究所設有農業資源利用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是農業資源利用一級學科博士培養單位,擁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作物生態學、植物營養、土壤學、農業水資源利用、農業區域發展、農業遙感、草地資源利用、農業微生物學等1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碩士學位培養點有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植物營養學、土壤學、農業水資源利用、農業遙感、農業區域發展、農業經濟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農業經營管理等14個專業。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覆蓋農、理、工、管理學等四大門類。
目前,擁有研究生導師80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4名,碩士生導師46名。“九五”以來,我所共招收研究生32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5人、在級碩士研究生184人、在職碩士研究生23人;博士後流動站24人、已有163名研究生獲得學位,其中獲得博士學位54人,獲得碩士學位109人,11名博士後出站。截止2010年11月,在讀研究生總計150名,其中博士生62名、碩士生88名,博士後流動站在站21人。
研究領域和方向:作為國家級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所以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主要目標,以承擔國家、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為本領域培養人才為主要任務。面向全國,研究探索農業資源環境領域中的理論與方法、農業發展戰略、區域布局與結構調整、農業生產實用技術等問題,培養農業高級人才。主要研究涉及植物營養、肥料、農業遙感、區域農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現代土壤學、草地科學、農情信息、現代農作制、食用菌、農業資源管理、農業水資源、農業微生物資源與利用等13個學科。
科研條件:兩所重組後,在學科建設、科研條件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更加突出。一是學科、專業更加豐富,涉及農學、地學、土壤學、生態工程、微生物專業等。二是科研任務飽滿,科研經費充足。2003年,全所在研課題共212項,其中國家攻關專題9項、子專題9項,“973”項目9項,“863”項目19項,科技部基礎性和公益性專項1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科技部成果轉化基金6項,農業部948計畫9項,其它部委等項目111項和國際合作19項。從課題來源和構成看,國家任務課題所占的比重較大,反映了我所作為國家級研究所的地位和作用。近20項國際合作研究課題也表明了我所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三是科研條件明顯改善。現有“資源遙感與數字農業”和“植物營養學”兩個農業部重點開放試驗室,河北、山東、湖南三個野外試驗台站和20餘台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四是人才優勢突出。我所現有院士1人,院一、二級學科帶頭人11名和多名海外歸國專家,形成了一支學術水平高、科研和教學經驗較豐富的中青年專家隊伍。上述優勢為今後持續、高質量培養研究生提供了重要基礎條件。
導師隊伍建設: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對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至關重要。我所一直十分重視導師的隊伍建設,為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在導師遴選工作中,根據我院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條例並結合本所實際,始終堅持寧缺匆濫的原則,切實保證研究生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目前,我所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是由一批熱愛祖國,熱愛研究生教育事業,學風正派,治學嚴謹,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獻身於科學研究,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的跨世紀學科帶頭人、院傑出人才、留學歸國人員等的中青年科技骨幹組成。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90%以上為中青年專家,是一支朝氣蓬勃高水平的研究和教育隊伍。
研究生培養:研究所確定了四個方面的培養目標:一是在思想政治上,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和獻身農業的情操。二是必須為人正派,品德高尚,要有艱苦奮鬥,敢於拼博和團結協作作風。三是勤于思考,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四是立足本專業,即要培養“科研型”的人才,也要重視培養“套用型”與“推廣型”的人才。在管理方面,一是抓學習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針對學生的特點,重點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獨立思考和工作能力,鼓勵研究生更多地參加各類學術活動、實地考察和社會實踐活動等,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實踐能力。二是抓好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德、智、體全面評價,是培養高素質研究生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中期考核使導師對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明確學生的研究方向和目標,對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思路和論文撰寫進行指導。三是做好學位論文答辯工作。嚴格按照研究生院的規定,對答辯材料是否齊全認真審查把關,並協助導師組織好學生答辯工作,為學生順利通過學位論文答辯提供良好服務。
研究生教育培養工作構想
1、規範管理。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管理工作需要規範化。為使研究生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根據研究生院的要求和我所實際,一是要修改完善研究生工作管理制度。二是要組建由學生—導師—管理人員組成的研究生管理工作小組,科研處設專人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在時機成熟時成立研究生分會,強化學生的自主管理。
2、加強交流與合作。建立開放的研究生培養體系,鼓勵科研與教學機構聯合培養研究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使我國研究生教育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增強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3、調整招生結構。一是學科結構調整,要打破均衡局面,向重點學科傾斜;二是注重培養套用型人才;三是向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