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農村改革與變遷:30年曆程和經驗分析》主要內容: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啟動了中國改革的大幕,但在改革的發展中,農業與農村又成了“問題”,從而引出了國家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聯產承包的改革源自農民的自發選擇;但在這一制度變遷的力量釋放之後,市場為什麼沒能引導農民進行新的發展選擇?是市場自身的問題?還是我國城鄉分割的體制使然?或許是二者的互動作用?新農村建設確實是時候了,但如何善用國家力量,去煥發農民追求發展的自發力量,而非越俎代庖;如何建構鄉村自主發展的政治經濟架構與政策工具,仍是我們面臨的歷史性挑戰。
作者簡介
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發展戰略和改革策略問題、地區經濟成長問題、勞動就業問題、人口經濟、流動人口問題。在國內外一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國的二元經濟與勞動力轉移:理論分析與政策建議》、《窮人的經濟學》、《中國勞動力市場發育與轉型》、《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與林毅夫、李周合著)等。王德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村經濟、就業與社會保障、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等。都陽,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力市場理論、發展(貧困)經濟學等。
目錄
0 總論/1
0.1 農村改革的基本特徵/1
0.2 政治經濟學的分析邏輯/3
0.3 改革的階段、步驟和特點/6
0.4 改革的基本經驗/11
0.5 改革新挑戰和前景展望/14
第一篇/17
1 農業經營制度改革/23
1.1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23
1.2 農業增長的黃金時期/28
1.3 農業基本經營制度/34
2 農產品市場改革/38
2.1 逐步放開農產品市場/38
2.2 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41
2.3 提高農產品價格及其激勵效應/43
2.4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及其意義/46
3 農村勞動力配置/51
3.1 人民公社制度下的勞動力配置/51
3.2 農村改革解放勞動力/53
3.3 剩餘勞動力轉移渠道/57
4 土地制度改革/61
4.1 改革過程與產權特徵/61
4.2 產權穩定性與使用效率/65
4.3 土地的收益分配/70
4.4 改革的重點領域/74
5 農村工業化/76
5.1 為什麼會出現鄉鎮企業/76
5.2 小城鎮戰略及其局限/81
5.3 鄉村工業化遭受的衝擊/89
5.4 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93
第二篇/99
6 農產品市場發育/103
6.1 農產品供求格局變化/103
6.2 價格“雙軌制”及其漸進性/107
6.3 農產品市場一體化/115
7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121
7.1 突破“離土不離鄉”模式/121
7.2 勞動力剩餘的減少/123
7.3 勞動力供給變化的影響/128
7.4 勞動力轉移與農民收入/130
7.5 勞動力流動與脫貧/135
8 城鄉資金流動/140
8.1 財政與支農/140
8.2 農村資金向城市流動/145
8.3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150
第三篇/157
9 農民收人源泉的變化/161
9.1 “農民收入是一連串事件”/161
9.2 變化的經濟成長格局/163
9.3 農民收人結構變化/167
9.4 變化的含義/170
9.5 擺脫“溫飽陷阱”/174
10 區域發展與扶貧/178
10.1 區域間經濟成長模式與不均衡/178
10.2 農村區域扶貧計畫/184
10.3 農村貧困性質的演化/188
11 城鄉收入差距/193
11.1 城鄉收入差距變化/193
11.2 什麼阻礙收入差距縮小/198
11.3 制度需求與變化契機/203
12 農村社會發展/209
12.1 城鄉社會發展差距/209
12.2 農村社會保障體系/216
12.3 制度環境與政策條件/221
第四篇/227
13 新時代的農業發展/231
13.1 新的糧食安全觀/231
13.2 農業比較優勢變化/237
13.3 新格局下的農業增長/243
14 反哺農業的條件/248
14.1 發展階段的變化/248
14.2 城市改革新階段/252
14.3 中央政府財力/257
14.4 農村稅費改革/262
15 勞動力市場一體化/267
15.1 勞動力流動政策演變/267
15.2 工資增長和工資趨同/274
15.3 戶籍制度改革/278
16 新農村建設/286
16.1 城鄉關係發展新模式/287
16.2 新農村建設的任務與優先序/290
參考文獻/299
後記/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