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現役主戰裝備

2014年07月31日,新華社首次公開中國主戰裝備性能戰鬥力。

陸軍裝備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是現有三大軍種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在歷次革命戰爭中,都一馬當先。

人民解放軍陸軍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逐步推進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

陸軍兵種建設有了長足發展。裝甲兵加強信息系統與武器平台一體化建設,逐步換裝新型主戰坦克,發展重型、兩棲、輕型等機械化部隊,裝甲機械化師旅在合成作戰師旅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炮兵陸續列裝遠程多管火箭炮、大口逕自行加榴炮等一批先進武器裝備和新型彈藥,發展三級作戰指揮系統,初步構建起全程精確火力打擊體系。

(一)國產坦克

坦克作為陸軍突擊兵器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成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由此確立了其在陸軍中的主導地位。相比於世界坦克強國而言,中國的坦克發展起步晚了30多年。

但是,充滿自信與活力的新中國領導人並沒有因此妄自菲薄,而是以高瞻遠矚的雄偉氣魄決定建立自己的坦克工業,從而拉開了中國坦克發展的序幕。

96式主戰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製的新型主戰坦克,1999年國慶閱兵中公開亮相。

該型坦克車長11米,寬3.4米,高2米,戰鬥全重48噸,乘員3人。最大公路速度60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00千米。武器:1門125毫米滑膛炮,1挺7.62毫米同軸機槍,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

99式主戰坦克是我軍新型主戰坦克,是我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

99式主戰坦克戰鬥全重51噸,車長7.6米,寬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小時。裝有一門125毫米高膛壓滑膛坦克炮(炮彈基數40發),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5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 毫米以上。輔助武器為12.7毫米高射機槍一挺(備彈500發),7.62毫米並列機槍一挺(備彈2500發)。

63A式水陸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90年代在63式水陸坦克基礎上發展研製新型水陸坦克。

該型坦克換裝了大功率發動機和105毫米線膛炮,戰鬥全重有所增加,乘員仍為4人。水上最大航速達每小時14千米以上,能抗5級風4級浪。

(二)自行火炮

該系統由45倍口徑身管的遠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大威力增程炮彈、先進火炮射擊修正子系統、信息子系統和各種後勤支援車輛等部分組成,具有射程遠(最大可達50千米)、殺傷力強、打擊目標種類較多、彈藥兼容性良好、射擊精度和靈活性高、部署和進入/撤出戰鬥迅速、具備完全的自主作戰能力等特點。此外,該系統的機動性極強;生存能力也更高,易於操作和維護。

PLZ-45自行榴彈炮戰鬥全重32噸,車體長(含火炮)10.52米,寬3.3米,高2.60米,最大行駛速度5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50千米,其火炮性能與88式155毫米牽引加榴炮相同,炮車內載彈30發,並配有彈藥輸送車隨行作戰。乘員5人,包括車長、炮長、2名裝填手和1名駕駛員。

該炮採用半自動裝填機和電控液壓擊發裝置,火炮在任何俯仰角時都可以裝填彈丸。藥筒採用手工裝填。彈藥貯存在炮塔後部,全部30發155毫米炮彈放置在兩個位置:裝填機上有24發,裝填機下方右側6發。PLZ-45的火控系統包括火控計算機、液力和電力伺服系統、火炮定向和導航系統、GPS差分定位系統、炮口初速雷達、自動瞄準系統、光學瞄準系統等等。該炮採用高速履帶式底盤,公路行駛能力和越野能力俱佳。此外,PLZ.45還裝備有完善的核生化防護系統和滅火抑爆系統,具有良好的裝甲防護能力,可保證乘員的安全。

該火炮系統以營為建制單位配置,一個營由三個連組成,編有PLZ-4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PCZ45彈藥支援車、ZCY45營指揮車、 ZCY45連指揮車、GCL45連偵察車、704—1火炮定位與射擊修正雷達、702-D氣象雷達站、W653。1搶修車等多種支援保障車輛,構成一套完整的作戰系統。

(三)國產步槍

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是實現國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輕武器又是武器裝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步槍作為輕武器骨幹,其裝備的廣泛性、重要性為世界各國所重視。

解放後,國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發展兵器工業,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廠,建立了兵器工業基礎設施;設定兵器專業高等院校,培養專業人才;設定了研究機構,開展專題研究。經過長期的努力,使我國步槍得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至今,我國已經有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5.8毫米槍族,表明我國步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95式自動步槍(QBZ-95,QBZ為源自拼音“槍-步-自動”的類別代碼),簡稱95式。是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突擊步槍,屬於95式槍族的一部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步槍之一,它是中國研製的第二種小口徑步槍,也是解放軍第一種大規模列裝部隊的小口逕自動步槍。

03式自動步槍是中國研製的一種小口徑步槍。儘管03式與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95B式5.8毫米短自動步槍同屬5.8毫米口徑系列槍械,但從主要運動部件的通用性和結構來講,它並不能稱作95式槍族的一員,除供彈具(彈匣)和槍彈與95式槍族通用外,03式步槍稱得上是一支全新的自動步槍。

10式阻擊步槍該槍由四川華慶機械公司研製,採用導氣式-槍管短後坐式混合自動原理,射擊時槍管後坐,可吸收一部分後坐能量,有利於降低後坐力。該槍採用半自動發射方式,浮置式槍管。槍口加裝有高效制退器,可大幅減小後坐力。貼腮板高低可調,伸縮式兩腳架可摺疊。機匣頂部設有皮卡汀尼導軌,可配裝觀瞄合。

(五)遠程火箭炮

這種火箭炮可連發6發彈徑為400毫米的火箭彈,最大射程達200公里。

WS-2火箭彈直徑400毫米,總重1285公斤,總長7302毫米。由引信、戰鬥部、控制系統、固體火箭發動機和和彈體結構等部分組成。最大飛行速度5.6馬赫。

衛士-2遠程火箭炮彈種極多,從公開的影像數據顯示,“子母彈”和“尋地彈”的攻擊精確度非常高,資料顯示射程為360公里,有專家認為可達425公里。另外,衛士-2還有一種火箭彈彈內可攜帶三個小型無人機。抵達目標上空後投放攜帶自殺彈藥的無人機,然後搜尋地面雷達信號,執行自殺攻擊,可在最大射程上進行反雷達作戰和電子干擾作戰。

WS-2發射車以8×8高機動輪式越野車為運載底盤,採用6聯裝貯運發射箱傾斜單射或齊射。發射準備時間不超過12分鐘。

為了保證必要的射擊精度,火箭彈採用了簡易的制導和彈道修正措施,由低成本的慣性器件組成的捷聯慣導系統,對彈體進行三通道姿態穩定和橫、法嚮導引相結合的方法提高了控制精度,射擊密集度小於1/600米。射擊準確度(CEP)小於3‰。 WS-2型多管制導火箭武器系統屬常規炮兵戰術武器。每個火箭連配有1輛指揮通信車、6輛發射車和6輛運輸裝彈車。火箭彈配置數量為30~48發/輛(發射車)。由於WS-2價格低廉,能效比高,甚至可一定程度上替代價格昂貴的短程飛彈。

(六)戰車

86式步兵戰車

重量:13.3噸

尺寸:長6.74米寬2.97米高1.92米

乘員:3 8名

最高速度:65公里/小時(公路) 7~8公里/小時(水上)

動力:4衝程6缸水冷直接噴射式高速柴油機最大功率219千瓦

武器:

73mm低膛壓滑膛炮×1 備彈40

7.62mm並列機槍×1

可加裝HJ-73飛彈發射架×1

中國86式(WZ501)步兵戰車是我軍第一代履帶式步兵戰鬥車輛。86式步兵戰車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在前蘇聯BMP-1步兵戰車的基礎上仿製的,1986年設計定型。該車具有整體布局合理、機動性好、武器威力大、防護能力強、操縱和保養簡便等特點。

92式步兵戰車

92式步兵戰車主要裝備機械化部隊,用於支持步兵和運載步兵作戰,可遂行機動作戰任務,也可協同主戰坦克作戰。它主要用於消滅敵輕型裝甲車輛、簡易火力點和反坦克支撐點,殺傷敵有生力量,具有對低空目標的自衛能力。

由於92式步兵戰車有良好的戰略機動性,因此也非常適合成為快速反應部隊的主要裝備,為其提供較強的火力支援和突擊能力。

(七)陸航部隊

武直-10

武直-10為發展自Z-9B的中型專職武裝直升機,全機淨重約5543公斤,配紅外熱像儀,具備夜間作戰能力。其主要任務為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面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綜合性能可與美國主力機種“阿帕奇”媲美。武直-10是國產直升機,因此備受關注。2012年11月11日,武直-10在珠海航展上亮相表演。

武直-19

武直-19是由中航工業哈飛直升機研究所研製的武裝偵察直升機。其設計源自於直-9W,採用串列式座艙布局、四頁複合材料旋翼、函道式尾槳、外置4個武器外掛點和前三點式起落架等武裝直升機的典型特色。武直19原型機於2010年7月成功首飛。

海軍裝備

人民海軍走過的60年光輝歷程,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下,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建設發展成為一支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部隊、岸防部隊和陸戰部隊五大兵種組成的戰略性、綜合性、國際性軍種。成為一支有效履行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我國海洋權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海上鋼鐵長城。

進入新時期以來,人民海軍武器裝備在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的同時,也注重吸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一批新型驅逐艦、潛艇、飛機陸續入列人民海軍,加快了海軍武器裝備的建設發展步伐。

經過60年的建設與發展,海軍5大兵種完成了由半機械化向機械化的轉變,正逐步向信息化轉型。

(一)航母

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舷號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2號艦“瓦良格號”。19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率為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為“遼寧號”,並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使用。

(二)驅逐艦

052C型飛彈驅逐艦(北約代號:旅洋II級,英文:Luyang II),又稱蘭州級驅逐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一種防空驅逐艦。首艦“蘭州”號(舷號:170)於2005年9月服役,同級共有六艘。使中國海軍第一次擁有了遠程區域防空能力。首艘艦於2003年中旬下水,為中國海軍新一代防空型飛彈驅逐艦,共建6艘,分別是170號、171號、150號、151 號、152號、153號,主要作戰使命是負責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作戰以及配合其它艦艇進行反艦攻擊,艦上裝備有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因此該型艦又被譽為“中華神盾”,總設計師為潘鏡芙。

(三)護衛艦

056型護衛艦(英語:Type 056 corvette)北約代號:Jiangdao Class corvette(江島級輕護衛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於2012年下水的一款新一代多用途輕型護衛艦。

本級艦以近海防禦作戰為主要任務,以替換之前艦齡較長,戰術技術指標較低,武器及設備已經落後,人員工作和居住環境較差,難以適應新時期的作戰任務的053系列護衛艦和037系列快艇。

(四)潛艇

039A型常規動力潛艇,北約稱為“元級”, 由武漢造船廠建造,首艇於2004年5月31日下水,第二艘則於同年12月下水。採用更先進的水滴型設計,艇艏部圓鈍,舯部為軸對稱的圓柱體,尾部為迴轉體錐尾,並採用了單軸單槳推進形式和十字型尾操作面結構。艇身敷設了消音瓦,對於降噪有很大的幫助,但艇體兩側還是各有一排開口,水流過時容易產生較大的噪音。前水準翼位於帆罩兩側,在尾部布局上採用了迴轉體錐尾和十字舵布局,單軸單槳推進形式,推進器為一具高曲度七葉螺旋槳。據推測,本級艇採用了AIP 推進技術,簡氏認為其航程在6500海里左右。

092型潛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第一代的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1978年開始研製,北約命名稱為(Xia、夏)級,正式名稱為“092型”。夏級是中國繼漢級攻擊核潛艇後研製的第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該級艇1978年在葫蘆島船廠開工建造,1981年4月30日下水,1983年8月建成服役。1988年9月首次水下發射彈道飛彈實驗成功。

(五)反艦飛彈

該彈是中國自行研製並裝備部隊使用的輕小型近距通用反艦飛彈,70年代中期開始設計,70年代末到80年代進行飛行試驗,隨後定型投產、並進入中國海軍服役。

(六)海航

殲11戰鬥機,中國購買的俄羅斯生產及授權的蘇27SK(Su-27的外銷版)的國產版。根據2009年後世界戰機分類標準,殲11戰機為第四代戰鬥機,由瀋陽飛機公司建立生產線,俄羅斯供應主要零件與系統後建立生產與組裝能力。及後,中國仿製衍生機型殲-11B在性能上有所改良。

空軍裝備

《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說,中國空軍基本形成以第三代飛機和地空飛彈為骨幹,以第二代改進型飛機和地空飛彈為補充的主戰武器裝備體系。

新白皮書說,按照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空軍發展新型戰鬥機、防空反導武器、指揮自動化系統等裝備。陸續裝備一批較先進的信息化裝備和空空、空地精確制飛彈藥,改進現役裝備電子信息系統,完善情報預警、指揮控制和通信基礎網路。

(一)戰鬥機

殲-10的項目驗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由成都飛機公司和第811飛機設計所基於流產的殲-9型戰鬥機進行設計。原殲-9項目是為設計一種速度達到2.5馬赫帶鴨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戰鬥機,其作戰目標是原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最初的計畫要求,後來發生了重大變化,於是1988年重新將這款新型戰鬥機的設計定位在一種採用新技術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上,以替換中國空軍龐大的殲-6、殲-7和強-5機隊,並有效應對當時同類型的西方戰鬥機。

殲轟-7“飛豹”,對外名稱FBC-1,是由我國於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中型戰鬥轟炸機。該機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是解放軍作戰飛機中耀眼的新星。

性能數據:

機長:22.32米

翼展:12.70米

機高:6.57米

最大平飛速度:1.7馬赫

最大起飛重量:28475千克

最大外掛:6500千克

作戰半徑(正常載彈):1650千米

轉場航程:3650千米

機載武器:共7個外掛點。可掛載C-801/802反艦飛彈,PL-5系列格鬥飛彈,炸彈、火箭彈等。另有1門雙管23毫米機炮

蘇-27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側衛” (Flanker).該機於1969年開始研製,1977年5月20日首飛,1979年投入批量生產,1985年進入部隊服役。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 懸壁式中單翼,翼根外有光滑彎曲前伸的邊條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進氣道位於翼身融合體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氣動性能,進氣道底部及側壁有柵型輔助門, 以防起落時吸入異物。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三梁式機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98年簽訂轉移生產線協定前購得76架蘇-27,此後與瀋陽生產本土版本殲-11(2004年約有100架下線)。截止2006年,中國再次購買了100架蘇-30MKK/MK2(Modernizirovannyi Kommercheskiy Kitaiskiy為中國更新的商業版本),中國以蘇33為藍本研製新型艦載機殲15。

(二)運輸機

伊爾—76是蘇聯伊留申設計局研製的四發動機中遠程重型運輸機。該型作為軍事運輸機研製項目於60年代末提出並開始設計。由於安—12作為蘇聯軍事空運主力已經顯得載重小和航程不足,蘇聯為了提高其軍事空運能力,急需一種航程更遠、載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軍用運輸機,於是決定研製這種在外形和載重能力都類似於美國C—141重型運輸機的伊爾—76,以彌補蘇聯軍事空運能力的不足和使其現代化。第一架原型機於1971年3月25日在莫斯科中央機場首次試飛,同年5月27日在第29屆巴黎國際航空博覽會上公開展出。1974年由蘇聯空軍航空司令部對伊爾—76進行驗收鑑定,認為飛機性能良好,達到要求。試飛持續到1975年結束,爾後投入成批生產並開始交付蘇聯空軍航空運輸部隊和民航使用。到1992年初,共生產700多架,年產量在50架以上。北約對其代號為Candid(耿直)。

90年代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引進約17架伊爾-76大型噴氣運輸機。其中包括3架空警-2000平台機和空中加油機。伊爾-76是21世紀前10年間,中國空軍主力的重型運輸機型。

伊爾-76引入中國後,按慣例由中國聯合航空公司控制,但是多作為軍事訓練和運輸用途,如執行傘兵空降訓練等任務。伊爾-76也作為運輸機,參與了2013年4月的四川雅安地震的救災工作,向災區運送緊急救援隊180多名隊員、12條搜救犬和專業救災裝備等。

(三)預警機

中國空警-200型預警機實際上是運-8AEW的改進型。最初,該機被命名為”平衡木AEW”(5號方案)。隨後,又被命名為運-8/F200。預警與電子戰專家朱和平少將表示,空警-200是輕型預警機,它的重量輕,體積小,下一步經過適當的改裝就可以配屬在航空母艦上。

空警-2000預警機,由中國自行研製,已形成戰鬥力。2009年10月1日建國60周年大閱兵上,空警-2000預警機揭開了神秘面紗,一展傲人雄姿。空警-2000預警機安裝了相控陣雷達,碟形天線,超級計算機、控制台及軟體。其固定三片式雷達,呈三角姿態安裝,從而達到360度全方位覆蓋,特別擅於探測速度較高的空中或海上目標,擴充偵察能力,加強對電子情報、電磁情報、無線電情報收集,提高戰鬥機效能60%以上。比美俄產品還要先進。它的問世,填補了解放軍從前沒有裝備預警機的空白,令全世界震驚。

(四)轟炸機

轟-6轟炸機,原型為蘇聯的著名中型噴氣轟炸機圖-16。該機採用兩台圖曼采夫渦輪噴氣發動機,翼型後掠,1948年開始研製,直到1990年還有少量在蘇軍中服役。該機的各個改型在蘇軍中擔任了戰術戰略轟炸、偵察、反艦、巡邏監視等多種任務,形成了一個用途廣泛的型號系列。該機主要的缺陷是研製時間早,載荷、速度等指標較差,在蘇軍中主要作為大型作戰飛機。中國引進並仿製了圖-16,至今該機仍是我軍戰略轟炸力量的核心,並且在不斷對其動力、航電及機載武器進行改進,同時在其基礎上發展了多種特種平台,預計將至少服役至2020年左右。

該機共有多種改型,各型如下:轟-6甲、轟-6F、轟電-6電子戰飛機、轟油-6空中加油機、轟-6K、轟-6H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