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此書是王潤斌博士的研究成果。王潤斌主要從事體育歷史與文化、奧林匹克運動等領域的研究。近三年來,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出版專著1部,在《體育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受邀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6次,會議論文被國外三大檢索收錄2篇。《中國航空體育發展研究》第一次系統全面地中國航空體育的歷史地位,分析其要素並提出了發展構想。
內容概況
莊子在《逍遙遊》中描述了一位神仙:“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引露,乘雲器,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這樣的神仙雖然僅存於浪漫的神話之中,但古代中國人對超越地球引力的想像、自由自在翱翔於天空的夢想始終延續。傳說中,我們的始祖黃帝就是騎著龍到天上去做神仙的;征服洪水的大禹也曾經駕著龍到天空遊玩;周穆王訪問西王母的時候,曾經乘一輛“黃金碧玉之車”,騰雲駕霧,以日行萬里的速度奔向西方的崑崙山;作為主人的西王母,乘一輛更為華麗的“紫雲車”。戰國時候的偉大詩人屈原在《離騷》里,想像自己坐在飛龍拉著的車裡,在空中飛行。至於《西遊記》里那個大名鼎鼎的齊天大聖,更了不起,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當然,最為有名的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是古代英雄后羿的妻子,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一顆仙丹,嫦娥把它吞食了,身體變得輕盈無比,於是,她抱著心愛的小白兔不由自主地飛了起來,象一縷煙似地一直飛進月宮。從此,她就做了月宮的主人。
人類的飛行之夢不斷升騰,對飛行器的認識和利用也在實踐中也不斷發展和完善。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里記載了一個故事:舜的父親矒叟和繼母想謀害他,就誘騙舜到一個高高的糧倉上,然後準備在下麵點火燒死他,舜在危急之下抓起斗笠,順風飄下,逃命而去,這或許就是降落傘最早的雛形。人類對於駕馭飛行器作為交通工具的創造發明在一次被動的逃生體驗中得以萌芽。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也是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墨子重視實踐,曾親手製作守城的器械,技術含量很高。他還曾經帶領三百多個弟子專心研究飛行原理,花了三年的時間,製成一隻會飛的木鳥。可見,人們不僅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從來沒有見過的會飛的“龍”的身上,他們想靠自己的雙手,製造出一種器械來乘風飛行。人類飛行的理想終於有了現實的意味。而作為民俗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放風箏、玩竹蜻蜓、放飛孔明燈等多種多樣的航空體育活動在唐宋時期得以興起,從此構成了達官貴人或市井鄉民餘暇時間裡健身健心、休閒娛樂的重要選擇。以至於宋朝李石在《續博物志》里把兒童放風箏的健身功效做了明確的解釋:“今之紙鳶引絲而上,令小兒張。仰視,可以泄內熱。”
中國的航空體育資源是如此豐富,然後遺憾的是目前學術界還少有對其進行系統、深入研究的範例。前人所編的航空史里雖然對航空體育有所涉及,但都不約而同地將運輸航空、軍事航空作為濃墨重彩描寫的中心。中國的航空體育經歷了哪些過程?如何從神話傳說中留存想像,用於實踐?人類對航空器的使用如何從軍事、交通功能中延展而開,用於休閒娛樂?這些問題少有涉及,而且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目前對新中國以來的當代航空體育發展進行研究的作品寥寥無幾,對整個航空體育發展面貌進行梳理的著作尚未問世。於是,作者以《中國航空體育發展研究》為題,向著這一學術空域“斗膽發射了一枚探索性的航空器”。
該書共分五章,第一章為導論,從中國航空體育深厚的歷史積累、當前航空體育方興未艾的形勢、學術研究使命的招喚等方面確立了選題的基本依據;考慮到本研究是新中國以來的航空體育發展為主要論域,便將“非奧運項目發展” 確定為研究視角。畢竟,在強國夢指引下的中國體育發展戰略版圖中,奧運項目構成了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作為非奧運項目的航空體育長期以國防體育、軍事體育的面貌遊走在邊緣。隨後,明確了航空體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內涵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回顧了舊中國航空體育的發展歷程,對中國航空體育的神話傳說進行了描述,對中國古代航空體育的演進按照主要的項目降落傘、風箏、孔明燈、竹蜻蜓和火箭來進行了分項目、專題式的研究。對“西學東漸”與“李約瑟難題”背景下中國近現代航空體育的轉型進行了剖析,並總結了中國航空體育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
第三章為全書重點章,按照新中國體育發展戰略的演進歷程與新中國航空體育的發展過程,將新中國的航空體育劃分為五個階段,1949-1955年為新中國航空體育的初創與探索期,1956-1965年為新中國航空體育的普及與提高期,1966-1975年為新中國航空體育的搖擺與停滯期,1976-1993年為新中國航空體育發展的恢復與跨越期,1994年至今為新中國航空體育的改革與調整期。並從發展背景、發展思路、發展狀況、發展啟示等四個緯度對每一個發展階段進行詳細解讀。
第四章也為全書重點章,著重分析了影響當前中國航空體育發展的若干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航空體育在航空事(產)業、體育事(產)業中的戰略定位、航空體育的法規制度體系、航空體育的組織管理體系、航空體育的科技支撐、航空體育的人才基礎等。重點對中國航空體育發展過程中的制約因素、存在問題進行了剖析。
第五章提出了未來航空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方略構想,分析了中國航空體育當前面臨的歷史機遇,並提出了中國航空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思路、目標、任務,最後,嘗試性地從政策法規、組織管理、項目普及、競技水平、人才培養、科技含量、產業開發、品牌賽事、綠色環保等幾個方面提出了航空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策略。
在撰寫著作過程中,查閱了大量有關航空體育、通用航空、民用航空方面的政策性文本,如《航空科技體育事業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航空體育運動管理辦法》、《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中國民用航空法》等。還參考了一些前人研究的成果,姜長英的《中國航空史---史話····史料·史稿》,姚峻的《中國航空史》等對本研究提供了史實資料上的參考。我的導師熊曉正教授主編的《新中國體育60年(1949-2009)》、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模式的形成、演變與重構的研究》給本研究提供了思路、背景上的啟發。
目錄大綱
目 錄
作者簡介 2
序 一 3
序 二 5
前 言 7
目 錄 10
第一章 導論 13
第一節 選題依據 13
一、中國航空體育深厚積澱的歷史動力 13
二、當前航空體育方興未艾的實踐推動 14
三、學界航空體育研究成果的吸納借鑑 15
第二節 研究視角 1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18
一、研究對象 18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20
第二章 舊中國的航空體育發展及歷史地位 22
第一節 中國航空體育的神話傳說 22
第二節 古代航空體育的發展變遷 24
一、降落傘 24
二、風箏 26
三、孔明燈 29
四、竹蜻蜓 31
五、火箭 33
第三節 近現代航空體育的歷史演進 34
一、近代航空體育發展 35
二、現代航空體育發展 36
第四節 舊中國航空體育的地位與啟示 39
一、激發與延續民族飛天之夢 39
二、積累下來寶貴的歷史遺產 40
三、科技創新不足帶來的局限 41
四、從工具向玩具的艱難轉型 43
第三章 新中國航空體育發展的歷程回顧 45
第一節 新中國航空體育的初創與探索(1949-1955年) 45
一、發展背景 45
二、發展思路 46
三、發展狀況 48
四、發展啟示 52
第二節 新中國航空體育的普及與提高(1956-1965年) 53
一、發展背景 53
二、發展思路 54
三、發展狀況 55
四、發展啟示 59
第三節 新中國航空體育的搖擺與停滯(1966-1975年) 60
一、發展背景 60
二、發展思路 61
三、發展狀況 62
四、發展啟示 65
第四節 新中國航空體育的恢復與跨越(1976-1993年) 66
一、發展背景 66
二、發展思路 67
三、發展狀況 68
四、發展啟示 76
第五節 新中國航空體育的改革與調整(1994年-至今) 77
一、發展背景 77
二、發展思路 79
三、發展狀況 81
四、發展啟示 89
第四章 影響中國航空體育發展的要素分析 90
第一節 發展布局定位 90
一、在航空事業中的定位 90
二、在航空產業中的定位 92
三、在體育事業中的定位 95
四、在體育產業中的定位 97
第二節 法規準則體系 100
一、法規準則的重要性 100
二、多重複雜的法規準則 101
三、法規準則存在的問題 106
第三節 運行管理體制 109
一、多層管理主體 109
二、多頭管理體制 113
三、管理體制的弊端 118
第四節 科技裝備基礎 125
一、航空體育的科技裝備要求 125
二、科技裝備對航空體育的影響 131
三、航空體育科技化進程中的問題 136
第五節 人才資源保障 141
一、人才資源的重要性 141
二、競技航空體育人才狀況 142
三、大眾航空體育人才培養 147
第五章 中國航空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方略構想 153
第一節 航空體育發展面臨的歷史機遇 153
一、低空空域開放政策的鬆動趨向 153
二、後奧運時代體育戰略的新拐點 155
三、體育產業化政策的規範與引導 157
四、國外航空體育發展的示範作用 159
第二節 航空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思路 161
一、航空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161
二、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與關係 163
三、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方向與任務 164
第三節 航空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對策 165
一、完善政策法規,加強組織管理 165
二、立足青少年,推動項目的普及 166
三、培養後備人才,提高競技水平 167
四、重組項目資源,打造品牌賽事 168
五、構建產業鏈,培育和拓展市場 169
六、加大投入,提升科技含量水平 170
七、加強人才培養,抓好隊伍建設 171
八、注重環保,建設綠色航空體育 171
九、擴大交往,做好新聞宣傳工作 172
參考文獻 174
後記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