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綜合類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研究

《中國綜合類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研究》是由祝玉斌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7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國內關於綜合類證券公司業務結構的理論和實務研究逐漸深化,但這個問題涉及證券公司定位、企業制度、金融體制等諸多方面,現今成果主要集中在具體業務的規則和運作上,而對證券業務管理理論闡述較少,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特別是對綜合類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缺乏較為深入的研究。

祝玉斌博士的這本著作,將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作為選題方向,認為以核心業務群為基礎、符合自身特色、多元均衡的證券業務架構是問題的解決之道。從中外券商比較研究和自身業務實踐出發,對我國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進行了理論和方法研究,提出了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的基本原則、目標、內容和模式,清晰而又準確地揭示了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過程,並且有一些創新。

第一,突破了證券業務功能的傳統結論,構建了證券業務結構“鑽石模型”。將所有證券業務分為服務於企業經營與發展領域的證券業務和服務於證券流通領域的證券業務兩大類,並進一步分為投資銀行業務、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和資金營運業務四小類,由此建立了證券業務結構的“鑽石模型”,為紛繁複雜的證券業務提供了分析框架。

第二,從證券業務結構“鑽石模型”出發,以波特業務關聯理論為基礎,建立了證券業務關聯度分析模型。通過證券業務關聯度分析模型,提出了以下新觀點:

1.投資銀行、經紀業務、資產管理和資金營運四大業務領域二十幾項子業務中,各業務領域內業務之間的關聯度最強,若券商某業務領域內一項子業務處於優勢競爭地位,則可優先發展該領域內其他子業務。

2.服務區域相同的業務即經紀業務領域、資產管理業務領域和資金營運業務領域之間的業務,它們共同服務於證券流通領域,這些業務領域之間存在較強的業務關聯。若證券公司在其中一領域領先,則應率先在這些業務領域中建立核心業務組合。

3.從跨服務區域的業務即投資銀行業務分別與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資金營運業務之間的業務關聯度出發,提出若證券公司在投資銀行業務領域領先,則對其他業務領域都有較強的推動作用,若證券公司在經紀業務或資金營運業務領域或資產管理業務領域領先,對於投資銀行業務,則應選準突破方向,走特色化、差異化道路。

作者簡介

祝玉斌,男,1972年出生,山東淄博沂源人。2001年畢業於華理工大學商學院,獲管理碩士學位(MBA),2007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1993年起,先後在齊魯證券、申銀萬國任職,擔任過交易員(上海證交所第十六期)、主管、營業部總經理等職務。在《統計研究》、《中國金融》、《中國證券止》、《上海證券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參與編著《公共組織管理學》等多本書籍。

目錄

序言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本書研究對象

1.3 研究思路、基本內容和方法

1.4 研究的理論意義、套用價值和創新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關於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

2.2 關於業務組合理論的研究

2.3 關於證券公司業務理論的研究

參考文獻

第3章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形成與比較

3.1 中國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形成歷史及現狀

3.2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形成的國際比較

3.3 對我國證券公司的啟示

參考文獻

第4章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的目標、內容和模式

4.1 證券行業業務結構和證券公司業務結構類型

4.2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的基本原則和目標

4.3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分析與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的內容

4.4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形成模式

參考文獻

第5章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過程

5.1 證券業務結構選擇

5.2 證券業務結構整合

5.3 證券業務結構最佳化

參考文獻

第6章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的方法

6.1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的方法一:購併重組

6.2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的方法二:業務流程重組

6.3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的方法三:組織結構調整

6.4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的方法四:業務創新

參考文獻

第7章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動態形成的評價模型

7.1 證券業務競爭地位評價模型和實證分析

7.2 證券公司業務結構最佳化評價模型

參考文獻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8.1 基本結論

8.2 展望

附表

附表一 1999年公布財務報表證券公司財務數據匯總

附表二 2000年公布財務報表證券公司財務數據匯總

附表三 2001年公布財務報表證券公司財務數據匯總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