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是按《新華字典》中的文字順序進行編排,同時囊括了《新華字典》中的全部文字,並對收編的8000多個漢字逐一考證,然後用簡帛書法重新創作每一個字頭。加上序、前言、拼音索引表、筆畫檢字表、後記等,共約6400頁,初步擬定全套分4部出版。本書為《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第二部,約1700頁。
前言
近三十多年簡帛的發掘雖然有很大突破,但是這些珍貴文字資料的整理,多數仍局限於文獻和文字學領域,對於繼承弘揚這一特定時期的燦爛書法藝術還遠遠不夠。儘管中國各地博物館、研究所及部分大學專設的簡帛研究機構已藏有洋洋百萬字的簡、牘、帛書文字資料,但始終沒有系統地梳理出一本較為全面、規範的簡帛書法工具書供廣大書法愛好者研習、臨摹。簡帛出土地的文物單位也相繼整理出版了各類文字編和不同形式的小冊子,如《馬王堆簡帛文字編》、《楚系簡帛文字編》、《銀雀山漢簡文字編》、《馬王堆簡牘帛書常用字彙》、《張家山漢墓竹簡》、《包山楚簡文字編》、《郭店楚簡文字編》、《睡虎地秦簡文字編》、《簡牘帛書字典》等,不可否認這些書籍的出版,對於釋讀古文字,對於簡帛書文獻研究的貢獻是巨大的,但作為書法藝術用書,仍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特別是有些文字編,其文字為編撰者重新摹寫的,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而言,無法看到古人的書寫規律、用筆技巧、字形原貌、藝術韻味等是件憾事,同時也失去了臨摹和研究的全部價值。簡帛書除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外,同時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是由篆書到隸書的一個過渡體,也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環,除展示當時毛筆書寫的原貌外,也是後來書法隸、楷、行、草的源頭,後人能看到漢之前的書寫真跡,也是從簡帛的出土開始,魏、晉以來無人所得。能見到這么多珍品,本身是這一代人的幸事。
簡帛書實際是個廣義的稱謂,它的存在長達幾百年,每個時期、每個地區都有很大的差別。怎樣使簡帛書法融會貫通成為一體,怎樣成為具有既古老又現代的一門藝術,怎樣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繼承下來並發揚光大,怎樣使不同區域、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簡帛書文字全部集中在設定好的單字欄里,除能給書家帶來諸多方便外,更便於發揮書家的長處,可按照各自的偏愛、情感和對簡帛書的理解,創作出符合自己審美觀點的簡帛書法藝術來,也免去為一字翻數部書籍之苦。此外,編撰時怎樣取捨,極具個性特色的字怎樣排版,哪些需放大,哪些需縮小等,這些即是編撰該套簡帛書法工具書的初衷。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是以便捷、集中、多角度、大容量為服務目的,除博採歷年來發表考釋的大量簡帛文字資料外,同時把簡帛之前的文字甲骨文、金文,同時期的其他類別和載體上的文字如侯馬盟書、石鼓文、印文、貨幣文、瓦文、磚文、陶文、封泥文,直至東漢的小篆與隸書均作為輔助資料入編,這樣做從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違背常理,違背同類書籍慣有的模式和規律,實際它卻承載著更多的深層次的任務。其一,是把簡帛文字直接置入到漢文字的演變鏈條里,書家能一目了然地對比出簡帛書在整個文字鏈條中的演變軌跡。其二,擴容了單一簡帛書的信息量,為書家提供最便捷的服務,無需再翻閱其他書籍,在同一個單字欄里,可以解讀文字演變的全部過程。其三,同時也是為不識古文字的書法家增加一項學習課程。當今除了少數文字學家外,能識古文字的已經是少之甚少!有相當一部分年輕書家是認字、摹字而不識字,如﹁北﹂字,馬王堆簡帛書為 ,北是怎樣形成的,許多書家未必知道,但是把前期文字附上,甲骨文的和金文的一比對,即可知其為兩個人背對背站立之形;如﹁爭﹂字,單看簡帛書無法了解更多演變信息,若和甲骨文的 和金文的對比,便可知上、下兩隻手同時搶奪一件物品(棍棒或其他);如﹁易﹂字,馬王堆帛書的 ,從簡帛書里讀不出文字信息,若和甲骨文的 和金文的 對比,便知是一個典型的會意字,是一個鳥奮飛的狀態;馬王堆帛書的也是同樣道理,通過甲骨文的和金文的比對後,便知此字的原意是一個人高高地爬登在一棵大樹上;再如馬王堆帛書的,通過甲骨文的和金文的比對後,便知原字意為一個人陷入坑中,上邊有一雙手從坑裡把人拉出來,丞的本意為拯救。不再多舉這類例子,便知除簡帛之外附上甲骨文、金文與其他前期文字和後期漢隸的用心之苦。中國書法能成為世界唯一的一門獨特藝術,其因就在於漢文字背後的故事和內涵。其四,起到對簡帛文字是否存在的重新考證,比如編撰這部工具書,凡發表過的簡帛文字資料幾乎全都查找到了,但收集到的簡帛文字單字僅僅為四千八百個左右,難道除此之外,其他字在簡帛文字里即不復存在么?這顯然是不科學的,但作為一門藝術,要把這種書體弘揚下去,文字才是困擾眾多簡帛書法藝術家的最大難題,本人深有感受,在創作中為破解這一難題常常數日甚至數月不知所措。因此這部工具書里,有意打破以往同類書籍的編撰慣例,簡帛書沒有的字,只要在甲骨文、金文以及西漢之前不管哪類載體出現過,就假定簡帛書里也同樣存在此字,根據文字演變的連續性,無可爭議,僅為年代久遠,簡帛書沒能保存下來而已。其五,凡在以上兩類文字資料里均不復存在的字(簡帛書文字和簡帛書之前的甲骨文、金文等前期文字)但在小篆(以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為準)和東漢隸書出現過的字,也均作為參考字入編,從學術角度上講有些牽強。但從年代上推算,西漢末到東漢初本來相距很近,考慮到文字自身的演變規律,不可能短時間內突然間派生出諸多成熟的文字來。但這部分僅供參考,不作考證簡帛文字存在的任何依據,凡從事簡帛書法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如遇到此類字時,完全由自己定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若干年後,隨著地下簡帛的不斷湧出,也就無需再費口舌了。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除以上所述外,仍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說明一下:
一、本套書法字典共分四部,每部約一千七百頁,四部共選編八千二百個實用單字。本書為第二部。
二、因該套字典的定位是簡帛書法工具書,在編排思想上力求實用通俗、簡單扼要,並按大眾所熟悉的《新華字典》的文字順序進行編排,同時也囊括了《新華字典》內的八千二百個實用單字(《新華字典》收編單字一萬一千餘字,剔除一字多音,後期所造化學名稱用字及部分生僻字等)。查找單字分別以拼音索引和筆畫檢字兩種形式。
三、《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共分四大類。其中第一類為出土簡帛書里所存在的字,總計四千八百餘字,占總單字的百分之五十八點五;第二類為簡帛書里沒有的文字,但是在甲骨文、金文或西漢之前的印文、瓦當文、磚文、封泥文、陶文、貨幣文等曾有過記載的,總計一千二百餘字,占總單字的百分之十四點六;第三類是作為參考文字資料入編的東漢隸書和許慎小篆為準的字,總計八百餘字,占總單字的百分之九點七;第四類是查找不到任何文字資料的字,總計一千七百餘字,占總單字的百分之二十,這部分單字分別用偏旁部首組合成單字,如採用睡虎地秦簡的偏旁部首、居延漢簡、銀雀山漢簡等組合的單字,在組合單字下首註明,此字出於睡虎地秦簡、居延漢簡、銀雀山漢簡的偏旁部首所組合,並編排在該套字典最後的附表里,僅供簡帛書法愛好者參考,不作任何文字依據。
四、為了提供真實的第一手文字資料,即使有殘缺和點畫不清之處,也不做人為的修補。字頭首出楷書字形,繁、簡及相通字同時列出,次出小篆字形,小篆下方為作者創作的一款字例,此款字僅代表作者本人對簡帛書法藝術的理解和認識,並不作其他文字依據。再往下以文字年代為序逐次編排,最早為甲骨文,最晚止於東漢隸書。在編排上早期輔助文字資料均以清秀樸實的風格為準(個別除外),簡帛部分是自由輕鬆、無拘無束、不拘一格,可以翻江倒海、一瀉千里,也可以春雨綿綿、風光無限;可以千姿百態、風情萬種,也可超常規的對個別造型十分美的單字無限放大,淋漓盡致地展示它那獨領風騷的藝術風采。
五、該書所採錄的文字資料,沒有詳細註明出處,這並非是初衷,實在是力不從心,由於本書引用資料面廣量大,有些資料本身沒標明出處,若再一一溯本求源,憑一己之力實在難以勝任。最後只好簡化,凡甲骨文者,不管出處與年代,統一標註甲骨文,金文及簡帛書之前的輔助文字均是如此。簡帛木牘之類也僅標出處的總名稱,如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簡帛文字資料,統一標註﹁馬王堆簡帛書﹂,至於﹁戰國縱橫家﹂、﹁陰陽五行甲篇﹂、﹁一號墓簡﹂、﹁三號墓簡﹂等均不作細注。再是《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滕壬生主編),該書的楚系簡帛文字資料十分齊全,但該書的文字標註多以出土簡帛的序號為準,還有一部分為墓號,有些屬沒有公開發表的資料,即按照簡文內容標明大致出處,凡屬此類文字均在下首註明楚系簡帛文字編和原注簡帛編號。
六、篆書通假字也需在此說明一下,有一部分字《說文解字》里無,在篆書書寫時常以通假代之,但在編撰該套工具書時,《說文解字》里沒有的字,簡帛書里反而有,如馬王堆帛書 (敢),個別字在簡帛之前輔助文字里也有出現,如戰國印 (疳)、 (洱),這類字的字頭﹁小篆﹂均用小篆通假取代,並在下方註明本字是通假字。沒有其他早期文字資料的,附作者創作字,併入東漢隸書一類,僅供參考,不作任何文字依據。小篆通假字依西泠印社出版的《作篆通假校輔》(作者王福庵為西泠印社始創人之一,已故著名篆刻家、書法家)為準。
能編撰這套簡帛書法工具書,首先感謝古文字學、考古學、簡帛文獻專家及眾多簡帛研究機構的工作人員。一批批古文字資料從出土、整理到公布,均含有他們無數艱辛的付出。由於筆者的水平有限,本書的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敬請簡帛文字學專家、書法界同仁以及讀者批評指正。如果該書的出版能為簡帛書法愛好者提供稍微的便利,筆者也就心滿意足了。
吳 巍
於北京簡帛書法藝術院
圖書目錄
編委會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目錄
引用資料全稱及出版表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第二部
拼音索引表
筆畫檢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