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抗日兒童團

中國第一抗日兒童團

1937年冬,八路軍一二九師進駐涉縣,北岔口村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太行革命根據地對敵鬥爭的前沿陣地。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陶泉鄉,北岔口村

中國第一個抗日民主縣政府駐地

中國第一個抗日兒童團誕生地

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之地

北岔口村位於太行山東麓,地處磁縣西部深山區,一條御路與涉縣緊緊相鄰。據說此路乃殷紂王為到西頂降香,專撥國庫銀兩所修,故名御路歷為東通齊魯,西達秦晉之要道。1964年周恩來總理視察磁縣時還問起:“我知道你們這裡有個御路,現在還有沒有?”可見老一輩首長對我村印象之深。

光輝歷史

全村百姓為新中國的革命事業和解放事業,在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同時還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當時北岔口村共有400餘戶人家,參軍參戰的就有200餘人,在歷次戰鬥中,他們有的負傷,有的致殘,僅犧牲24人。

1938年2月,磁縣全國第一個抗日民主縣政府進駐北岔口村,第一任政府縣長田裕民常年工作和戰鬥在這裡,並於同年11月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抗日兒童團。抗日民主政府向廣大民眾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發動民眾積極參軍參戰;開展教育與婦女工作,組建抗日子弟學校、抗日女子國小;成立貨棧,動員各方力量運出當地土產,換回129師急需的藥品、糧食等物資,使這裡成為冀南軍政首腦機關最重要的物資供應站。

抗日成果

北岔口村在經濟方面對根據地的貢獻尤為突出。1941年侵華日軍糾集大批日偽軍,對太行革命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實行經濟封鎖,蔣介石也背信棄義的停止了對八路軍的軍餉供應,給我根據地軍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毛主席針對這一困難局面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一二九師在鄧小平政委和劉伯承師長的帶領下,部隊一千餘人和北岔口村村民一起在北岔口村的大寨腦開墾了荒地,基本解決了部隊的供給問題,支持了根據地,改善了根據地軍民的生活。

1942年毛主席又明確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總方針,根據地的軍隊、機關、學校等部門,遵照這一方針,自己動手建立了以自給為目標的公營經濟機構—貨棧和供銷合作社。因北岔口村是涉縣大後方的前沿哨所,在此設立的機構就有十多家,有太行軍區的“裕民”貨棧,邊區政府的“仁昌”貨棧,太行五分區的“太行運銷合作社”(對外叫“永記”貨棧),還有“同一”、“太昌”、“華昌”、“義行”、“同義”等貨棧。貨棧的經理和工作人員都是太行第五軍分區派來的,他收購本地的山貨及土特產品,如花椒、核桃、蓖麻、柿餅、藥材等,運到敵對區,換回根據地所缺乏的棉花、粗布、食鹽、藥品、文具等;再由北岔口村民眾經過“御路”翻山越嶺,驢馱擔挑,轉運到涉縣根據地,風雨無阻,晝夜不停,以解決根據地的軍需和民用。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北岔口村這個強硬的前沿陣地,就沒有涉縣大後方的牢固存在(應為御路是連線東西的唯一通道),為支持抗日,保障軍需,繁榮經濟,1940年在北岔口村成立了冀南銀行磁縣分行(隸屬太行區行第五分行),還建立了隔日大集,六河溝兵工廠也遷到北岔口村南龍王面旁,並辦起了軍政幹部家屬毛紡廠及飯店、煤廠等設施,是根據地的物資供應基地、集散中心和貿易中心,北岔口村因此譽為“小天津”。

在支前戰線上,北岔口村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1939年冬為宣傳動員全民參戰,在抗日民主縣政府的領導下,北岔口村村民組建了“黎明劇團”,並於1940年到邊區演出,獲得了成功,邊區軍政首長接見了劇團全體同志,並把北岔口村這個業餘劇團,改為專業劇團,鄧小平政委親自改名為“光明”劇團(後發展成為磁縣第一個磁縣縣劇團)。當時“光明”劇團直屬第五軍分區領導,全體演職員和部隊一樣,實行供給制,統一著裝,邊區政府還給劇團派來了劇作家,協助劇團共同搞好戰地演出和抗日宣傳。1947年,劉鄧大軍解放豫北時,“光明”劇團隨軍演出;1949年春,解放軍四野奉命南下,解放豫北安陽時,“光明劇團”和北岔口村民一起參加了慰問演出。

紅色教育

北岔口村為抗戰和人民的解放事業,在各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北岔口村的老一輩黨員民眾,當時為保衛磁縣民主縣政府,在戰爭年代為保護和支援涉縣大後方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現在,戰爭的硝煙雖然已經遠去,但是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先輩的熱血,共譜美好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