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 名: 中國稻作文化史
作 者:游修齡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4月
內容簡介
我回答說,這個著作不用寫了,因為恩師游修齡教授已有一本同名的著作出版在先,如果可能,利用這個機會將原書修訂出版倒是最好不過了,畢竟該書出版已經有十多年了,且市面上也已難覓此書蹤跡。出版社方面表示很有興趣。我把這個主意告訴游先生,游先生表示他不想承擔此事,一是年事已高,二是最近十多年來,有關原始稻作的發掘報告很多,一些含地方色彩的論述,處理起來很困難。經我主動請纓提供協助,游先生方才答應下來。
作者簡介
游修齡(1920-),浙江省溫州市人。1943年7月畢業於前國立英士大學農學院。歷任同校及浙江農業大學農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教務處處長、圖書館館長等,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副理事長等。在從事現代農學教學和科研的同時,致力於中國農業史的研究,出版有《稻作史論集》、《中國稻作史》、《農史研究文集》、《中國農業通史。原始社會卷》等。《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原始農業卷》主編兼撰寫人,《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農史分支主編。在與農史、考古、語文、飲食等有關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百餘篇。
曾雄生(1962-).江西省新幹縣人。1983年7月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獲史學學士學位。1985年考入浙江農業大學(現浙江大學)游修齡教授門下,研習農學史,1988年7月畢業並獲農學碩士學位。同年起供職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現為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農業歷史與文化研究,參與了《中國科學技術史》“農學卷”、“通史卷”和《中國農業通史》“宋元卷”等項目的研究與寫作,並有《中國農學史》等多種論著出版。
圖書目錄
序
導言
第一章 中國稻作的起源、傳播與分化
第一節 中國稻作起源和盤古、神農
第二節 中國野生稻的古今分布
一、中國古書上有關野生稻的記載
二、中國古代野生稻和現代野生稻的地理分布
三、中國古書中所記野生稻的問題
第三節 考古發掘中所見新石器時期的原始稻作
一、澧縣彭頭山八十縐遺址
二、上山遺址和河姆渡遺址
三、草鞋山遺址水田的發現
第四節 中國稻作起源與南方少數民族的關係
一、百越族與稻作起源的關係
二、歷史語言地理和稻作起源
第五節 中國稻作的分化和傳播
一、稻的文字和稻的分化傳播關係
二、秈與粳的分化
三、水稻和陸稻的分化
四、糯稻的特殊地位
五、稻作起源研究的進展和問題
第二章 中國古代對稻的認識和利用
第一節 米的顏色和形狀
一、眼中的稻米:紅與白
二、眼申的稻米:長與短
第二節 米的味道
一、鼻中的稻米:香
二、口腹中的稻米:甘、軟與硬
第三節 稻穀的構造,
一、稃
二、芒
三、穗
第四節 莖稈
一、稈的長短
二、水稻秸稈的用途
三、分櫱與再生
第五節 葉
第六節 根
第三章 稻種
第一節 稻種的選擇
第二節 歷史文獻對於水稻品種的記載
一、先秦文獻記載的稻品種
二、《廣志》和《齊民要術》對於水稻品種的記載
三、唐宋詩歌中的稻種
四、曾安止的《禾譜》
五、方誌中的稻種
六、黃省曾的《稻品》
第三節 文獻記述的水稻地方品種特色
一、歷史上水稻品種命名的特點
二、文獻記述的水稻地方品種特色
第四節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水稻品種
一、旱稻
二、香稻
三、赤米
四、黃穋稻
五、占城稻
六、“杜糯”
七、“六十日”
八、御稻米
第四章 稻田
第一節 稻田的種類
一、原始的稻田
二、塗田
三、沙田
四、圍田、圩田和櫃田
五、葑田
六、畲田和梯田
七、北方的稻田
第二節 稻田耕作制度
一、再生稻
二、間作稻
三、混作稻
四、連作稻
五、冬稻
六、稻麥二熟制和三熟制
第三節 稻田養殖
一、稻田養魚
二、稻田養鴨
第五章 稻作技術
第一節 整地技術
一、象耕鳥耘
二、火耕水耨
三、耕、耙、耖
第二節 稻的直播栽培
第三節 育秧和移栽
一、育秧
二、移栽
第四節 耘耥
……
第六章 稻文化與粟文化的語言文字
第七章 稻文化與神話傳說及民俗民風
第八章 稻文化與飲食
第九章 稻文化與人口
第十章 中國稻文化對國外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