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2011年批准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直屬科研機構。 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密碼理論與安全協定、信息智慧型處理、數據安全、通信與電磁安全、網路與系統技術、信息系統測評等。 截至2016年3月,研究所在職人員898人,在學研究生1127人;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各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各5個。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2011年,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被批准成立。

研究所風貌 研究所風貌

2012年起,中國科學院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依託單位更改為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2013年6月,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集成項目完成驗收。 11月,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受國家發改委委託的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驗收; 信息工程所綜合辦公樓改造項目通過驗收。

2014年1月15日,新增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培養點。 7月17日至18日,研究所通過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為期2天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審核。

2015年6月,研究所獲優秀大學生科研實踐基地稱號。 7月13日至15日,研究所通過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為期三天的質量管理體系監督審核。 11月1日至3日,由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密碼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信息安全與密碼學國際會議”(INSCRYPT 2015)在北京召開。

2016年1月,信息智慧型處理研究團隊獲“中國科學院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月5日,《信息安全學報》創刊號發布暨學報發展研討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9月5日至7日,研究所通過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為期2天半的質量管理體系新版標準轉換、擴大範圍、再認證審核。

科研條件

設備設施

•科研設備

截至2008年8月,中國科學院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擁有超級伺服器SGI Origin2000,IBM、HP、SUN、Compaq、Dell等專用伺服器以及Aix、Solaris、HP-UX、NT等系統平台,Bull、Gemplus 等智慧卡的開發環境。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11月,研究所擁有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ACM Digital Library、Computing Reviews、Science Online、Elsevier Science-Direct、CNKI科技類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料庫、CNKI科技類期刊資料庫、CSA(52個子庫)、CSA-CSA Illustrata: Technology、CSA-PapersInvited、Ei Engineering Village 2、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Frontiers in China系列期刊、ISI Century of Science、ISI Current Contents Connect、ISI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ISI Highlycited.com、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ence Edition)、ISI Web Of Scienc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Myilibrary電子圖書、Nature、NetLibrary電子圖書、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B、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全文資料庫、SpringerLink-Landolt-Bornstein、SpringerLink電子圖書(含叢書)、SpringerLink期刊、SpringerLink期刊-RLOS、Taylor & Francis科技期刊資料庫、方正年鑑工具書、方正中文電子圖書、全球產品樣本資料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國科技經濟新聞)資料庫、中國科學文獻服務系統、聯合目錄集成服務系統、IOP、Multi-Science Publishing Co Ltd、Nature、SpringerLink回溯資料庫、Turpion回溯資料庫等數據資源。

人員編制

截至2016年3月,研究所在職人員898人,其中正式職工616人(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人員57人,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人員126人)。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孟丹 、荊繼武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李鳳華、操曉春 、鄒維 、汪永明

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操曉春

科研部門

據2016年9月研究生官網顯示,研究生設有第一研究室、第二研究室、第三研究室、第四研究室、第五研究室、第六研究室,擁有2個國家級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院部級科研創新平台、1個研究所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實驗室: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安全共性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院部級科研創新平台:中國科學院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保密技術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12年底,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發表學術論文2700餘篇,出版著作(譯著)87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76項和軟體著作權226項;完成了國家標準規範30餘項,參與撰寫國際標準4項;科研成果共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2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10項。

辦所方針 辦所方針

第二研究所長期獲得國家重大科技計畫的支持,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863、科技支撐計畫等課題,在高速數據流捕獲與處理、大規模網路安全、網路信息識別與過濾、數據挖掘與信息檢索、大數據存儲與管理、信息對抗、社會態勢感知與處理等方面積累了特色技術、套用平台和工程系統,在多項國際評測上獲得良好成績,並在國際頂級期刊會議發表論文50餘篇,核心算法與技術在多項重大項目中得到套用。

第三研究室研究團隊承擔了973計畫、863計畫、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基金等國家與部委重要項目20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勵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省部級獎勵19項,發表文章1400餘篇,出版專著譯著50餘部,獲得國際、國內發明專利25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近20項。

第四研究室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等,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第五研究室承擔了國家“核高基”、“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科技重大專項、先導專項、“863計畫”重大及主題項目、工信部技改專項、國家發改委信息安全、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網信辦信息安全等項目。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專利獎等獎項。在INFOCOM、SIGMOD、VLDB、ICDE、TOSC、MILCOM、T-MM、IWQos、SECON等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第六研究室研發的基於雲計算及大數據技術的漏洞分析與風險評估系統VARAS-1,在安卓手機套用(APP)安全性分析中發揮作用。研究團隊核心成員曾在S&P、TISSEC、CCS、NDSS、ESORICS、ACSAC等國際學術期刊及會議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學術刊物

學報 學報

《信息安全學報》(《Journal of Cyber Security》)是由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主辦的專業學術期刊,2015年底獲廣電總局批覆同意創刊,2016年1月,《信息安全學報》創刊號出版發行。

學報主要刊載信息安全及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及最新套用技術研究成果、學術熱點及發展趨勢展望等,內容覆蓋信息安全科技和網路空間安全學科領域各方向。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截至2015年8月,研究所開設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專業碩士點2個。

一級學科博士點: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安全

二級學科博士點: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

一級學科碩士點: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安全

二級學科碩士點: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

專業碩士點: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

教學建設

•學制學位

根據研究所2017年接收推薦免試生簡章信息顯示,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基本學制一般為3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4年。直博生基本學制一般為5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8年。

•學生成績

2013年6月,研究所42名研究生獲2012-2013學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學生表彰。

2016年6月,信工所NeSE隊員獲信息安全與對抗技術競賽個人挑戰賽全國賽區冠軍。

7月28日,研究所139名研究生獲2015-2016學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學生表彰。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標誌視覺中心的彩色色塊呈現出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體現了研究所引領學科發展的組織使命。同時又代表了“打造一流平台,聚集一流人才”的發展願景。

標識 標識

將研究所英文名稱首字母縮寫IIE巧妙地融合於旗幟的形態中,突出了品牌名稱的專屬性與識別性。

運用科技藍作為標誌主體顏色來突出行業屬性,同時用三重形象凸顯科技引領未來的概念。標誌左側黃與藍組成線條象徵著信息工程高速公路,體現了信息產業特性。標誌主體組成了形式箭頭的形狀,箭頭象徵著尖端,代表著研究所走在科技前沿。三道顏色組成的台階意寓研究所不斷攀升的無線可能。

流動的飄帶似夢想的曲線,寓意信息工程所承載著國家的期望和我們美好的事業理想。曲線與球形的結合又似雄鷹展翅翱翔於廣闊蔚藍的天空之中,寓意研究所發展空間無限,前景廣闊。

研究所的精英來自四面八方,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匯聚到一起。流動匯聚的色彩象徵著研究所的包容性。球形意為全球化、國際化,寓意研究所在全球開展廣泛的合作交流,基礎理論研究瞄準世界前沿,力爭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

文化活動

據2016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每年組織羽毛球比賽、桌球比賽、籃球聯賽、趣味運動會、義務植樹活動、全國大學生夏令營、消防培訓和演練、“三八”婦女節慶祝活動、“感恩母親節”活動、女人節活動、DIY風箏放飛活動、定向越野活動等系列主題活動。研究所成立了學生會。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所長
孟丹
副所長潘鋒
孫德剛
荊繼武
郭莉
鄒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