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建設
目前物理系有物理學、套用物理學(凝聚態物理方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方向),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生專業和凝聚態物理、光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三個博士點,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
其中凝聚態物理、光學是國家重點學科。現有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光電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兩個院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並且是自然科學學術期刊《低溫物理學報》的所屬單位。
物理系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和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50年來,共為國家培養各類高級人才5000餘名,畢業生中已有6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目前每屆本科畢業生約150人左右,80%左右的同學在國內外著名學府繼續深造,由於專業基礎過硬綜合素質高,物理系研究生畢業生受到相關用人單位的的廣泛歡迎,就業地點多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以及海內外經濟發達地區。
師資力量
物理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冊教職工7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人,博士生導師15人,副高級職稱以上教師共53人。
物理系的教師目前承擔有國家重大基礎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國家863高技術項目,中科院創新工程重點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多項科研任務,高水平論文發表數量居全校前列,歷年所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在國內高校中處於領先地位。
兩院院士
科學院院士
趙忠賢
物理學家。遼寧新民人。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198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一直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1967-1972年參加幾項國防任務。
1976年開始從事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所發表的論文包括第Ⅱ類超導體的磁通釘扎與臨界電流問題;非晶態合金的超導電性。1983年開始研究氧化物超導體BPB系統及重費米子超導性,1986年底在Ba-La-Cu-O系統研究中,注意到雜質的影響,並於1987年參與發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郭光燦
光學和量子信息專家。1942年生於福建惠安。196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現任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物理系教授。
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密碼、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提出機率量子克隆原理,推導出最大克隆效率,在實驗上研製成功機率量子克隆機和普適量子克隆機。發現在環境作用下不會消相干的“相干保持態”,提出量子避錯編碼原理,被實驗證實。提出一種新型可望實用的量子處理器,被實驗證實。在實驗上實現遠距離的量子密鑰傳輸,建立基於量子密碼的保密通信系統,並提出“信道加密”的新方案,有其獨特的安全保密優點。在實驗上驗證了K-S理論,有力地支持了量子力學理論。發現奇偶相干態的奇異特性等。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侯建國
物理化學家。1959年生於福建平潭。198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1989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1993年至1995年在美國Oregon州立大學化學系做助理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副校長、理化科學中心主任。
主要從事結構分析、表面物理化學和無機材料製備方法的研究。利用分子自組裝技術,獲得了能夠分辨碳—碳單鍵和雙鍵的分子圖像,並從實驗和理論上分別論證了掃描隧道顯微術對單分子直接成像的可能性與限制因素,並進而確定了C 表面晶格的取向特徵。此外,發展了確定單分子在固體表面吸附取向與局域電子態的方法,提出了製備具有特殊性能的同質分子超晶格的新途徑。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饒子和
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1950年生於江蘇南京。1977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1982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1989年獲墨爾本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在《Nature》上發表了SIV-MA的晶體結構,首次提出HIV及其家族分子的裝配模型;在《Cell》上發表了H Factor Ⅸ EGF-like Domain與Ca++結合複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結果,揭示了該複合物的生物學機理;在2003年SARS爆發期間,成功地解析出第一個SARS病毒的蛋白質-3CLPRO及其與抑制劑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為抗SARS藥物的發現奠定了重要的結構基礎,論文在《PNAS》上發表。其研究組已經系統地表達出200餘個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蛋白質,解析出50多個重要蛋白質的結構。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王震西
磁性及非晶態材料專家。江蘇省海門市人。1942年9月3日出生。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北京三環新材料高技術公司總經理、研究員。長期從事磁性非晶態材料的研究及套用推廣。研製成功我國第一代國防用多種微波鐵氧體材料和器件。在非晶態DyCo3.4合金薄膜中,合作發現並命名了"SPerimagnet"(散磁性)新型磁結構。研製成功具有我國自己特色的低純度釹稀土鐵硼永磁合金,系統地解決了大規模工業生產中整套關鍵技術、工藝和設備,並積極推廣。創建產業型三環新材料高技術公司,經濟效益顯著。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quot;低純度釹稀土鐵硼永磁合金"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數十餘篇。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許祖彥
1940年2月生,1963年中國科大技術物理系畢業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從事雷射物理與雷射技術研究至今。主要研究方向為可調諧雷射,全固態雷射和超快雷射的研究與套用。研究有機染料可調諧雷射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電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研究非線性光學和光參量寬調諧雷射,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一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研究大功率全固態雷射,取得多項國內外領先成果和發明。研究超快雷射,國內首創全固態飛秒光源和國際領先寬調諧飛秒雷射器等。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立泉
1940年生於四川南充,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同年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其間1976~1978年赴西德馬普協會固體所進修;1985年、1990年和1992年曾分別在法國科研中心波爾多固體化學研究所、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納米離子: 納米離子材料和離子電子混合導電材料的製備和表征;納米離子材料和離子電子混合導電材料的離子和電子的輸運特性和其他物理性質。高能電池和燃料電池中的物理化學過程。發表論文下23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13項。長期從事固態離子學的研究,是我國固態離子學的創始人之一,長期從事鋰電池、鋰離子電池及可持續能源領域內的研究工作,在固態離子學及可持續能源領域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現擔任國際固態離子學學會的委員、“ Solid State Ionics ”國際雜誌的編委,中國固態離子學會名譽理事長,曾任中國固態離子學學會理事長。發表論文230餘篇,申報發明專利13項。曾是國家863計畫二次鋰電池專題負責人並參加了課題研究,主持了專題研究計畫的制定和實施及全國11個子課題研究的協調。近年來取得納米金屬儲鋰合金負極材料等一批國際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這一成果被美國能源部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用的唯一一篇中國的文獻。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