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行動計畫

中國礦業大學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行動計畫,主要任務是立足於新世紀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新要求,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以培養能力為重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簡介

1.我校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行動計畫的指導思想是: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強化人才培養是學校根本任務的思想,強化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命線的意識,強化本科教學工作在學校中心地位的觀念;按照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由“規模快速發展”向“提高教學質量”戰略轉移的總要求,自覺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財力進一步加強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全面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2.我校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行動計畫的主要任務是:立足於新世紀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新要求,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以培養能力為重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3.我校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行動計畫的基本要求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大教學投入,促進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堅持從嚴治教,強化教學管理,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教學工作運行機制;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完善面向煤炭行業和地方經濟建設主戰場的人才培養體系。
4.進一步加大教學經費投入,構建本科教學經費投入保障體系。學校學費收入中用於四項經費(本專科業務費、教學差旅費、體育維持費、教學儀器設備維修費)日常教學的經費不低於30%。按照學校財務分級管理制度學校承擔其中的12%,學院承擔其中的18%。學院承擔的部分單獨設立教學經費專項帳號,財務處對各學院教學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監控,年度經費沒有使用完的上繳學校。
5.進一步強化制度建設,提高教學管理科學化水平。
(1)建立健全各項教學工作規章制度,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
(2)強化教學管理,確保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對確因身體、重要科研活動等特殊原因不能上課,應首先由學院安排具有上課資格的教師(職稱不低於原任課教師)代課,代課確有困難時,才考慮調課、停課;其他原因一律不予調課、停課。對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反映意見大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即考核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教師下一年度不得擔任教學工作,不得聘任教師職稱。
(3)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現代管理技術提高效率。實行教學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對不履行職責、不按時完成任務、不執行有關管理規定造成錯誤的要追究其責任。
6.實施“名師、精品課程工程”。牢固確立教學在學校中的中心地位,努力形成重視教學的風氣和輿論,建立鼓勵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機制。把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學校的一項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學年本科生課堂教學工作量不得低於32學時,連續兩年不講授本科課程的,不再聘任其擔任教授、副教授職務,並在職稱晉升時堅持教學質量一票否決制;引入競爭機制,選擇部分課程實行掛牌教學,競爭上崗;設立名師講壇,學校和學院定期聘請名師、知名教授等教學效果好的教師開展示範教學和教學方法改革、授課藝術講座等形式,提升、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並將名師講授的名課和講座內容全部上網,供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觀摩;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校課程改革與建設基金,將重點資助以研究性教學、啟發式教學、創新性教學等為主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項目,探索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設立校級教學名師獎,獎勵長期從事本科基礎課教學,注重教學改革與實踐,教學方法先進,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授,用五年時間評選20名左右校級教學名師,在校級教學名師獎評選的基礎上,積極申報省、國家教學名師獎,力爭獲得4名左右的國家級教學名師;建設一批重點課程,力爭用五年時間建設成40門左右校級精品課程、20門左右的省級精品課程和5門左右的國家級精品課程。
7.實施“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工程”。鞏固、拓展礦業類優勢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專業,提升傳統學科專業,發展和培育新興、交叉學科專業。積極開展品牌、特色專業的評選工作,努力創建省級和國家級品牌專業,形成學校專業建設的“亮點”和特色,並以此帶動全校的專業建設。計畫通過五年左右時間,在校級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基礎上,創建15個左右省級品牌、特色專業,若干個國家級品牌、特色專業。對不同級別的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學校在招生計畫和經費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通過減免學費、加大推薦研究生比例、本-碩連讀、定向招生聯合培養、設立專業定向獎學金等措施,促進礦業類專業的發展。
8.實施“優秀教材”建設工程,完善教材選用制度。鼓勵重點學科、品牌專業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編寫質量高、有特色的精品教材,在此基礎上通過五年建設,力爭產生20種左右省級優秀教材和一定數量的國家級優秀教材。進一步完善教材選用機制,嚴把教材質量關,優先選用獲得各級各類獎勵的優秀教材、國家級重點教材和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的教材。發展迅速、套用性強的課程,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質量教材的比例應達到課程所用教材的60%以上。各學院成立以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為組長、各專業負責人、教學名師、部分教授為成員的教材選用審查小組,負責本學院選用教材的審查,嚴把教材選用的質量關。公共基礎課教材的選用,由系(教研室)提出選用計畫,經學院教材選用審查小組審查後,報校教材建設委員會審核後選用。採取有效措施,提倡和鼓勵選用先進教材和外文教材。
9.大力加強實踐教學,構建大學生實踐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弘揚“好學力行”精神,強化實踐育人意識,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大學生實踐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校成立實踐教學管理機構,負責全校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工作的巨觀與整體性管理,實踐教學培養方案的總體設計,組織培養方案的制定與調整,組織實踐教學大綱的編寫與出版工作,制定實踐教學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並檢查、督促實踐教學工作,負責組織全校實踐教學質量檢查,組織實驗教學改革項目的立項,督促實施及評價驗收,組織實驗教學改革獎的評選,負責實習基地建設。
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確保每個專業都有一定數量的固定實踐教學基地,確保實踐教學學時、經費的落實,確保每個學生平均每周實習經費不低於120元。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努力拓展與其他高校、企業、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加強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室建設。力爭建成5個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1個國家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不斷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使之達到實驗課程總數的80%以上。學校把實踐教學作為各學院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關鍵性指標。
10.繼續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畫”,啟動“大學生創新行動計畫”,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要充分利用我校的優質資源,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教師吸收大學生參加科研項目,學校各類實驗室都要面向大學生開放,為大學生開展綜合性、研究性、創新性實驗提供條件。積極開展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和合作式學習等學習方法,引導大學生開展多種學術觀點的討論、追蹤本學科領域最新進展,提高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能力。各學院要從政策、經費、人員、目標要求、成績評定標準和實施辦法等方面落實2004版培養方案中“科研訓練”教學環節。
11.實施素質教育工程,構建特色鮮明的素質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我校素質教育資源,完善素質教育體制,構建素質教育課程模組,全面提升大學生文化素質。精選開設課程,精選開課教師,為全校大學生開設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科學技術史、自然科學知識普及等方面的課程,促進人文教育與科技教育的協調發展,提升大學生的人文和科技素養,增進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為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不斷完善學分制,積極推進彈性學習制度建設,擴大學生對專業、課程等教學資源的自主選擇權利,把素質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加大對全校選修類課程建設力度,在經費、學時等方面予以切實保障。
12. 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程,加強大學生英語聽說訓練,切實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套用能力。充分發揮學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協調委員會的作用,努力完成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實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及學院、教師雙向選擇教學改革試行方案。學校專門設立教學獎勵基金,對教改成績突出、所教班級英語教學成績優秀的任課教師進行獎勵。逐步改革現在的教學模式,將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改變為以計算機(網路)、教學軟體、課堂綜合運用的個性化、主動式學習模式上來。逐步改革大學英語教學評價系統,從原來的以評價語法、閱讀、理解為主轉變到以評價學生的聽說能力及英語綜合套用能力上來,從原來單一測評教學結果逐步轉向教學全過程整體監控和評價上來。
13.積極發展國際化教育,探索國內外聯合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新模式,發展留學生教育,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採用“2+2”(既兩年在國內學習,兩年在國外學習),“3+1”等多種培養方式,經過課程認證,雙方互認學分等成績管理辦法,積極開拓校際交流項目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新渠道,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學校本科教學水平和質量。強化雙語教學立項建設工作,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提高大學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學校設立雙語教學立項建設基金,對準備開展雙語教學的課程進行立項建設。各學院要創造條件鼓勵教師使用雙語為本科生授課,一般專業應有3-4門課程實施雙語教學,信息、管理等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課程門數應達到教育部評估指標要求。採用派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培養雙語教學教師,出國進修教師回校後,必須用雙語為本科生授課。對使用外語授課的教師,實行工作量補貼制度。選聘外籍教師為本科生開展外語教學和雙語教學。建立雙語教學教材選用制度,選用(自編)高質量的、符合教學需要的外文教材,保證教學質量。
14. 全面推行導師制,努力為大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和個性化服務。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培養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構建學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新型師生關係,拓寬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的途徑;因材施教,加強個性化教育,提高學生以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在部分學院實行導師制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導師制。
15.建立多媒體教學準用制度,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鼓勵和支持進行多媒體教學,嚴把多媒體教學質量關。學校成立多媒體教學準用仲裁委員會,學院成立多媒體教學準用評審小組。課程(或課程的部分內容)準備第一次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任課教師需向學院多媒體教學準用評審小組申請,經小組評審許可後才能使用多媒體教學,對於不適宜多媒體教學的課程(或課程的部分內容)或多媒體課件製作質量不合格的課程不得使用多媒體教學。凡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課程,其所有課件必須在網上發布,以方便學生自學和複習。
16. 實施生源質量提升工程,不斷提升生源質量。加大招生宣傳力度,繼續推進生源基地建設,積極爭取自主招生,組織招生宣傳培訓班,舉辦中學生報告會,繼續做好開放日活動,制定招生優惠政策和修改優秀新生獎勵標準等措施,使我校錄取新生的質量有明顯提高。
17.推進學風建設工程,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探索新世紀環境育人的新途徑,廣泛深入開展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一課堂”教育和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教育,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新時期大學生的嶄新形象。學生要堅持以學為主,刻苦鑽研,教師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嚴明學習紀律,嚴格考試管理,嚴肅考場紀律,嚴格評分標準,堅決杜絕考試作弊現象。對於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18.進一步完善校內本科教學評估機制,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繼續開展學院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開展實驗室評估,啟動專業評估等專項評估;完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開展網上評教和領導、同行、專家聽課制度;實行教師評學制度。評價結果作為調整專業、確定招生計畫、進行資源配置等有關工作的重要依據。加強學校對學院教育教學工作的巨觀調控、指導和服務,促進全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19.實施教學質量一把手工程,加強對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工作的領導。樹立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意識,牢固確立教學工作在學校的中心地位。明確學校的書記、校長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學院院長、書記是學院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學校每學期召開黨委常委會議、校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本科教學工作;建立教學質量責任制網路,明確各學院、各職能部門在提高教學質量中的職責;堅持教學院長例會制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重要問題;落實各級領導聽課制度,並保持與教師、學生的經常性聯繫,定期公布各級領導聽課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