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隊伍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212人,專任教師724人;在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6%。教授212人,副教授22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48人。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2個,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北京市教學名師8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3人,霍英東教育基金獲得者9人,孫越崎能源大獎獲得者6人,李四光獎獲得者6人,侯祥麟基金獎獲得者4人,何梁何利基金獎2人,入選“新(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8人。
科研成果
十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00餘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項目30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0項。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0項,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網路教育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示範雙語課程,12門北京市精品課程,19部北京市精品教材。學校長期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與國內50餘家大中型石油石化企業簽署了全面、長期、戰略性合作協定;共有近50家石油、石化企業在我校設定企業獎學金;13家石油、石化企業在我校建立了育才廳;我校與19家石油、石化企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聯合招收博士後;在50家石油、石化企業設立了研究生工作站,4家石油企業設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在45家石油、石化企業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與22家石油石化單位簽署了“訂單式”本科生聯合培養協定,建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交流合作
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步伐不斷加快。“十五”以來,學校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加拿大、挪威、丹麥等國的20多所大學簽署了合作協定。學校建立了多規格、多元化“國際石油合作型”人才培養新模式,截至2008年10月,學校已選派了由中石化和中石油全額資助的136名學生赴俄羅斯古勃金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和烏法大學進行聯合培養。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把改革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取得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已成為培養中國石油石化工業高級專門人才、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學校已經連續十年獲得“首都文明單位”和北京“文明校園”,以及“大學生實踐首都貢獻獎”、“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中央和地方主要媒體對學校的宣傳報導年均150次以上。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凝練出“實事求是,艱苦奮鬥,愛國奉獻,開拓創新”的石大精神、“厚積薄發,開物成務”的校訓和“為學為師,立德立言”的教風,她們和“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校風以及“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是石大文化的精髓。當前,學校正朝著學校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
機構設定
•常務副院長
汪志明
全面負責研究生院各項工作
•副院長
曾濺輝主要分管研究生培養和專業學位工作
•招生辦公室
主 任 馮麗娟 副主任 董力毅成 員 呂曉東
•培養辦公室
主 任 張永學 副主任 楊皆平成 員 詹 健 侯慶磊
•學位辦公室
主 任 雍太軍 成 員 高建榮 伊 璨
•學科建設辦公室
主 任 趙 弘 副主任 齊昌政成 員 郝書會
在校學生
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北京市昌平區,校園總面積496.5畝。截止2009年9月,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106人、碩士研究生3862人、博士研究生617人、留學生436人,在校生總數一萬餘人。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比例已達1.5:1,其中碩士生與博士生的比例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