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盲人出版社

中國盲人出版社

盲人觸摸使用的專門文字稱為點字。它是由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於1824年創造的,故國際上通稱盲文為"布萊爾Braille"。布萊爾盲文1874年傳入中國,由英國傳教士與中國盲人合作,按照不同地域的方言先後制定了以《康熙字典》的音序為基礎的"康熙點字"、用漢語拼音方法拼寫閩南話的"福州盲字"、以南京官話拼寫的"心目克明盲字",還有廣州話、客家話等方言的點字。

簡介

全國解放後,1952年,盲人黃乃(中國民主革命家黃興之子)參照布萊爾盲文體系,在"心目克明盲字"等舊盲字的基礎上,經過調整和創新,提出了以國語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準,採用分詞連寫方法拼寫國語的《新盲字方案》。《新盲字方案》於1953年在全國公布推行。至此,中國有了統一的盲文,為新中國盲文出版事業的創建提供了可能。
1953年初,政務院決定成立中國盲人福利會。毛澤東主席派他的親家張文秋同志前往,在內務部長謝覺哉、中國人民救濟總會秘書長伍雲甫的領導下,具體承擔包括盲文出版業務在內的中國盲人福利會的籌建任務。張文秋同志擔任中國盲人福利會總幹事,與黃乃一起開始創辦新中國盲文出版事業。籌建之初,毛澤東主席請周恩來總理親自解決經費問題,請安子文部長解決幹部人事問題。1953年7月,中央教育部盲啞教育處設立盲文編譯組。1953年12月3日,中國盲人福利會盲文出版組正式成立。盲文出版組由姜本信、陳少懷、葉耀增、張重生、唐澤蓉、韋玉白、何仁堂等12人組成。同年,女盲人李玎研製鉛印盲文書刊獲得成功,新中國第一本盲文圖書《誰是最可愛的人》得以正式出版。第二年,由毛澤東主席親自題起刊名的第一份盲文刊物--《盲人月刊》創刊號出版。
中國盲人出版社成立以來,在管理體制和隸屬關係上,曾先後隸屬於教育部、內務部、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現隸屬於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在機構名稱上,曾先後稱作盲文編譯組、盲文出版組、北京盲文印刷所、北京盲人出版社、中國盲文書社,以及今天的中國盲人出版社。辦公曾先後在東城燒酒胡同、西城寶產寺等地。60年代末,由於盲文書刊的需求急劇增加,場地急需擴大,曾山部長打報告,李先念副總理批示,中國盲人出版社遷至現址--占地1。9萬平方米的豐臺區盧溝橋城內街39號。
如今,中國盲人出版社歷經近五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當成熟的盲文書刊及盲人有聲讀物的出版體系,生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各種盲文印製設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工藝流程也已基本實現了現代化。
1994年10月,為解決盲文書刊成本高與盲人讀者經濟能力有限的矛盾,中國盲人出版社在社內建立了中國盲文圖書館,盲人讀者只需向圖書館交納200~300元人民幣押金,即可享受終生免費借閱。盲文圖書館的建立,使盲文圖書利用率大大提高。
1998年,中國盲人出版社又增加了普通文字的出版業務,採取"盲漢對照" 、漢文版與盲文版"同步出版"的方式,出版了一大批普通文字的本版書。經過四年的發展,普通文字圖書的出版已形成一定規模。
作為中國目前唯惟一一家盲文書刊及盲人有聲讀物的專業出版機構,可以說,中國盲人出版社的歷史反映了新中國盲文出版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史。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盲人出版社將繼續發揚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為推動中國盲文出版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內容

交通大學出版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