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燕紅忠編寫的《中國的貨幣金融體系(1600-1949)——基於經濟運行與經濟近代化的研究》系統考察了明中葉至新中國建立前300多年間中國的貨幣金融體系及其演變過程,主要對1600-1949年間中國的貨幣制度、貨幣流通量,各類金融機構的興衰發展過程、經營業績及績效變化,貨幣金融發展的動力機制及其路徑,金融發展與財政體系的關係,貨幣供給與經濟成長,二元金融結構與農村金融,貨幣金融發展的整體水平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反映出這一時期中國金融體系發展演進的路徑和特點,以及由貨幣金融的發展階段所決定的中國經濟運行方式的轉變與經濟近代化的進程。《中國的貨幣金融體系(1600-1949)——基於經濟運行與經濟近代化的研究》對歷史時期的金融體系及其與經濟運行內在關係的考察,彌補了經濟史領域中關於金融長期發展及其相關問題系統研究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經濟分析中金融理論的內容,為巨觀金融經濟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歷史基礎。《中國的貨幣金融體系(1600-1949)——基於經濟運行與經濟近代化的研究》將貨幣金融與經濟近代化聯繫起來,從經濟運行和貨幣化的角度探討經濟近代化的過程,為現代化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目錄
第1章導論
1.1問題的提出
1.1.1選題與基本觀點
1.1.2選題意義與學術價值
1.1.3基本術語及其界定
1.2本書的基本內容與結構
1.3本書的分析框架與基本方法
第2章經濟的運行體系
2.1傳統經濟的運行及其基本特徵
2.1.1傳統經濟的運行
2.1.2傳統經濟的基本特徵
2.2現代經濟的運行及其基本特徵
2.2.1現代經濟的循環流轉
2.2.2現代經濟的基本特徵
2.3經濟的現代化:由實物經濟到貨幣經濟
第3章貨幣金融發展的歷史進程
3.1貨幣的演進過程
3.1.1貨幣演進的——般進程
3.1.2中國的貨幣演進過程
3.2金融的演進過程
3.2.1金融演進的——般進程
3.2.2中國金融的發展過程
3.3貨幣金融的發展與現代經濟的形成
第4章貨幣與金融理論的發展與研究現狀
4.1貨幣與金融理論的發展
4.1.1貨幣理論的發展與爭論
4.1.2現代金融理論的形成
4.2中國經濟史中的貨幣金融研究:文獻綜述
4.2.1貨幣史的研究現狀及本研究將探討的問題
4.2.2金融史的研究狀況及本研究將探討的問題
4.2.3財政史的研究狀況及本研究將探討的問題
第5章明清時期的貨幣體系
5.1銀錢並行體系中的白銀與制錢
5.1.1白銀的種類與平色
5.1.2制錢的鑄造與管理
5.1.3制錢與白銀的關係
5.1.4貨幣的兌換與鑑別
5.21651—1860年的貨幣流通量
5.2.1制錢的鑄造與流通量
5.2.2白銀的流通量
5.2.3紙幣的發行與流通
5.2.4清代的貨幣流通量及其趨勢
5.3晚清時期的貨幣與貨幣制度
5.3.1貨幣與貨幣制度的變革
5.3.2清末時期的貨幣流通量
第6章民國時期的貨幣與貨幣制度
6.1民國前期的幣制改革與貨幣統一
6.1.1貨幣狀況與幣制改革
6.1.21910—1936年的貨幣流通量
6.21937—1949年中國的貨幣狀況
6.6.1國民黨統治區的貨幣發行與流通
6.2.2根據地與解放區的貨幣發行與流通
6.2.3其他各種貨幣的使用與流通狀況
6.2.41937—1948年的貨幣流通量
第7章舊式金融機構的發展變化
7.1錢莊
7.1.1發展概況
7.1.2盛衰過程
7.2票號
7.2.1興衰概況與數量變化
7.2.2經營業務、資本與利潤
7.2.3經營業績與資力狀況
7.3典當
7.3.1典當業歷史演進過程
7.3.2近世以來典當業的盛衰趨勢
7.3.3典當業在部分城鎮的發展概況
7.4印局與賬局
7.4.1印局及其概況
7.4.2賬局及其概況
第8章新式金融機構的產生與初步發展
8.1外國在華銀行
8.1.1活動概況
8.1.2實力消長
8.2中國新式銀行
8.2.1發展概況
8.2.2實力的增強
8.3其他新式金融機構的產生與成長
8.3.1保險公司
8.3.2證券交易所
8.3.3信託公司
第9章貨幣與金融的演進機制
9.1貨幣制度與貨幣形態的演進
9.1.1貨幣與貨幣制度演進的動力與條件
9.1.2近代貨幣制度變遷
9.2金融組織的演變與金融結構的變遷
9.2.1金融組織的演變
9.2.2金融結構及其變遷
9.31814~1941年中國白銀輸入與輸出的數據與資料
9.3.1鴉片戰爭前後的白銀外流
9.3.21864~1887年的白銀輸入輸出
9.3.31888~1941年的白銀輸入輸出
第10章財政體系的變遷與金融發展
10.1財政體系的變遷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係
10.2財政制度的安排與變遷
10.2.1清前期的財政制度安排
10.2.2晚清時期中國財政制度的轉變
10.2.3民國時期現代財政制度的進一步發展
10.3財政結構的變遷
10.3.1賦稅結構變化的,總體趨勢
10.3.2清代前後期財政收支結構的變化
10.3.3民國時期的財政收支結構
10.4政府財政與金融市場發展
10.4.1近代中國的金融市場
10.4.2近代中國的財政與債券市場
第11章貨幣供給量與經濟成長
11.1銀錢體系下明清經濟的增長
11.1.1白銀的獲取與使用
11.1.2商業的拓展
11.1.3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狀況
11.1.4財政的貨幣化
11.2銀錢體系下明清經濟的波動
11.2.1明末清初的經濟蕭條
11.2.2嘉慶、道光時期的經濟危機
11.3近代時期的經濟成長與波動
11.3.1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
11.3.2市場商品量與資本集成
11.3.3經濟成長及其結構分析
第12章二元金融結構與農村金融概況
12.1二元金融與二元經濟
12.1.1二元金融結構及其特徵
12.1.2二元經濟及其轉化
12.2各省農村金融發展概況
12.2.1江浙二省
12.2.2華中華南六省
12.2.3華北四省
12.2.4西南西北各省
第13章貨幣金融發展的總體水平:數量分析與比較研究
13.1貨幣量及其構成的變化
13.2金融機構發行
13.2.1總量指標ψ和φ值
13.2.2金融機構發行的結構
13.3非金融機構發行
13.3.11921~1936年的δ值之估算及其國際比較
13.3.2非金融機構發行的結構
13.4金融相關比率及其意義
13.4.1金融相關比率的估算
13.4.2金融相關比率的分析意義
第14章本研究的若干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燕紅忠,現任山西大學晉商學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山西省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領域為晉商學、金融史。2006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8-2010年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從事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研究工作。近年來,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清史工程”(典志·商業志·商人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及山西省軟科學、山西省社科基金等項目10餘項。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Frontiersof Historyin China、《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清史研究》、《經濟管理》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已合作出版《世界市場價格變動與近代中國產業結構模式研究》、《晉商信用制度及其變遷研究》、《山西典商研究》等專著6部。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山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