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姓——“華”之由來

中國的國姓——“華”之由來

大約七八千年前,生活於陝西黃河兩岸的人類還在舊石器時代,社會組織還是母系的氏族部落。那時候沒有文字,連語言也很簡單。人們遇上驚人的或令人讚嘆的事物、自然現象,往往身不由己地發出“華”的聲音(至今亦是如此,只不過有些地方把“華”說成了“哇”,或“哇噻” 久而久之,“華”便成了最美好、最壯觀、最精緻、最難得的代詞,後來的“精華”一詞,也是這個意思。 於是,一個最聰明的部落的人們就用“華”來命名自己的部落,即為華部落,後人又稱華胥部落。華胥部落和當時的燧人部落是互為婚配的部落,華胥部落的母親和燧人部落的父親結合,伏羲便是(他)她們的孩子之一。後來伏羲成了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中的第一皇。所以說,華胥氏(部落)就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的源頭,華就成為了我們國家的姓。

由來

中國的國姓——“華”之由來中國 中國的全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民族叫中華民族,中國的領土叫華夏大地,中國人在世界上叫華人,即使入了外國籍,也叫華裔。所以,說“華”是中國的國姓,已得到絕大多數中國人認同。  關於“華”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人以為從華山而來,有人認為來於傳說中的華胥氏部落。但華山之“華”或華胥氏部落之“華”又從何而來?不少人只能是語焉不詳了。

根據資料和傳說,本人的看法是:

大約七八千年前,生活於陝西黃河兩岸的人類還在舊石器時代,社會組織還是母系的氏族部落。那時候沒有文字,連語言也很簡單。人們遇上驚人的或令人讚嘆的事物、自然現象,往往身不由己地發出“華”的聲音(至今亦是如此,只不過有些地方把“華”說成了“哇”,或“哇噻”)——

太陽從地平線上噴薄而出,氣勢恢弘,光芒萬仗,氣象萬千,人們不由得讚嘆——“華”!於是便有了“光華”。

春天到了,漫山遍野,草上、樹上綻放出了紅的、黃的、藍的,白的……各色各樣的燦爛奪目的色彩,真是絢麗多姿,五彩繽紛,面對如此的美景,人們不由得讚嘆——“華”!於是便有了“花”(古時“花”、“華”為同一個字。)

每當人們登高東望,總能看到一座高山,拔地而起,直插雲端,巍巍峨峨,雲鎖霧罩,神秘莫測,人們由得驚嘆——“華”!於是那山便名為“華山”。

……

久而久之,“華”便成了最美好、最壯觀、最精緻、最難得的代詞,後來的“精華”一詞,也是這個意思。

總之,華是美的靈魂,偉大中的偉大!

於是,一個最聰明的部落的人們就用“華”來命名自己的部落,即為華部落,後人又稱華胥部落。華胥部落和當時的燧人部落是互為婚配的部落,華胥部落的母親和燧人部落的父親結合,伏羲便是(他)她們的孩子之一。後來伏羲成了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中的第一皇。所以說,華胥氏(部落)就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的源頭,華就成為了我們國家的姓。

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告訴你周圍的人們,讓他們也為我們偉大的國家、偉大的民族而自豪吧!

百姓中的華姓來源主要有兩支:

其一和華山有關係。公元前2100年前後,夏朝的第三個國君、大禹的孫子仲康曾帶領族人去華山封禪,族人中的一支因見其雄偉壯麗,就留下來在此居住,並以山名為姓。這是最早的華姓。

其二,春秋初,宋國公族子弟督帶人殺了宋殤公的大臣孔父嘉,後又殺了宋殤公,另立了公子馮為宋莊公。督因迎立有功,被宋殤公封於華,人稱華督。他的後人就以他的封地為姓,尊華督為始祖人。

華姓與國家同姓,是莫大的榮耀!

華姓有兩個分支,實際上只有同一個來源。一支出自夏禹的姒姓,一支則出自殷湯的子姓。姒姓與子姓的祖先同出一源,即4400多年以前的顓頊帝高陽氏。子姓是顓頊的兒子契所建立。姒姓是顓頊的孫子夏禹的後代所建立。可見,華姓人氏統統都是顓頊的後代,所謂兩支,只不過是得姓的先後與途徑有所不同罷了。根據以上的分析,華姓人的始祖是可以遠溯到黃帝軒轅氏的,因為顓頊正是黃帝的孫子。

源自姒姓的華姓,早在夏朝的第四個天子仲康之時便已出現。當時,距離現在約為4100多年。《姓氏考略》記載:“夏仲康封觀於西嶽,曰華氏”。西嶽指的是陝西境內的華山,所以仲康的子孫自此就以“華”為姓氏了。不過,也有人懷疑當時的華山是否已有西嶽的封號,所以認為,是華氏之得姓在前,華山之得名則在後。究竟是誰在前誰在後姑且不管,華姓與華山有一定的淵源,是無人否認的。

源自子姓的一支華姓,則有具體的資料可考。《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宋戴公子考父說食采於華,因氏焉,華督、華元、華定、華亥,並為宋卿”。可見,這一支華姓是因地得姓,在春秋時代的宋國是一個顯赫的家族,家族中很多人是宋國的公卿。華姓源自宋國已經是不爭之論。不過,哪一個人開始以華為姓卻有不同的看法。《古今姓氏書辨證》認為:正考父的兒子華督是第一個以華為姓的人。該書記載:華姓“出自子姓,宋戴公孫督,字華父,相宋公,因自立為華氏”。宋國是由周武王封給微子(商紂之後代),以奉湯祀的。殷湯是子姓,正考父和華督都是湯的後代,華姓自然也就源於子姓了。當時的宋國,大致擁有現在河南省商丘縣以東,到江蘇省銅山縣以西的一片地方。因此,華姓人的最早發源之處,應該也在這兒,後來才逐漸繁衍到其他的地方。

此外,清代愛新覺羅氏豫親王,後人有改姓華者。

華姓郡望堂號 堂號

漢置武陵郡,現在湖南省常德市。據《廣韻》記載:宋正考父食邑於華,後以為氏。望出武陵、平原、沛國。

華姓家乘譜牒

暫無!

華姓遷徙分布

暫無!

華姓歷史名人

華胥——傳說中伏羲的母親

華佗——名敷,字元化。漢未沛國樵人。精於方藥、針灸及外科手術。又仿效虎、鹿、熊、猿、鳥的動態創為“五禽戲”,用以鍛鍊身體。年且百歲,猶有壯容。曹操聞而召之,使常在左右。操若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愈。後操病重,使忙專視,倫遲遲不肯奉召。操怒,使人收送佗入獄考死,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說:“此可活人”。吏怕犯法不敢受,舉火燒之,忙之醫術遂不傳。

華歆——(157-231)魏國大臣。字子魚,平原高唐人。文帝時封安樂鄉侯,明帝時任太尉,封博平侯。

華表——(204-275)西晉平原高唐人,字偉容。華歆子。弱冠仕魏散騎典台北時間郎,累遷尚書,封觀陽伯。晉武帝泰始中,拜太子少傅,累遷太常卿、太中大夫。以老病乞骸骨。清澹退靜,以苦節垂名。卒謚康。

華嶠——(?-293)西晉史學家,平原高唐(今山東高唐)人。歷任散騎常侍,典中書著作。領國子祭酒,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後漢書》97卷,文質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永嘉亂後,書散失。

華察——(1497-1574)字子潛,號鴻山,生於無錫縣隆亭(今東亭鎮)。少時聰穎,12歲能作詩文。嘉靖五年中進士,選為庶吉士。先後任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員外郎中、翰林院修撰、掌院學士、東宮侍讀,奉旨主持應天府(今南京)鄉試,嘉靖十八年出使朝鮮,嘉靖二十四年棄官回家。以後他常到惠山參加碧山吟社的活動,與一班文士詩酒唱和,以不欺天、不欺君、不欺親、不欺友、不欺民的“五不欺”自慰。費巨資在隆亭造了一座豪華住宅,“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侯門王府嘆壯麗不如”,因而民間有“華太師造龍庭”的傳說。

華秋苹——(1785-1858),名文彬,字伯雅,別號借雲館主人,清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生,無錫縣盪口鎮人。他自幼酷愛金石篆刻,苦練達20餘年,作品有漢代刻玉風格,蒼勁秀美。著有詩詞集《詩草》、《詞草》行世,他擅彈古琴,尤精琵琶,喜唱崑曲,編輯《琵琶譜》3卷,是我國第一部正式刊行的琵琶曲譜集。他擅長草篆,以及於人物、花鳥繪畫,還旁通醫理,專長喉科,曾與弟文械、文桂合著《喉科秘書》4種,當時流傳甚廣。

華蘅芳——(1833-1902),字若汀,清朝江蘇金匿(今無錫)人。機械工程專家、數學家。中國早期掌握和傳播近代科技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徐壽等人試製成中國第一艘實用的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輪船,主持製成硝酸和氫氣球。在數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開方術、積較術、數根術等方面的成就,翻譯了多種近代科技書籍,較早地將近代礦物學、生物進化論、機率論等介紹到中國。為中國科技的近代化作出了貢獻。

華世芳——華蘅芳之弟,字若溪,生於清鹹豐四年。年輕時即喜讀家中收藏的大量數學書籍。25歲時為華蘅芳與博蘭雅合譯的《代數難題解》作校核。光緒十年撰寫了《近代疇人著述記》,第二年又出版了《恆河沙館算草》。光緒二十年任湖北武昌自強學堂數學教習。光緒二十二年主講常州龍城書院和江陰南箐書院。光緒三十一年任上海南洋公學總教習,旋又任北京商部高等實業學堂教員。因積勞成疾,病逝於學舍。

華璂——女,字圖珊,別號迦俊館主,生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無錫縣盪口鎮人。父親華荻秋是頗有名望的山水畫家。她自幼喜愛書畫和刺繡。與安徽籍金石家張守彝結為伉儷。民國元年(1912年),華璂夫婦在上海開辦刺繡傳習所。民國4年,她所繡《蹲在稻草堆的公雞》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牌獎。她的風景繡大都以西洋水粉畫、油畫為稿本,不但在內容上引進了現代繪畫的寫實風格,在刺繡針法上亦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突破。民國2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華璂與人合著的《刺繡術》一書,10年內共再版3次。

華彥鈞——(1893-1950)現代同間音樂家,小名阿炳,後因雙目失明,人稱“瞎子阿炳”。江蘇吳錫人。做過道士和吹鼓手,後淪落為流浪藝人。傳譜有二胡曲《聽松》,《二泉映月》,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名作。

華繹之——(1893-1956),以字行,無錫縣盪口鎮人。無錫著名實業家華鴻模的孫子,繼承祖產之後,在無錫城中開辦多處實業。民國10年在上海創辦華繹之蜜蠟公司,中國科學養蜂業由此始,他因而被譽為“養蜂大王”。同時在無錫創立華氏農場,購買現代農業設備,培育良種水果、禽畜。在從事實業的同時,他還熱心於家鄉教育事業。興建鴻模藏書樓,創辦鵝湖中學。年近40歲時,又潛心於書法,字學顏真卿,頗具功力,自成一家。

華鳳翔——(1897-1984)天津人。字毅如。清華大學畢業。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密執根大學。1925年回國,歷任唐山交通大學教授,中央筧橋飛機製造工程師等職。1949年11月,在香港參與組織和發動中國、中央航空公司起義。後任中國民航局機務總工程師、科研所副所長,民航總局顧問。為第二至第五屆全困人大代表。病逝於北京。

華山——(1910-1971),原名華芷蓀。出生於無錫縣張涇橋,自幼酷愛文學,為九三學社無錫分社第一任宣傳部長,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不久轉至該校歷史系執教。開宋史課程,編寫《宋遼金史講義》,凝聚了半生心血完成《宋史稿》,但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抑鬱而終。

華羅庚——(1910-)當代數學家,江蘇金壇人。1946年任美國普林士頓大學客籍教授。1950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他喜歡寫詩詞,在《治學》中提出了“妙算還算拙中來”,“一分辛苦一分才”的觀點。

華應申——(1911-1981),原名遺曾,筆名革索,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五日生,無錫縣石埭橋華四房人。早年在上海積極參加左翼文化活動,發起組織文藝團體——海燕文藝社,後參加並領導進步出版工作,以中國出版社和新知書店兩家名義出版發行了大量的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和抗日救亡書刊。1949年初,奉調到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任出版委員會委員、出版總署出版局副局長、發行事業管理局局長等職,1961年調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局局長,“文化大革命”後任國家文物管理局副局長。

華君武——1915年生,中國美協顧問,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秘書長。主要創作政治和社會諷刺漫畫,出版多種漫畫集,著名的“三毛”形象就出自他手。

華國鋒——1921年生,山西交城人。一九七六年四月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同年十月,中央政治局採取斷然措施,粉碎“四人幫”,他和葉劍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後任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國務院總理。一九八○年九月辭去國務院總理職務。一九八一年六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同意他辭去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作為一個歷史轉型時期的潮頭人物,他不可避免地帶有歷史的痕跡,但他肯定是個值得紀念的人物。

華錫均——江源自姒姓的華姓,早在夏朝的第四個天子仲康之時便已出現。當時,距離現在約為4100多年。《姓氏考略》記載:“夏仲康封觀於西嶽,曰華氏”。西嶽指的是陝西境內的華山,所以仲康的子孫自此就以“華”為姓氏了。不過,也有人懷疑當時的華山是否已有西嶽的封號,所以認為,是華氏之得姓在前,華山之得名則在後。究竟是誰在前誰在後姑且不管,華姓與華山有一定的淵源,是無人否認的。

源自子姓的一支華姓,則有具體的資料可考。《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宋戴公子考父說食采於華,因氏焉,華督、華元、華定、華亥,並為宋卿” 。可見,這一支華姓是因地得姓,在春秋時代的宋國是一個顯赫的家族,家族中很多人是宋國的公卿。華姓源自宋國已經是不爭之論。不過,哪一個人開始以華為姓卻有不同的看法。《古今姓氏書辨證》認為:正考父的兒子華督是第一個以華為姓的人。該書記載:華姓“出自子姓,宋戴公孫督,字華父,相宋公,因自立為華氏”。 宋國是由周武王封給微子(商紂之後代),以奉湯祀的。殷湯是子姓,正考父和華督都是湯的後代,華姓自然也就源於子姓了。當時的宋國,大致擁有現在河南省商丘縣以東,到江蘇省銅山縣以西的一片地方。因此,華姓人的最早發源之處,應該也在這兒,後來才逐漸繁衍到其他的地方。

此外,清代愛新覺羅氏豫親王,後人有改姓華者。蘇無錫人。台灣空軍軍官學校畢業,獲美國普渡大學航空工程碩士、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台灣戰鬥飛行員15年,1969年起,歷任台灣航空工業發展中心飛機設計室主任、中心副主任兼航空研究院院長,台灣國防部中山科學院副院長兼航空工業發展中心主任,台灣空軍二級上將,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

華中一——江蘇無錫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歷任第四機械工業部第十二研究所工程師,復旦大學物理三系副系主任、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物理系主任、副校長、校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真空學會理事長,中國真空與表面儀器學會理事長,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套用協會(iuvsra)執行委員。為我國真空工業、電子工業作出了貢獻,曾獲國家科委多次獎勵。1988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列入《世界有成就領袖錄》。l986年美國巴爾的摩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歷史來源:出自「子」姓。以邑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所載,春秋時期,宋戴公之子考父食邑於華邑 ( 陝西華陰 ) ,其後有華氏。家族名人 華胥 古代神話中伏羲的母親。華佗 (?~207)字元化,東漢譙縣(今安徽省亳縣)人。為當時名醫,擅長外科手術,首用麻醉劑為病人開刀治療,並創五禽戲之運動以助養生,後因忤曹操而遭殺害。醫界或以他為行神。或作華陀、華坨。華衡芳 (1833~1902)字若汀,江蘇金匱(今江蘇無錫)人,清末數學家。官直隸州知府,精研算理。深通格致之學,蘅芳不僅曾籌劃機器製造局,且翻譯算學、地質諸書共十二種,一百六十餘卷。後講學二十年,成就甚眾。其著譯範圍甚廣,包括代數、三角數理、微積溯源、地學淺識、行素軒算稿、行素軒文存等。

華姓起源參考之二華姓在大陸和台 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時期,宋戴公的兒子考父,受封於華邑,他的後代就以封地名為姓。宋是殷商貴族的後裔,因此華姓起源與商朝的王族之姓子姓。 發展和演變:華姓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武陵,平原,沛國三大郡望,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因此,華姓世稱武陵望,平原望,沛國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