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現代美術創作方法論研究

中國當現代美術創作方法論研究

《中國當現代美術創作方法論研究》是2009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春輝、王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當現代美術創作方法論研究

20世紀以來的中國,當代美術史的寫作主要是以西方美術史、美術批評話語為參照的寫作方式。本書則通過對中國現當代美術創作方法的技術演進、理論變革及在歷史時空更替中的美術創作方法論研究的相對滯後等問題進行了細緻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從而進入到一種“以中國為核心”的寫作方式的自主軌道上采。全書分五章,主要從中國20世紀的三次歷史性大錯位、美術地域化的近代形態、美術創作方法的重建與過渡和中國當代美術生態等角度對中國現當代美術創作方法論進行了多維的闡述。

圖書目錄

導論 思維定式決定論

第一章 20世紀:第一次歷史性大錯位(1905—1949)

第一節 第一次歷史性大錯位

一、大錯位:美術變革與反傳統

二、20世紀上半葉美術大變革理論框架

三、中西美術的“文化相對主義”理念

第二節 20世紀美術留學與創作方法論的異同

一、20世紀美術留學先驅

二、20世紀美術留學“十大家”

三、美術留學“四傑女畫家”

第三節 從“新興木刻”到“延安木刻”的成功

一、新興木刻運動與民族性

二、延安木刻與大眾化的發展

三、中國文藝的革命現實主義與結論

第四節 在“國統區”徐悲鴻、徐志摩的“二徐之辯”

一、“二徐之辯”爭論的背景

二、“二徐之辯”的核心內容與影響

三、“二徐之辯”爭論的第一個焦點是:對西方部分當伐藝術家的認同與否

四、“二徐之辯”爭論的第二個焦點是:二人大相逕庭的藝術觀、教育觀

五、“二徐之辯”爭論的第三個焦點是:如何看待西方現代繪畫決定著中國的創作方法論的問題

第二章  中國第二次、第三次歷史性大錯位(1950—1984)和(1985—1995)

第一節 第二次歷史性大錯位(1950—1984)

一、“十七年美術”的創作方法論(1949—1965)

二、“文革”時期美術的創作方法論(1966—1976)

第二節 第三次歷史性大錯位(1985—1995)

一、過渡期的美術創作方法論(1977—1984)

二、“八五美術思潮”時期的創作方法論(1985—1989)

第三節 整個20世紀的中國繪畫創新思維

一、寫實主義的巨大影響

二、20世紀“50後”、“60後”的美術創作

三、“70後”一代美術變革

四、“80後”一代美術變革

第三章  美術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一三大畫家群體互動式的分分與合合

第一節 西方美術在中國的“軟著陸”與地域化形成

第二節 三大美術地域因素與價值取向

第三節 上海地域化美術群體

一、上海地域化美術群體與江浙地區的歸屬

二、上海土山灣畫館與“宗教油畫”的興起

三、上海美術地域化時期的美術教育

第四節  嶺南地域化美術群體

一、嶺南文化與美術地域化的形成

二、嶺南美術地域化的近代形態

三、第一代嶺南美術地域化的代表人物

四、第二代嶺南美術地域化的代表人物

五、嶺南美術地域化的其他代表人物

第五節 北京畫派與地域化美術群體

一、“美術革命”與北京美術地域化

二、京津美術地域化的代表人物

第六節 地緣美術學:學科架構、方法論上的探究

一、橫向比較:其他學科與地緣美術學

二、縱向比較:地方畫派與地緣美術學

三、未來研究學科:地緣美術學

第四章  重建與過渡一中國美術中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問題

第一節 “藝術化”了的脫離,還是脫離了的“藝術化”

第二節 機制與體制的分離

第五章  中國當代美術生態縱覽(1985—2005)

第一節  當代藝術前十年(1985—199S)

一、前奏(1979—1984)

二、“八五美術運動”

三、“後八九”與90年代前期藝術創作(1990—1995)

第二節  當代藝術後十年(1995—2005)

一、“艷俗藝術”與其藝術家

二、“青春殘酷繪畫”與其藝術家

三、實驗水墨藝術的發展

四、女性藝術的發展

五、架上繪畫外的視覺藝術形式的發展

六、其他重要藝術展事與798藝術區的崛起

第三節 未來創作方法論的問題

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