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生態系統與生態功能區劃專題資料庫是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專項項目-- 科學資料庫及其套用子項目之一,由三個子庫組成:中國陸地生態系統資料庫、中國生態功能區劃資料庫和典型區域綜合生態資料庫,是集基礎數據資源集成、研究成果展示為一體,構建二維和三維WebGIS 系統,提供空間數據和研究成果查詢與三維可視化展示功能。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資料庫是依據《中國植被》提出的植物群落分類系統,參考《中國生態系統》的分類方法,採用型、綱、目、科、屬、叢6 級分類單位描述中國陸地生態系統體系,初步形成了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分類標準,基於此標準構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資料庫。
1. 生態系統型:為生態系統最高級單位。根據生態系統結構、過程和功能的差異,我們將中國的生態系統分為陸地生態系統型和海洋生態系統型。
2. 生態系統綱:為生態系統的高級單位。在陸地生態系統型內,按照建群種生活型相近而群落外貌形態相似,將陸地的自然生態系統分為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和荒漠生態系統。按照人類對土地利用方式的差異,將陸地上人為影響的生態系統分為城鎮生態系統和農田生態系統。
3. 生態系統目:為生態系統最主要的高級分類單位。在自然的生態系統綱內,按照建群種生活型和群落外貌相同、水熱條件相似,進行進一步劃分。在人為影響的生態系統綱內,根據人類聚落的差異和生產功能的差異分別將城鎮生態系統和農田生態系統劃分為城市生態系統、區鎮生態系統以及耕地生態系統和園地生態系統。
4. 生態系統科:為生態系統的中級單位。在各個自然生態系統目內,根據水熱大氣候帶和地形進行劃分。在各個人為影響的生態系統目內,同樣根據水熱大氣候帶和地形進行劃分。
5. 生態系統屬:對於自然生態系統,主要依據已有的、被廣泛承認的劃分方法進行分類。在森林、草地生態系統內主要根據建群種或(共建種)的屬進行劃分。在農田生態系統內主要依據土壤類群和地貌進行劃分。對於人為影響的生態系統,主要根據規模和管理方式進行劃分。
6. 生態系統叢:是生態系統劃分的基本單元。在各個生態系統屬內,根據優勢種(共優種)、結構、動態(包括季節變化和演替動態)和生境進行劃分。
依據此標準,將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分為森林生態系統、灌叢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資料庫提供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各分類單位的屬性和空間分布特徵、以及群落結構、過程與功能特徵。
中國生態功能區劃資料庫是開展中國生態功能區劃研究所需的數據集以及研究結果,主要包括中國生態環境問題、中國生態系統敏感性和中國生態服務功能重要性的研究結果以及原始數據集,以及全國生態功能區劃方案。生態功能區劃方案包括生態大區、生態區、生態亞區、生態功能區和生態功能小區五級,主要數據包括各級分區體系,地形圖、氣候資源圖、植被圖、土壤圖、土地利用現狀圖、行政區劃圖、人口分布圖等。中國環境問題數據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酸雨、石漠化、滑坡土石流等分布圖。中國生態系統敏感性主要數據包括土壤侵蝕敏感性圖、沙漠化敏感性圖、鹽漬化敏感性圖、生境敏感性圖、生態環境敏感性綜合圖。中國生態服務功能重要性主要數據包括水源涵養圖、土壤保持圖、防風固沙圖、生物多樣性保護圖和洪水調蓄圖等。
典型區域綜合生態資料庫是我實驗室多年來在區域生態學研究過程中積累的基礎數據和研究成果,經過整理和整合,形成的資料庫,為區域生態環境研究和保護提供基礎數據和決策支持。目前,已經整理和公開的區域包括汶川地震破壞區、海南島地區和海河流域地區的數據資源,覆蓋了開展生態學研究所需的各類基礎數據資源和研究成果。
使用方法
資料庫提供簡介而快捷的使用界面,提供線上瀏覽、檢索、可視化展示、下載和諮詢服務,用戶註冊後實現數據下載功能。
套用案例
本專題資料庫自2009 年11 月開始試運行以來,累計用戶訪問獨立IP 數量近3600,訪問者分布在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等10 多個國家,累計用戶數據下載量約9.0G。
資料庫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 項目“中國主要陸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生態安全”以及國家十五、十一五支撐重大項目“典型脆弱區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示範”提供服務。
持續發展
目前,資料庫運行和服務狀態良好,堅持“邊建設、邊維護、邊服務”的原則,不斷豐富和完善資料庫內容,逐步增加其他典型區域的數據集和研究成果,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數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