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人與上海文化場域

中國現代文人與上海文化場域

《中國現代文人與上海文化場域》是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興。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文人與上海文化場域》是高興教授、博士的學術專著,完整的書名為《中國現代文人與上海文化場域(1927—1933)》,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出版 。該著是一部論證材料翔實、觀點鮮明新穎、邏輯論證嚴密的理論著作,主要研討1927年到1933年這個特定的時間段內,上海的都市空間與“文人話語”之間的雙向影響,將研究對象“中國現代文人”明晰地分為“左翼文人、自由主義文人、海派文人、開明文人”等幾個群體,收集、整合了多類文字材料(報刊、文學作品、文人日記書信,等等) 。在這本書中,作者借鑑了當代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提出的“場域”理論,從上海文化場域視角研究中國現代文人的活動 。本書榮獲雲南省第十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該書的第一章第二節以《民國南京的文人映像(1927—1933)》為題,發表於《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被《新華文摘》2012年第12期“篇目輯覽”收錄 ;第四章第二節內容以《香菸、文學與社會——社會“日常性”的一種呈現方式(1930年前後)》為標題公開發表,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2011年第6期)。

《上海年鑑(2013)》指出:“高興的《中國現代文人與上海文化場域》借鑑當代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的‘場域’理論,研究中國現代文人的活動” 。(註:《上海年鑑(2013)》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第十八部綜合性年鑑,《上海年鑑》編纂委員會主持編纂 。)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1933年的文學史意義
一、文學史論著中的描述
二、當事人的敘述和評價
三、結論
第二節 上海文化場域與文人的話語實踐(1927—1933)
一、上海在文學史上的中心地位
二、雙重維度:城市與話語
三、“場域”的理論視角
四、研究範圍和“文人”辨義
第一章 瞭望三“都”:故都、首都與“魔都”
第一節 “故都”北平:厚重和沉重
一、沒落和衰落:左翼文人、國民政府趨附文人眼中的
北京
二、感嘆和奚落:海派文人遠觀北京的姿態
三、篤愛和自豪:自由主義文人(京派文人)的北京情懷
四、誠樸和莊重:開明文人對於北京的道德崇敬
第二節 “首都”南京:熱鬧和蕪雜
一、氣象蓬勃:國民政府的新都建設與文人的南京書寫
二、美中不足:古城的市政缺陷與文人的評價分歧
三、形象參差:各類文人觀察南京的不同視角
第三節 “魔都”上海:多種體驗與雙重書寫
一、罪惡淵藪與子夜戰場——左翼文人眼中的上海
二、低俗習氣與活力空間:自由主義文人眼中的上海
三、誘惑陷阱與異域詩情:通俗文學作家、海派文人的上海書寫
四、親近與趨附:開明文人、“民族主義文學”鼓吹者的上海意識
五、無限風光在上海
第二章 上海都市空間的文人映像
第一節 “到底不如租界好”
一、上海區域概貌
二、場域歧義:文人與上海租界
第二節 場域分布:上海文人的活動區間
第三節 上海“場”“景”——文人的活動及體驗
一、場景紋理——馬路和汽車
二、“避難所”和“樂園”:公園、旅館、舞場、咖啡店、影戲院
第三章 上海文人的資本(權力)爭奪及話語運用
第一節 價值觀的衝突與權力場的形成
一、留學背景對文人價值觀的影響
二、上海文化權力場中的文人之爭
第二節 文人權力話語的交鋒
一、國民黨文化控制的失效現象
二、各類文人話語交鋒的思想根源及場域效應
第四章 公共與日常:上海文化場域的詩學風景
第一節 公共性與日常性:文化立場和文學體裁
一、上海城市文化的兩種特質
二、各類文人對於詩歌和戲劇的評價
三、體裁上的“公共”與“日常”現象
第二節 社會舌語的日常性一以新文學中的“香菸”敘事為例
一、印象和認識:香菸廣告與文人談(抽)煙
二、“墮落”之諷喻:“香菸”敘事話語功能之一
三、“自由”之象徵:“香菸”敘事話語功能之二
四、“深沉”之外化:“香菸”敘事話語功能之三
五、“故事”之媒介:“香菸”敘事話語功能之四
結語喧譁與闌珊
第一節 多元和開放:各類文人對話的詩學意義
第二節 聚合與碰撞:上海都市空間對文學生態的調適
第三節 文人何去:文學史片段引發的思考
附錄
附錄一:部分文人在滬住址概略(1930年前後)
附錄二:1932年的上海地圖
參考文獻
後記

作品評價

該書出版之後,《文匯讀書周報》(2012年11月2日)刊載的學術評論《上海文人活動的深入研究》指出該著具有“一定的開拓性意義”和“獨特的學術價值”,“顯示出著者精心遴選縱橫捭闔得心應手的境界” 中文核心期刊《小說界》2012年第6期為該書登載了出版廣告 。該書因市場暢銷,曾經登上“季風書園排行榜”(2012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1日,載《文匯讀書周報》2012年12月21日)。

檢索中國知網(CNKI)可以發現:這本書的不少內容已在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例如 “緒論”第一節、第一章的第一節和第三節、第三章、第四章的第一節和第二節等內容曾經以學術論文的形式發表於《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蘭州學刊》(2014年第4期)、《戲劇文學》(2012年第1期)等CSSCI來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這本書還有一些內容發表在《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等省級學術刊物上。

其他信息

該書的部分內容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文學網”全文轉載 ,也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的官方網頁全文轉載 該書還被“雲南城市文化研究基地”作為建設成果的“代表性著作”加以展示和宣傳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