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論綱》由緒論加三篇共十七章組成。緒論部分對中國傳統司法制度及清末後之移植與變遷作了必要的闡述。第一篇為歷史淵源,較為系統地介紹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歷史形成與發展軌跡,其中劃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反右運動王“文化大革命”期間、改革開放後至十五大期間、十五大至今五個發展階段,分五章分別作了介紹。第二篇為特色內涵,集中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主要特色所在,著力圍繞司法定位、司法架構、司法運行、司法功能、司法方式、司法為民、司法隊伍、司法政治八個方面,分八章重點展開論述。第三篇為豐富與完善,就如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問題,從四個角度分為四章分別提出意見與建議:一為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發展方向,二為不斷豐富和發展人民司法的特色內涵,三為著力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與工作機制,四為努力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作者簡介
沈德詠,江西省修水縣人,1954年生。1983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常務副院長、一級大法官、審判委員會委員、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審判理論研究會會長、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常委。著有《死刑制度比較研究》、《死刑論》、《死刑專論》、《法學精要》、《司法精要》、《司法改革精要》等十餘部有一定學術影響的著作,在各類法學類核心期刊及相關報刊雜誌發表有一定價值的論文、譯文100餘篇,是當代中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參與者、推動者、見證者之一。
圖書目錄
序
前方
緒論 中國傳統司法制度及清後之移植與變遷
一、中國傳統司法制度概要
(一)司法與行政合
(二)司法權制衡與分離
(三)諸法合體
(四)例律並行
(五)禮法融合
(六)刑罰世輕世重
(七)刑訊審判
(八)和解息訴
(九)直訴申冤
二、清末司法制度之移植
(一)清末修律之概況
(二)清末司法制度移植的主要內容
(三)殖民司法之移植——領事裁判權
三、民國司法制度之變遷
(一)南京臨時政府司法制度之變遷
(二)北洋政府司法制度之變遷
(三)國民政府司法制度之變遷
第一篇 歷史淵源
第一章 新民主主義時期的司法制度
一、中國共產黨成立至北伐戰爭時期
(一)工農運動中的司法機關
(二)司法人員由工農選任
(三)公開審判
(四)廢止肉刑,嚴禁逼供
(五)抗訴與覆核
(六)人民調解制度的萌芽
第二章 新中國初期的司法制度
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以中央蘇區的司法制度為重點
(一)蘇區司法機關
(二)審判制度的初步發展
(三)審級制度的初步發展
(四)人民調解制度的創立時期
(五)訴訟原則的初步發展
(六)感化教育和勞動改造相結合的獄政方針
第三章 反左運動至“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司法制度
三、抗日戰爭時期——以陝甘寧邊區時期的司法制度為重點
(一)司法機關的設立
(二)訴訟制度的繼承和發展
(三)訴訟原則的繼承和發展
(四)司法制度的新創造——"馬錫五審判方式"
(五)人民調解制度的普遍發展
(六)邊區司法改革
第四章 改革開放後中國司法制度的恢復與發展
四、解放戰爭時期
(一)司法機關的繼續發展
(二)訴訟制度和原則的繼續發展
(三)人民調解制度的進一步發展
(四)廢除"六法全書"
(一)新中國審判機關的建立和發展
(二)新中國檢察機關的建立和發展
(三)新中國審判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四)新中國司法行政機關的建立和發展
(五)新中國人民律師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六)新中國人民調解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二、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司法改革運動
三、對前蘇聯司法制度的借鑑
(一)審判制度的借鑑
(二)檢察制度的借鑑
一、反右運動中司法制度遭受的破壞
(一)司法原則和制度遭受質疑和批判
(二)司法機關遭到否定和撤銷
第二篇 物色內涵
第三篇 豐富與發展
第四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