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改革

中國為什麼要改革

《中國為什麼要改革》是201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德平。本書是學習思考我國改革思想史的一部專作,作者從自身獨特的視角出發,深情回憶父親胡耀邦在“文化大革命”中、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以及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期間,對於中國改革問題的深層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真實再現了胡耀邦同志一生中最令人難忘和感懷的一段崢嶸歲月,反映了中國改革進程中波瀾壯闊的一個歷史斷面。

基本信息

書籍介紹

胡德平在前言中說:本書是學習思考我國改革思想史的一部專作,但要聲明的一點是,本人不是思想史研究方面的專家。我想,任何對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名有興趣的人,都有權利用心寫出這方面的著述。當代人寫當代史,有諸多有利的條件,但能否客觀公正,則一直是史學界討論不休的一個有趣話題。本書也面臨著這一問題的詰問。

我國人民對改革事業的真切感受究竟如何?人民民眾中的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應該如何區分?在黨中央崗位上工作的同志對改革事業的根本思考是什麼?人們都非常希望得到真實的答案。本書的最大特徵就是它的真實性。

作者簡介

胡德平,1942年11月生於延安,湖南瀏陽人。1962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之年適逢受父親胡耀邦被打為“黑幫”所牽連,在北大被整,1968年下放北京軍區農場勞動,1971年到北京第二通用機器廠“接受再教育”,1972年“落實政策”調到中國歷史博物館,1984年調中共中央整黨辦公室,1986年任中共中央統戰部秘書長,1993年至今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1998年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2003年任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第一副主席。十屆全國人大常委、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2008年3月起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代序:再回興義憶耀邦(溫家寶)

1985年10月,我調到中央辦公廳工作後,曾在耀邦同志身邊工作近兩年。我親身感受著耀邦同志密切聯繫民眾、關心民眾疾苦的優良作風和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親眼目睹了他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繼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當年他的諄諄教誨我銘記在心,他的言傳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他的行事風格對我後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帶來很大的影響。 (節選)

胡耀邦誕辰九十周年座談會講話(曾慶紅)

時間:2005年11月18日。 胡耀邦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長期擔任黨的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他在長達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為改革開放的實行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嘔心瀝血、奮鬥不息,貢獻了畢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勳。他的歷史功績和優秀品德永遠銘記在黨和人民心中。(節選)

主要內容

(一)在文化大革命中

改革是多種原因推動的。中國之所以要改革,原因不止一個,如果說到其中的歷史邏輯,就是在“文革”結束以前,廣大民眾就已經受到當時體制的嚴重束縛,黨內外不少同志深受其害,並對這種弊端進行了體制性的深入思考,這才有了今日的改革。結束“文革”,只是給了我黨、我國人民一次歷史的機遇,所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我國的改革事業才得以啟動。

(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

為什麼要解放思想?耀邦同志當時就已經意識到,“一個精神上、組織上被禁錮、被壓制的不自由的民族,怎么可能與世界上已開發國家進行自由競爭呢?”今天的人們回顧這段歷史,盡可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作出分析、總結。

正如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所說的那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興起的改革開放大業,使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這一歷史性變化的內在動因,應從人們的心靈深處去尋找。人們精神面貌的改變是一切社會事物變化的前提。

(三)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期間

經濟的發展不應引起社會的持續緊張和各利益群體的尖銳對立,何況我國的改革開放呢?我認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意義,當然是為了發展生產力,但改革開放也為我們分清優劣、真假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條件,解放了的社會生產力究竟為誰服務?

(四)故人、信件、訪談

人生、人格、人心——耀邦誕辰九十五周年感言(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胡啟立)

在紀念胡耀邦誕辰九十五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鄭必堅)

試談耀邦為我國對外政策在新時期的調整(中央對外聯絡部原部長,朱良)

深深懷念耀邦同志(陳雲同志秘書、輕工業部副部長,余建亭)

中國為什麼要改革 中國為什麼要改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