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位置
組織機構
經 濟 與 管 理 學 院 | 教學機構 | 航空運輸管理系 |
會計系 | ||
經濟貿易系 | ||
物流管理系 | ||
MBA教育中心 | ||
科研機構 | 航空經管科研基地 | |
臨空經濟研究所 | ||
國際經貿研究所 | ||
航空政策法規研究中心 | ||
民航管理決策研究所 | ||
航空產業研究所 | ||
民航企業管理研究所 | ||
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研究所 | ||
行政教輔機構 | 學院辦公室 | |
教務科 | ||
學生工作辦公室 | ||
培訓部 | ||
綜合實驗室 | ||
圖書資料室 |
辦學歷史
1958年,經濟與管理學院骨幹專業——“民航運輸”專業就誕生,成為當時學校最早的三大專業之一,為新中國民航培養首批航空運輸業務人員。
1963年6月,學校成立經營管理系,招收民航運輸業務專業和民航計畫財務專業專科學生;
1995年8月,中國民用航空學院開始招收第一批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同時保留民航運輸業務和民航計畫財務兩個專科專業;
1997年8月,學院開始招收會計學本科專業學生,仍保留民航運輸業務專科專業。
2000年經管系更名為管理學院,停招專科學生;
2002年,管理學院開始招收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
2002年,經管學院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開始企業管理碩士招生;
2004年,設定了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點,並開始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招生;
2006年11月,物流系從學校其它學院調入經管學院院;
2007年,設定了產業經濟學碩士點,並開始招生碩士。
2010年,工商管理碩士(MBA)成功獲批並開始招生;
2010年,物流工程碩士成功獲批,並開始招生
2014年,經濟與金融(航空金融)通過教育部的論證審核,2015年開始招生。
學術研究
學院有省部級科研基地以及民航管理決策研究所、民航政策與法規研究所、航空產業研究所、臨空經濟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有民航決策劇場、航空公司運營管理、機場運營管理等國內獨有的特色實驗室。
學院擁有民航局和天津市級重點學科;擁有天津市級品牌專業---工商管理(航空運輸管理);擁有天津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航空運輸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國家軟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哲學社科基金、天津市科技基金、天津市社科基金、民航局軟科學基金以及民航企事業單位橫向科研課題。學院在民航決策理論與方法、民航行業規劃、機場航空公司發展規劃、臨空經濟規劃、航空產業、通用航空規劃、航班延誤的治理、民航節能減排、民航專業人力資源規劃、保稅物流、航空冷鏈物流、航空技術經濟評價等特色研究領域居全國前列。近10年科研經費保持在年均1000餘萬元水平。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6項,出版專著與教材20餘部,在各類科技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50餘篇,其中EI、ISTP等檢索論文80餘篇。
教學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8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4人,國家優秀教師1人,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8人、博士及碩士學位教師占95%以上,先後有民航特聘專家1人、民航中青年技術帶頭人3人,學院還邀請企業一線具有豐富實戰經營管理經驗和較高學歷水平的企業領導20餘人作為學院兼職教授。
國際合作與交流
經管學院在國內領先的教學科研水平贏來了良好的國際聲譽。1998年-2004年,澳大利亞南皇家理工大學(RMT)先後和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合作開展了6期航空工商管理碩士(AMBA)的合作辦學; 2007-2009年,來自3大洲、來自斐濟和湯加12個國家的35位學員先後3期來學院,在學院7位國際航協高級教官帶領下,進行了國際航協的客貨運輸及管理的實訓;2011年至今,與美國著名航空大學 Embry Riddle 進行了3+1+1的本碩連讀的合作辦學模式。
學院教師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持續跟蹤參與世界航空運輸學會的多次年會,跟蹤參與東北亞航空運輸自由化的會議;承擔了WTO與國際航空運輸服務貿易的談判支持工作;承擔了民航業碳排放全球機制的研究和政府間談判的決策支持工作,並直接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碳排放全球機制方案的研究和論證工作。
就業信息
經管學院已發展為民航行政事業單位、航空公司、機場、民航保障企業等的經營管理人才的搖籃,成為民航行業管理及企業經營管理等領域的政策、方法與套用研究的基地。擁有國航、東航、南航、首都機場、廈航、海航、天津機場、天津航空、中國航空結算公司、新疆機場集團、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等多個校外實習基地。培養的學生主要就業去向為各航空公司、機場集團、航空製造單位、銀行、諮詢公司、民航院校、民航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等。就業率始終在地區和行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