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青島市委員會

1、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2、建議提案工作。 2、民盟傳統教育工作。

市委會概況

(一)歷史沿革
民盟在青島籌建組織始於1946年春,1947年5月陳仰之等人在嶗山北九水魚鱗峽觀瀑亭秘密舉行盟員會議,成立幹部會,青島民盟地方組織就此成立。同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11月民盟總部被迫宣布解散,民盟組織活動隨即轉入地下。至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時,全市有盟員51人。同年8月成立了民盟青島支部臨時工作委員會。1953年召開第一次盟員大會,選舉產生民盟青島支部第一屆委員會,1956年8月召開第二次盟員大會,正式成立民盟青島市委員會,選舉產生民盟青島市第二屆委員會。1963年前直屬民盟中央領導,直至民盟山東省委成立後改屬民盟省委領導。歷屆主要負責人有陳仰之、童第周、馮雁忱、曾呈奎、張正斌,現為第十二屆委員會,王修林為主任委員。
(二)機構設定
1、領導班子情況
主 委:王修林
副主委:江玉民(駐會)、趙廣濤、張曉東、韓文
秘書長:陳立波(駐會)
2、專門委員會:高等教育、基礎教育、文化、科技、經濟、社會法制、醫衛、資源與環境、婦女、老齡、青年等十一個專門委員會。
3、區工作委員會: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城陽、嶗山、黃島等七個區工作委員會。
4、機關:設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社會服務部、議政調研室五個處室,機關編制21人,現有專職人員17人。
(三)基本情況
截止至2011年12月底,共有盟員總數1849人,其中,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占86.6%,重點界別比例為82.6%,平均年齡為57.3歲。目前,青島盟員中有全國人大代表1人;全國政協委員2人;省人大代表2人,省政協委員7人;青島市人大代表5人,市政協委員38人(其中,政協副主席1人,副秘書長1人,常委6人);區(市)人大代表6人(其中,人大副主任1人),區(市)政協委員80人(其中,政協副主席4人)。

近年工作

(一)參政議政工作
1、社情民意信息工作。2011年盟市委共向民盟省委、市政協和市委統戰部報送社情民意信息510件。《加大對自主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切實保護智慧財產權促進科技創新、經濟轉型和人才引進》被中央統戰部《零訊》採用,《利用海洋貝殼為原料製備光催化海洋油污吸附體並保護海洋環境的建議》被全國政協採用並轉送給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完善考核標準,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防治放在重要位置》、《提升海洋生物科技產業水平,推動藍色經濟發展》等14件信息被省政協採用;《日本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露對我國的影響》、《儘快採取有效措施穩定醫護人員隊伍》等20件信息被民盟中央採用。盟員王可鋒獲民盟中央2011年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2、建議提案工作。2011年,民盟中央將青島的調研報告採用為組織提案,提交到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在國務院正式批覆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山東省、青島市“藍色經濟區改革發展試點工作方案”中,“加快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被列為重中之重,實現了青島民盟資政建言的歷史性突破。丁劍玲撰寫的《關於發展市南區文化旅遊產業,打造山東半島海洋文化娛樂中心先行區的建議》調研報告得到中共青島市委書記李群批示,認為“許多建議可供決策借鑑”,並委託市委宣傳部致信表示感謝。在2012年的市以上“兩會”上共提交建議提案182件,其中《關於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建議》、《關於儘快修訂完善<海洋環境保護法>的提案》等受到媒體廣泛關注;姜豐壽撰寫的《關於制定<海砂管理條例>的建議》連續第三年被列為省人大議案,《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的銀行業支持研究》、《關於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的建議》被民盟省委採用為組織提案。
(二)宣傳工作
1、拓寬宣傳渠道。盟市委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貼近實際、貼近工作、貼近盟員,著力辦好《青島盟訊》和青島民盟網站,開通手機簡訊“盟務快報”,組建“青盟線上”QQ群。《盟訊》以改版促創新,努力提高辦刊質量,真實反映盟員心聲,並把中央、省、市三級盟訊郵寄到退休老盟員家中,截至2012年3月,共出版《盟訊》142期。2003年開通青島民盟網站並多次改版,成為盟市委又一宣傳陣地,民盟中央領導來青視察工作時對網站建設給予充分肯定。
2、民盟傳統教育工作。盟市委始終將多黨合作優良傳統教育作為重要內容,貫穿于思想建設的全過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中國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組織舉辦了紀念大會、徵文活動、演講比賽以及書畫展、攝影展、歷史圖片展,組織觀看了《建國大業》、《民主之瀾》、《黃炎培》等反映民盟光榮歷史的影視劇;在青島民盟組織成立65周年之際,藉助自身豐富的歷史資源,先後在嶗山北九水觀瀑亭青島民盟成立舊址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地建立民盟傳統教育基地;2010年組織編纂出版了地方盟史《青島民盟六十年》,民盟省委主委溫孚江予以充分肯定。
3、宣傳成果。近年來,盟市委在歷次民盟省委和全市統戰系統徵文、調研、宣傳成果評選中獲各類獎項數十項,其中《民盟精神的當下思考》作為山東省唯一推薦作品被民盟中央《風雨同舟七十年》文集收錄。同時,青島盟務工作被民盟中央和省委網站刊載200餘次,被《人民政協報》、《大眾日報》等報導300餘次。多次在全國、全省和全市相關會議上做思想建設經驗典型發言,2010年被民盟中央作為全盟五個先進集體典型之一推薦到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央統戰部以《民盟青島市委:思想教育為先導,履職盡責見成效》為題進行了專門報導,市委統戰部予以通報表彰。
(三)社會服務工作
盟市委本著“發揮優勢,突出重點,量力而行,注重實效,持之以恆”的方針,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活動。
1、愛心助學行動。2007年積極回響民盟中央號召,在青島拓譜信息工程學院成立了“民盟·拓譜愛心助學站”,與民盟甘肅省委聯合實施跨區域“扶貧助學與愛心傳遞工程”,為貧困學生提供“三免”式職業教育,被《定西日報》讚譽為“大智化良策,真愛沃瘠土”。幾年來,“愛心助學站”共招收來自河北、甘肅和三峽庫區的貧困學生260餘名,其中已有230餘人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在開展愛心助學的同時,盟市委還建立了嶗山區寧真希望國小“農村教育燭光行動”助學點,為學校教師提供對口交流和業務培訓。“愛心助學”已經成為青島民盟有影響的社會服務品牌。
2、送文化科技醫療法律活動。近年來,青島民盟社會服務工作更加關注民生,積極拓展“三下基層活動”社會服務領域。例如,聯合法律界盟員設立“老年維權熱線”,舉辦免費法律諮詢和維權講座;聯合經濟界盟員舉辦大學生“創業技能和擇業規劃”報告會,“創建潔淨城市,共建美好家園”環保活動;組織教育界盟員為住院兒童提供公益性補課和志願服務,開設“愛心小課堂”;聯合文藝界盟員開展“送書畫進軍營”,與社區共建“文化活動站”、“同心社區服務站”等等。近年來,多次組織盟員企業參與全市統一戰線“就業促進周”活動,提供崗位400餘個,為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做出了貢獻。
3、扶貧捐助活動。汶川地震發生後,各基層組織和盟員通過各種渠道捐款74萬餘元,捐贈禦寒衣物千餘件,盟內書畫家捐贈書畫作品、參加愛心拍賣,支援北川災後重建。玉樹地震發生後,僅通過民盟渠道捐款就達6.8萬餘元。盟員姜豐壽積極回響市委市政府對口幫扶貧困地區的號召,在菏澤曹縣、巨野累計投資2.1億元,同時出資500萬元設立了青島市第一個以個人名義成立的慈善基金,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四)機關建設
1、創建學習型機關。盟市委機關開展的“每周一學”、“每人一講”活動,在《青島日報》上作為創新性學習形式予以推廣;2008年又開創了機關“學習周活動”的新形式;有計畫安排機關幹部進行初任培訓、業務培訓,到中央、省、市社會主義學院等學習,到企業掛職鍛鍊,赴境外培訓等;創辦機關“議政日”活動,組織機關幹部參與課題調研和提案撰寫,有的提案被推薦提交到全國、省、市等政協會議,有的建議獲市委、市政府獎勵和表彰。
2、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圍繞思想工作、組織工作和機關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聯絡員月報制度、機關民主生活會制度、機關人員日常考核辦法、機關辦公會議等30餘項制度,使機關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為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3、加強機關文化建設。盟市委機關把文化建設同提高幹部素質和創建高績效機關相結合,確立了盟市委“匯智惠民,傾心青盟”的機關品牌、標識,“求是拓新,日進有功”的核心理念以及“敬事節用,臻於至善”等工作、服務、學習、人際、作風理念。各部室根據分工、職責確立部室工作品牌,機關幹部確立自已的工作座右銘。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了機關全體同志的思想觀念、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進一步增強了機關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

獎勵

民盟青島市委獲得了民盟中央“全盟紀念中國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盟務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先進集體”,民盟中央“先進集體”;山東省“全省各民主黨派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進集體”,“盟務工作先進集體”和“優秀民盟市委會機關”等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