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聚變博物館
中國核聚變博物館坐落於我國美麗的旅遊城市--四川樂山。與舉世矚目的樂山大佛隔江相望。
中國核聚變博物館落戶於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內,原核工業585所基地。這是我國第一個核聚變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公眾開放的核聚變博物館。
目前,可行性較大的可控核聚變反應裝置就是托卡馬克裝置---環流器。
托卡馬克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性容器。它的名字Tokamak 來源於環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線圈(kotushka)。最初是由位於蘇聯莫斯科的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齊莫維齊等人在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
托卡馬克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的真空室,外面纏繞著線圈。在通電的時候托卡馬克的內部會產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場,將其中的電漿加熱到很高的溫度,以達到核聚變的目的。
核聚變的優劣勢
優勢:
(1).核聚變釋放的能量比核裂變更大
(2).無高端核廢料,可不對環境構成大的污染
(3).燃料供應充足,地球上重氫有10萬億噸(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而30毫克氘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00升汽油)
劣勢:
反應要求極高,技術要求極高。
從理論上看,用核聚變提供部分能源,是非常有益的。但目前人類還沒有辦法,對它們進行較好的利用。
(對於核裂變,由於原料鈾的儲量不多,政治干涉很大,放射性與危險性大,核裂變的優勢無法完全利用。截至2006年,核能(核裂變能)發電占世界總電力約15%。說明了核裂變的套用的規模之大,更能說明優勢比核裂變更大的核聚變能源前景更加光明。科學家們估計,到2025年以後,核聚變發電廠才有可能投入商業運營。2050年前後,受控核聚變發電將廣泛造福人類。 )
博物館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博物館內放著我國第一個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以及環流器工作時所需要的其他設備,其發生核聚變反應的原材料為重氫與超重氫,在磁籠的約束下加速發生核聚變。博物館四周牆壁掛滿了我國核聚變發展的一些歷史資料,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員在ITER計畫中承擔的角色,以及核聚變的一些科普資料。
是在原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老基地上建立成的以理工科為主的本科院校,中國核工業集團下屬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為我國核工業輸送了大量人才。
目前該博物館已經對完開放,其作為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核工程與核技術認知基地,四川省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