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文庫》的選題所涉範圍是比較全面的,從中
國古代建築思想、理論,建築制度、建築文化觀、建築藝術、建築形制、中西建築文化交融等各個層面來闡釋中國建築文化的特徵,是一套全面研究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大型學術叢書。從建築文化學到建築思想的淵源、流變,從建築的詞源到典辛制度的考錄,從墓葬建築到園林,從史前的聚落形態到歷代城市的演變,從創作理論到形制的源流,從裝飾藝術到小品的文化觀,從建築的外部空間構成到環境生態觀,從歷代名作、名匠到軍事、橋樑建築藝術莫不包羅並列、幾乎各專著本身即具有新創性。 本書對中國村鎮建築文化進行了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村、鎮的淵源與流變、概念、類型及總體規模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中國村鎮建築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 中國村鎮建築的文化內涵與特質
第二章 中國村鎮建築選址
第一節 中國村鎮建築選址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第二節 風水觀念與中國村鎮建築選址
第三章 中國村鎮空間格局
第一節 中國村鎮外部空間形態
第二節 中國村鎮街巷空間格局
第四章 中國村鎮聚落景觀
第一節 中國村鎮山水自然景觀
第二節 中國村鎮街巷空間景觀
第三節 中國村鎮建築造型景觀
第四節 中國村鎮民俗生活景觀
第五章 中國村鎮建築構成
第一節 中國村鎮居住建築
第二節 中國村鎮公共建築
第三節 中國村鎮宗教建築
第四節 中國村鎮園林建築
第五節 中國村鎮防禦建築
第六章 中國村鎮建築技藝
第一節 中國村鎮建築結構
第二節 中國村鎮建築構造
第三節 中國村鎮建築物理
第四節 中國村鎮建築裝飾
第五節 中國村鎮建築工匠
第七章 中國村鎮建築範例
第一節 江南水鄉村鎮建築
第二節 西南山地乾欄建築
第三節 黃土高原窯洞建築
第四節 山西合院村鎮建築
第五節 閩南客家土樓建築
第六節 徽州鄉土村鎮建築
第七節貴州屯堡村鎮建築
第八節 少數民族村鎮建築
第八章 中國村鎮建築模式
第一節 依山傍水的村鎮建築選址
第二節 因地制宜的村鎮布局模式
第三節 多樣有序的村鎮空間形態模式
第四節 封閉內向的居住模式
第五節 風格統一的地域建築形式
第六節 就地取材的營造方式
第九章 中國村鎮建築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節 血緣與宗法禮制
第二節 人本與實用理性
第三節 戀士與農本主義
第四節 納氣與風水觀念
第五節 納吉的審美情趣
第六節 天人合一的時空觀
第十章 中國村鎮建築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第一節 中國歷史文化村鎮保護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第二節 中國村鎮建築文化發展的困境
第三節 中國優秀村鎮建築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參考文獻
後記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村、鎮的淵源與流變、概念、類型及總體規模
一、中國村、鎮聚落的淵源與流變
1.農村聚落——村落的形成與發展
聚落(settlement)指人類各種形式的居住場所,是地表上的重要景觀。具體而言,它是以住宅為主,供人類生活與活動的場所,亦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居民點,其所處環境、產生與發展的原因、空間形態等共同反映了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之間的綜合關係。在中國文化里,“聚”為聚集,“落”為落地生根和定居之意。因此,“聚落”是中國鄉土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居民按照生產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聚居點,泛指人口聚居的社會性空間。
聚落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早、中期,人類過著依附於自然的採集和狩獵生活,沒有固定的居所。大約在距今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由於生產工具的進步,人類逐步學會了耕作,發展了種植業,人類社會生產出現了第一次大分工,農業與狩獵、畜牧業慢慢分離。而耕作要有比較固定的範圍,於是人類開始了定居,形成了最初的聚居之地——農村聚落,即村落。
(1)新石器早期的中國村落
新石器革命是人類經歷的一次文明大變革,人類社會自此進入第二個大發展時期。新石器時期的總特點是以土地為依存,開始農耕文明。
從社會形態來講,這一歷史時期是母系氏族社會。各個氏族部落逐漸兼併、融合,屬於部落聯盟階段,沒有城郭,也沒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