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史記載的最早的王朝--商

中國有史記載的最早的王朝--商

中國有史記載的最早的王朝--商,時間約前17世紀-約前11世紀。

基本介紹

商朝約於公元前16世紀建立,至公元前11世紀滅亡,歷時約600年。商朝前期曾多次遷都,最後遷都到中國有史記載的最早的王朝--商(今河南安陽附近)。考古證實,在商朝早期,中國文明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徵,就是甲骨文和青銅文化。甲骨文的發現非常偶然。20世紀初,當時河南安陽西北小屯村農民將偶爾拾得的龜甲、獸骨當作中藥材出售,有學者辨認出上面有古文字,於是開始大力尋訪,不久,中國的古文字學家們確定這些龜甲獸骨上面刻寫的為商朝文字,繼而斷定小屯村即是古書中提到的商朝都城遺址--殷墟。殷墟的發現和發掘,是20世紀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自從1928年首次發掘以來,這裡出土了包括甲骨文、青銅器在內的大量珍貴文物。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國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時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經過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淨,接著鋸削磨平。然後,在龜甲的內面或獸骨的反面用刀具鑽鑿凹缺。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師,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問的問題都刻在甲骨上,然後用火炷燒甲骨上的凹缺。這些凹缺受熱開裂,出現的裂紋就稱為“”。巫師對這些裂紋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結果,並把占卜是否靈驗也刻到甲骨上。經過占卜應驗之後,這些刻有卜辭的甲骨就成為一種官方檔案保存下來。

詳細介紹

目前,在殷墟共發掘甲骨16萬餘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沒有文字記載的碎塊。據統計,所有這些甲骨上的各種文字總計為四千多個,其中經過學者們考證研究的約有三千個,在這三千餘字裡面,學者們釋讀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餘的或者不可釋讀,或者學者們分歧嚴重。儘管如此,通過這一千多字,人們已經可以大致了解有關商朝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了。 研究甲骨文最早的專著是1913年出版的劉鄂的《鐵雲藏龜》。中國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郭沫若1929年出版的《甲骨文字研究》一書,是另一部重要專著。目前中國甲骨文研究方面的權威有北京大學的裘錫圭教授、中國歷史研究所的李學勤教授等。與刻字甲骨一樣,青銅器也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商朝青銅器冶鑄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技術水平,在殷墟發掘出來的青銅器已經有數千件,其中1939年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千克,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形制雄偉,是中國古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考古發掘及學術研究已經證明,商朝時期,國家已經產生,私有制也基本確立,從那時起,中國歷史進入了文明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