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瓷器賞玩

中國明清瓷器賞玩

《中國明清瓷器賞玩》,作者邱東聯,2007年8月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本書收錄了大量清代及民國時期瓷器。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中國明清瓷器賞玩中國明清瓷器賞玩
本書由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考古學會會員、國家級考古領隊邱東聯著。 本書收錄了大量清代及民國時期瓷器,每件瓷器均有彩色照片,附名稱、尺寸、市場參考價、成交價等,部分有文字說明,十分具有參考價值。

編輯推薦

乾隆時期是清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極盛時期。此時景德鎮薈萃了一代名師巧匠,在總結康熙、雍正兩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彩瓷和單色釉瓷的製作,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將清代制瓷業,推向了歷史的頂峰。其造型精美,色彩繽紛。圖案新穎,華麗多姿。乾隆期以後,由於外國列強勢力的侵入,封建社會逐漸衰微,是清代後期制瓷業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乾隆時期瓷器的造型,端莊規整,大小器物製作均甚精緻。但深厚不及康熙時期,秀美不如雍正時期,但比嘉慶、道光時期的俊秀,小件文具和玩賞品製作尤多,精美纖巧。

乾隆時期注意制瓷質量,胎質潔白細膩,由於修胎工藝精細。使瓷器造型規整,厚簿適度,但硬度不如康熙時期,外觀曲線不及雍正時期柔和,乾隆瓷器的“精巧新奇”是與其胎土的高純度密切相關。到乾隆晚期,胎質略軟。漸趨粗糙,色澤微泛灰,與康熙、雍正時期相比,胎體略厚,是整個清代瓷業走向衰弱的先兆。乾隆時期的圈定。一般修整成圓潤的泥鰍背狀,但比雍正時更尖。盤的內底無下凹的現象,琢器的瓶,罐等都不見接痕。除大型器物中有無釉平底器外,大部為釉底。砂底雖仍光潤,但不如雍正時細膩光滑。

乾隆宵花瓷釉面肥腴光亮,白中微閃青色,這種風格基本保持於乾隆一朝,其中青白釉比雍正時的青白釉呈度略輕,釉面肥潤堅緻,並光潤勻淨。其中有極小的開片和橘皮紋,也稱“波浪釉”多為官窯產品。而粉白釉比康、雍時更白,但不及瑩潤,胎骨極薄,多為民窯產品。粉彩囂中,釉面為淡青色,有極細小的皺紋。也有帶極細小的黑星點,稱為。篙麥地”。其器里和足底,多施淺淡閃黃而勻淨的豆瓣綠釉。

乾隆時期瓷器的裝飾圖案時代特徵鮮明,繪畫工細,層次清晰,內容多含福祿壽和太平盛世的寓意。附飾雙耳的裝飾。彩器中的色地軋遵和萬花地錦上添花,開光圖案等,此時廠為流行。反覆交替使用的色紋裝飾,剔花軋遵及大面積加施金彩等,使圖案紋飾更顯富麗堂皇。

紋飾中還演化出多種連續牲的規矩圖案。畫工嚴謹而細膩,使廚面顯得有些呆板,也正是這一時期的突出特徵。彩色及圖案繁瑣堆砌的呈現出乾隆時輿型的奢靡和奇艷風氣。從圖案紋飾的風格上比較,雍正時幽淡雋永,乾隆時則激越張揚。

乾隆青花瓷:乾隆青花瓷在滿代青花瓷中占有較大比重,傳世品種十分豐富,但乾隆青花瓷刻意追求豪華與工整,其自然生動的藝術情趣大打折扣。

乾隆青花瓷強調形體比例,造型端正規整,追求新穎奇特和風格上的華麗的秀美,大小器物都做得非常精緻。但其渾厚不如康熙,秀美不如雍正。多種器型應有盡有,無所不色。常見器型有:瓶,尊,觚,罐、爐、壺、盤。

作者簡介

邱東聯,男,1966年出生,湖南攸縣人。1988年武漢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 2000年武漢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博研究生班畢業。2004年被長沙市委市政府授予長沙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現為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文博副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國家級考古領隊。長期致力於文物考古發掘和文物研究工作,所參加或主持的道縣玉蟾岩舊石器遺址、澧縣城頭山新石器城址、西漢長沙國“漁陽”王室墓、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獲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發表文物考古學研究論文近20篇,編撰出版文物鑑賞專著近20部。對楚文化、秦漢考古、簡帛、銅器、陶瓷以及文物藝術品市場等有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