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近年來,明清官窯瓷器廣受關注,並在世界各地文物市場上屢創佳績,因而成為藏家的寵兒。本書詳述明清官窯瓷器的發展歷史,結合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介紹了明清流行的各種彩瓷和顏色釉瓷的工藝、造型、紋飾、款識特點及收藏情況等,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是鑑賞、收藏明清瓷器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呂成龍,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工藝系,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器物部副主任、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理事等職。曾赴各地實地調查古瓷窯遺址,主持多個古陶瓷陳列展覽,發表過諸多頗有見地的論文、著作,並多次為古陶瓷鑑定培訓班授課。2002年人選由《中國文物報》社組織評選的全國文博考古界lOO位學術成就顯赫、治學經驗豐富、極具創新精神的專家學者之列。2006年被評為文化部優秀青年專家。
目錄
第一講 景德鎮與明清瓷器
1.瓷都的誕生
2.景德鎮窯與吉州窯的競爭
3.景德鎮御河成為明清瓷業中心
4.景德鎮官窯建於何時
5.規模宏大的御窯廠
6.御窯廠如何保證高質量的產品
7.御窯廠的貢獻
8.督陶官與民窯
9.什麼是“官搭民燒”
第二講 明清彩瓷
1.什麼是彩瓷
2.青花:明清瓷器主流
3.洪武青花:繼承與創新並舉
4.永.宣青花的鑑別
5.“空白期”的光彩
6.官窯之冠
7.嘉靖.隆慶.萬曆青花
8.“轉變期”的衰弱
9.順治青花:罕見官窯器
10.康熙青花冠絕一代
11.雍正青花的仿古與新意
12.程式化生產的乾隆青花
13.嘉慶至宣統:慘澹的落幕
14.白裡透紅的美妙
15.青花釉里紅:完美的結合
16.宮廷賞玩之物一一鬥彩
17.無與倫比的一朝名品
18.仿古與創新的雙贏
19.雍正鬥彩自成一格
20.繁複與華貴
21.華麗濃艷的“五彩”
22.奢靡之風
23.清代五彩
24.源自西方的工藝
25.模仿為主的康熙琺瑯彩
26.亦詩亦畫.美輪美奐
27.雍正皇帝情所獨鍾
28.洋花圖案盛行
29.淡雅柔和的粉彩
30.從清新到華麗
31.每況愈下的清末粉彩
32.清新雅致的素三彩
第三講 明清顏色釉
第四講 明清瓷器的海外之旅
書摘插圖
第一講 景德鎮與明清瓷器
江西景德鎮以生產陶瓷而蜚聲海內外。作為古代瓷都,景德鎮有漫長的陶瓷生產史。但到宋代“天下鹹稱景德鎮瓷器”,才真正聞名於世。經過宋元兩代的發展,自明代起,景德鎮瓷業發展進入黃金期。朝廷在此建立官窯,帶動了瓷業發展,景德鎮誠為天下窯器所聚的全國性瓷業中心,故有“有明一代,至精至關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之說。清代景德鎮依然保持著中國制瓷中心——瓷都的地位。至鴉片戰爭後,景德鎮的制瓷業才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衰退而衰弱。明清瓷器的發展與景德鎮的發展密切相關,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收藏特點
首先,明清官窯瓷器屬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收藏人群龐大,市場中流傳的官窯瓷器少之又少。中國有興趣於收藏官窯瓷器且有收藏實力者至少有30萬人,現在大部分官窯瓷器都已經被博物館收藏,市場中流通的都是早期的大藏家更迭賣出的,一旦錯過機會,再難遇到。
西方如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日本出光美術館基金會,瑞士玫茵堂等,往往是以基金會的形式進行收藏,一旦買入,三五十年甚至更久方才會向市場釋放,因此在市面上流通的勢必愈來愈少。
其次,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洪武二年(1369)官窯制度正式確立,到現在已經有643年。
第三,明清官窯瓷器專為帝王宮廷使用,帝王品牌遠遠高於貴族品牌(包括現代奢侈品)。
第四,它的設計、創製過程極富特色,是由宮廷畫師做樣,和景德鎮的工藝大師團隊結合,共同創造出的工藝美術互補的新型藝術品。再則,為皇家制器,不惜工本,乾隆、康熙甚至親自參與創作、指點。
第五,相較於中國其他藝術門類收藏交易局限於大中華區,世界屬性使官窯具有非常強的抗風險能力。官窯瓷器在全世界範圍深受追捧,東西方經濟只要有一方堅挺或上揚,中國官窯瓷器的價格就不會下滑,這已經被歷史所證明。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東方亮”。
第六,西方社會“劫富濟貧”的徵稅制度,也使得藝術品成為完美的避稅產品,一部分藝術品的資產配置,可以合理地降低所得稅及最高70%的遺產稅。同時,西方收藏家相對而言更為成熟,其投資行為向來是以客觀理性的分析為基礎,他們也觀察到中國經濟的崛起,勢必會有更多更有實力的藏家加入官窯收藏行列,所以現在或者更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投資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