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庫:清代學術概論

[清學的出發點] [清代的“學者社會”] [清學分裂的原因]

作者簡介

梁啓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梁啓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不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1891年就讀於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並由此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時人合稱“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在京應試舉人聯名請願的“公車上書”。維新運動期間,梁啓超表現活躍,曾主北京《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和上海《時務報》筆政,又赴澳門籌辦《知新報》。他的許多政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1898年,回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同年9月,政變發生,梁啓超逃亡日本,一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期間,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武昌起義爆發後,他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支持袁世凱,並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一黨合併,改建進步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啓超出任司法總長。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啓超反對袁氏稱帝,與蔡鍔策劃武力反袁。1915年底,護國戰爭在雲南爆發。1916年,梁啓超赴兩廣地區參加反袁鬥爭。袁世凱死後,梁啓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11月,段內閣被迫下台,梁啓超也隨之辭職,從此退出政壇。1918年底,梁啓超赴歐,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1927年,離開清華研究院。1929年病逝。

內容簡介

《清代學術概論》不是一部單純的論述清代“思想界之蛻變”的專門史著作,同時也是粱啟超個人的一部學術回憶錄。此次重刊,使用朱維錚先生的校注本,詳列全書的篇目提要,附有2萬餘字的導讀,希望有益於讀者。

目錄

《清代學術概論》導讀
節目提要
自序
第二自序
一 [論時代思潮]
二 [略論“清代思潮”]
三 [清學的出發點]
四 [顧炎武與清學的“黎明運動”]
五 [閻若璩和胡渭]
六 [黃宗羲和王夫之]
七 [顏元]
八 [梅文鼎、顧祖禹和劉獻廷]
九 [由啟蒙到全盛]
十 [考證學的“民眾化”和惠棟學派]
十一 [戴震和他的科學精神]
十二 [戴門後學]
十三 [“樸學”]
十四 [經史考證]
十五 [水地與天算]
十六 [金石學、校勘學和輯佚學]
十七 [清代的“學者社會”]
十八 [清學全盛的時代環境]
十九 [桐城派與章學誠]
二十 [清學分裂的原因]
二十一 [清學分裂的導火線]
二十二 [清代今文學與龔魏]
二十三 [康有為是今文學運動的中心]
二十四 [《大同書》是康有為的創作]
二十五 [梁啓超的今文學派宣傳運動]
二十六 [梁啓超與康有為的分歧]
二十七 [晚清思想界一彗星――譚嗣同]
二十八 [清學正統派的殿軍――章炳麟]
二十九 [晚清西洋思想之運動]
三十 [晚清思想界一伏流――佛學]
三十一 [前清學風與歐洲文藝復興的異點]
三十二 [清代自然科學為何不發達]
三十三 [結語]
附錄一 《清代學術概論》序
附錄二 《歐洲文藝復興史》序
附錄三 校注本再版跋

部分內容

本書自問世七十餘年來,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成為他們了解清代學術文化史的入門必讀書,而在學者中間,其價值也不斷凸現,以至成了清學史研究的必備經典名著。 此次重刊此書,由著名學者朱維錚先生對全書作了全面校注,詳列了全書的書目提要,並撰寫了2萬餘字的導讀,便於初學者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