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基本文庫:先秦學術概論

第一章先秦學術之重要 第二章先秦學術之淵源 第一章道家

內容簡介

《國學基本文庫:先秦學術概論》縱論先秦學術,首先鳥瞰先秦各學派的源流和相互關係,其次對道、儒、法、名、墨、陰陽、縱橫、兵、農,數術、方技、小說、雜家條分縷析。此一深入淺出的論述,使得讀者既對先秦學術有通盤的了解,又能在其引導下,就各學派重要著作的內容進行考辨。作者論述平實,視角獨特,很多論斷為後來的考古學成果所證明,不失為了解先秦學術的重要導引。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著名史學家。出身書香門第,曾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一級教授。與錢穆、陳垣、陳寅恪共同被譽為中國近代四大史學家。一生著述頗豐,著重綜合研究,講求融會貫通。著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史學四種》、《中國民族史》、《經子解題》、《先秦學術概論》、《理學綱要》等。

目錄

上編 總論
第一章 先秦學術之重要
第二章 先秦學術之淵源
第三章 先秦學術興起時之時勢
第四章 先秦學術之源流及其派別
第五章 研究先秦諸子之法
下編 分論
第一章 道家
第二章 儒家
第三章 法家
第四章 名家
第五章 墨家
第六章 縱橫家
第七章 兵家
第八章 農家
第九章 陰陽數術
第十章 方技
第十一章 小說家
第十二章 雜家

精彩書摘

吾國學術,大略可分七期:先秦之世,諸子百家之學,一也。兩漢之儒學,二也。魏、晉以後之玄學,三也。南北朝、隋、唐之佛學,四也。宋、明之理學,五也。清代之漢學,六也。現今所謂新學,七也。七者之中,兩漢、魏、晉,不過承襲古人;佛學受諸印度;理學家雖闢佛,實於佛學入之甚深;清代漢學,考證之法甚精,而於主義無所創辟①;最近新說,則又受諸歐美者也。歷代學術,純為我所自創者,實止先秦之學耳。
然則我國民自漢以降,能力不逮古人邪?日:不然。學術本天下公器,各國之民,因其處境之異,而所發明者各有不同,勢也。交通梗塞之世,彼此不能相資,此乃無可如何之事。既已互相灌輸,自可藉資於人以為用。此非不能自創,乃不必自創也。譬之羅盤針、印刷術、火藥,歐人皆受之於我。今日一切機械,則我皆取之於彼。設使中、歐交通,迄今閉塞,豈必彼於羅盤針、印刷術、火藥,不能發明;我於蒸氣、電力等,亦終不能創造邪?學術之或取於人,或由自造,亦若是則已矣。
眾生所造業力,皆轉相薰習,永不唐捐。故凡一種學術,既已深入人心,則閱時雖久,而其影響仍在。先秦諸子之學,非至晚周之世,乃突焉興起者也。其在前此,旁薄鬱積,蓄之者既已久矣。至此又遭遇時勢,乃如水焉,眾派爭流;如卉焉,奇花怒放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