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批評範疇及體系

範疇的哲學定義第一節 範疇的語言形式與構成一、漢語特性籠蓋下的文學批評二、範疇的結構與活性三、象形的意義第二節 範疇的主要特徵第一節

圖書簡介

中國文學批評範疇及體系點擊查看大圖
本書原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的第二種《範疇論》,經修訂易為今名。旨在全面清理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範疇的發生髮展歷史、範疇的構成方式、主要特徵和系統聯繫。由於以詩文、詞曲、戲劇和小說等各體文範疇的運用為考察對象,以揭示範疇間橫向的邏輯聯繫和結構體系為研究目的,使得全書既保持了傳統文學理論批評本身所固有的豐富與靈動,又凸現了範疇的理論品性及其之於當代文學、美學建設的意義,被稱為是第一部在歷史考辨與理論建構相結合的基礎上,全方位拓展範疇研究界域,提出了許多前人沒有提出過的問題,給人以很大啟發的完整系統的範疇學專著。

作者簡介

汪涌豪,浙江鎮海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和2002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00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8—2000年為日本九州大學客座教授,2005—2006年為神戶大學特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兼治古代哲學與史學。著有《中國古典美學風骨論》 (1994年)、《當代視界中的文論傳統》(2003年)、《批評的考究》(2003年)和《中國遊俠史》(中文版2001年、日本版2004年) 、《遊俠人格》(大陸版1996年、台灣版1997年)等八種,主編有《中國詩學》(4卷 1999年)、《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系列》(20種 2007年)等三種。曾獲得中國圖書獎及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

圖書目錄

緒言
第一章 範疇的哲學定義
 第一節 術語、概念和範疇的界定
 第二節 範疇的理論地位
 第三節 範疇的意義與研究價值
第二章 範疇的構成範式
 第一節 範疇的語言形式與構成
一、漢語特性籠蓋下的文學批評
二、範疇的結構與活性
三、象形的意義
 第二節 取式於自然與人事
一、在仰觀俯察中肯認
二、感性形態的獲得
三、對感官用語的援用
 第三節向觀念論趨進
一、單個範疇存在形態的演變
二、系統範疇的抽象化趨勢
三、由有跡之形走向虛眇之境
第三章 範疇的主要特徵
 第一節 直覺思維的碩果
一、範疇的整體性與直接性
二、認識超越的實現
三、善會其通與全息呈示
 第二節 超越邏輯
一、充滿暗示性的定義
二、模糊識別與解讀
三、具象批評與範疇的模糊性
 第三節 可運作的動態系統
一、承傳變易的雙向運動
二、歷史性與學派性
三、範疇的衍生力及其統序特徵
第四章 範疇與創作風尚
 第一節 歷史的轉捩
一、由範疇出現頻率切入
二、“百代之中”的中唐
 第二節 風骨範疇與漢唐文學理想
一、六朝文學背景下“風骨”的提出
二、對唐初文風的匡正
三、完滿的落幕
 第三節 作為宋元人心境折射的平淡範疇
一、以道家思想為底里
二、沉靜於內省的境域
三、平簡清野之美
四、由陶詩的發現看平淡理想的確立
 第四節 格調:明清人回歸傳統的旗幟
一、從“體格”、“氣格”到“格韻”、“格致”
二、“調”的涵義與“格調”的意指
三、“格調”之於總結期文學批評的意義
 第五節 一個正反合的過程
一、理性思潮的沖盪與相關範疇的抬升
二、禪宗、理學與心學對範疇的滋養
三、“以復古為解放”的範疇統合
第五章 範疇與文體
 第一節 詩文體式與範疇
一、唐前文體探討中基本範疇的確立
二、兩宋詩文範疇創設的豐富
三、明清範疇詮解和運用的成熟
四、相關概念、範疇例釋
 1.“響”
 2.“脈”
 3.“波瀾”
 4.“圓”
 5.“老”
 6.“本色”
 7.“家數”
 8.諸範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二節 詞的體式與範疇
一、宋代詞學範疇解說
二、騷雅與沉鬱:元明以後範疇的振興
三、詞學範疇總結與重要範疇分釋
 1.“妥溜”
 2.“澀”
 3.“深靜”
 4.諸範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三節 曲的體式與範疇
一、詞曲體制同異與範疇的分際
二、元明清諸家曲學範疇論要
三、曲學範疇總結和重要範疇分釋
 1.“豪辣灝爛”
 2.“俊”
 3.諸範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四節 戲劇體式與範疇
一、明代劇學範疇通論
二、清代劇學範疇與金聖歎、李漁的貢獻 
三、劇學範疇總結與重要範疇分釋
 1.“局段”
 2.“主腦”
 3.“機趣”
 4.諸範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五節 小說體式與範疇
一、小說觀念的萌起與明清小說範疇 
二、晚清的進步
三、小說範疇總結與重要範疇分釋
 1.“幻”
 2.“避犯”
 3.“白描”
 4.諸範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六節 諸文體與範疇的對應關係
一、各體文論範疇成熟度與理論品級
二、各體類範疇集束與小結
 1.詩文體式範疇集束
 2.詞曲體式範疇集束
 3.戲劇、小說體式範疇集束
 4.幾點小結
第六章 元範疇:文學理論體系的樞紐
 第一節 元範疇問題的提出
一、範疇的位序與元範疇的界定
二、確立過程中諸種觀點的研判
三、元範疇的唯一與多元
 第二節 根植於傳統文化的考察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及其對文學的浸入
 1.“天人合一”的提出與儒道兩家的論述
 2.通天盡人的“人文”追求
二、由此確立的元範疇的剖解
 1.“道”與文學的歸趣
 2.“氣”的本原意義
 3.作為創作發生論和接受論的“興”範疇
 4.“象”的發現與營構
 5.執中平允與“和”生萬物
三、元範疇聯結成的範疇體系構架
 1.元範疇的相互關係
 2.元範疇之於體系構建的可能
第七章 範疇的邏輯體系
 第一節 本原性範疇
一、主體本原及相關範疇序列
二、客體本原及相關範疇的聯結
 第二節 創作論範疇
一、指涉創作發動的範疇序列
二、揭示創作思維規律的範疇系統
三、“才”與“法”:關於創作機理範疇
 第三節 作品形態和風格論範疇
一、風格範疇體系的導入途徑
二、作品物質構成提供的視點
三、基於格制體調等實性構成的規範範疇
四、虛性構成形態的規範範疇
五、對冥合主客體的生態構成的範疇指說
 第四節 鑑賞與批評論範疇
一、規範批評主體的範疇序列
二、涵括批評原則和方法的範疇序列
 第五節 範疇體系的整合
一、“潛體系”狀態下範疇勾連的凸現
二、一個尚未閉合的系統
結語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