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龔鵬程編寫圖書]

《中國文學史》由龔鵬程著,為讀者呈現一部中國文學史的最新學術論著。

內容簡介

有感於坊問文學史類書籍的種種缺憾,台灣學者龔鵬程先生親自執筆,為讀者呈現一部中國文學史的最新學術論著。《中國文學史(上)》是一本獨立的文學之史,說明文學這門藝術在歷史上如何出現、如何完善、如何發展,其內部形成了哪些典範,又都存在哪些問題與爭論,包括各時期人的文學史觀念和譜系如何建構等等。文學的觀念史、創作史、批評史,也兼攝於其中。

中國文學史(上冊) 中國文學史(上冊)

《中國文學史(上)》是對過去文學史傳統寫法的重大革新——注意文學史實和歷史詮釋的區分,反對文學史寫作的簡單化,注重文學發展中多元異質成分的挖掘,盡力為讀者還原一部真實的文學發展史。

中國文學史(下冊) 中國文學史(下冊)

《中國文學史(下)》接續上冊,起於晚唐,迄於20世紀初,全景展現了中國近一千餘年文學歷史的發展變遷。

作者秉承自己獨特的文學史觀,通過剖析對文學歷史的各種詮釋之間共時性的互動與抗衡、歷時性的累積與變奏,上推歷史本身,下探對後世的影響。書中具體論述了晚唐的格法之學如何展開“宋詩的基本風貌 ”、唐宋文人階層如何擴大、文人的性質如何衍變、文學如何成為社會文化的基調,兼論屈原、陶淵明、杜甫、李商隱等人如何成為文學史的重要人物、形塑後世的創作觀點;文與道、駢與散、詩與詞、經與文之間的辯證,以及說唱、音樂的文學化;明清之際精緻的八股文寫作、文學創作的通俗化,以及文學史寫作的出現。

作者於兩冊文學史的寫作中展現了“文字─文學─文化”的體系觀,即以文字為基礎的文學世界逐漸擴大,文學自兩漢文人階層的形成發展到唐宋文學崇拜的社會,最終走向明清之際的通俗化,文人階層的內部結構在歷史中不斷變動形成了中國文化的主要脈絡。

作者簡介

龔鵬程,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於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畢業。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台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台灣學生書局總編輯等職。曾獲台灣中山文藝獎、中興文藝獎、傑出研究獎等獎項及台灣校園十大名師、台灣十大金榜專欄作家稱號。2004年起,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現為北京大學教授。

龔鵬程先生自幼才華橫溢,研究領域涉及中國文學、史學、哲學、宗教等,博古通今,著作等身,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美譽,是當代享譽海內外華人世界的知名學者。至今正式出版專著70餘種,其中在內地出版的有:《游的精神文化史論》、《中國文人階層史論》、《文化符號學導論》、《文學散步》、《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國學入門》、《俠的精神文化史論》、《中國小說史論》等。

編輯推薦

★ 歷時兩年,“天下第一才子”最新力作:作者龔鵬程有“天下第一才子”的美譽,已在內地出版《游的精神文化史論》、《中國文人階層史論》)、《文化符號學導論》、《文學散步》、《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國學入門》、《俠的精神文化史論》等專著,涉及中國文學、史學、哲學、宗教多個領域。本書可視為作者思想與治學的集大成者,以往論著中的諸多論點在本書中得到了衍伸和具體化用,集中闡釋中國文學史這一論題。

★不滿傳統寫作模式,親自撰寫最重史法史例史體的中國文學史:作者不滿意傳統文學史的寫作模式,認為它們不是“依序介紹這個作家那個作家之生平及八卦,如《錄鬼簿》”,就是“抄撮這篇佳作那篇佳作,如馬二先生湖上選文”,因此獨闢蹊徑,認為要從歷史發展的歷史性和作品接受的共時性兩方面綜合研究文學史,把文學視為是與政治、社會、哲學、宗教主結構組成的一個大結構中的一部分。該書關注文學這門藝術在歷史上如何出現、如何完善、如何發展,其內部形成了哪些典範,又都存在哪些問題與爭論,歷代人的文學史觀念和譜系如何建構等問題,尤其注重文學發展中多元異質成分的挖掘,為讀者呈上一份全面、大氣卻又不乏細膩的中國文學發展史。

★以論代史,述說幾千年文學歷史舉重若輕:本書雖然旨在述說中國幾千年文學歷史的發展過程,卻獨具一份輕逸靈動,原因在於本書採取以論代史的寫法,直擊文學史上重大問題,不斷挑戰傳統定論,不斷刺激讀者的閱讀欲望,全無傳統史論的凝滯感。

★下筆風流,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彈指間舊說陳論灰飛煙滅:本書雖然隨處引經據典,但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古文與今文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作者率性直言,論說有力,提出許多顛覆傳統、值得深入探討的論點:《詩經》國風到底出自貴族還是平民?屈原真有其人還是只是漢代文人的集體編輯作業?文學自覺真如魯迅所說起自魏晉?李杜王孟的“盛唐”是何人貼的標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