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目標
研究院的發展目標是:保持學術研究水平居於全國一流地位,在憲法和行政法學科領域積極發揮組織和協調作用,成為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憲法和行政法學的學術交流中心。通過學術研究與實踐活動,為立法、司法、行政機關以及教學、研究機構提供以知識更新為主要內容的短期培訓,不斷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憲法和行政法傑出人才,充分發揮憲法和行政法學科人才庫的作用。努力建設本學科領域全國種類齊全、設備先進的現代化圖書資料庫,建成全國憲法和行政法學研究的信息交流中心。採取多種形式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諮詢,建成全國憲法和行政法學研究的“思想庫”。
二、組織機構
研究院現設院長一名,由馬懷德教授擔任。馬懷德教授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博士研究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委員;同時擔任《行政法學研究》主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國務院應急專家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民政部、衛生部、國家統計局、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山東省、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或專家諮詢委員,北京市依法治市顧問。
研究院現設名譽院長一名,由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應松年擔任。應松年教授現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應松年教授是我國著名法學家,是新中國行政法學科的創始人和帶頭人。應松年先後組織或參與《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制法》的研究和起草工作。應松年,男,1936年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兼任的職務包括國務院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專家組成員,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法學會理事及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監察學會副會長、中國衛生學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特約諮詢員、特約監督員,北京市、天津市、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等等。
研究院現設副院長一名,由王敬波教授擔任。
研究院內設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是研究院學術研究的指導機構,負責對學術研究事項進行評議決定。現有委員7人,成員來自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實務部門,所聘人員均為本專業資深法學專家。國家行政學院應松年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同志、北京大學法學院姜明安教授、北京市政府法制辦周繼東主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薛剛凌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焦洪昌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的職能包括:制定和修改學術委員會章程、審議學術研究方向和中長期研究發展規劃、負責重大項目的評審並決定資助金額、負責重大研究成果的評審鑑定、對重大課題經費的使用提出建議並進行監督、協調本學科的重大學術活動。
研究院內設一個行政辦公室,負責基地日常科研、財務和行政管理。
三、研究力量
研究院會聚了一大批中國憲法和行政法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其中既有新中國憲法和行政法學的奠基者,也有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研究院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50餘名,其中教授18人,博導16人,碩導25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有15人,現有在讀的博士、碩士研究生300多名。
研究院學者研究成果數量多,質量高,自2005年以來出版學術著作30多部,發表論文200餘篇,提交研究諮詢報告數十份,科研成果獲多項省部級以上獎勵,成果的數量、質量和所獲獎項居於本學科領先地位。研究院注重理論研究的套用性,積極參與法治建設實踐,與眾多立法、行政、法務部門之間形成了密切的合作關係。研究院多位學者擔任全國和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多個國家部委、省市的法律顧問等社會職務。研究院成員參與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立法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多部法律、法規的起草工作,還參與了各部委、北京市政府及職能部門多部規章、規範性檔案的起草、合作,為新中國憲法和行政法制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研究院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渠道。研究院出版的《行政法學研究》是我國首家部門法學術期刊,也是迄今為止行政法學領域唯一的專業期刊。研究院編輯出版的《法治政府叢書》已達20部,薈萃了法治政府理論和實踐的最新成果和國內外學術動態。研究院建立的“法治政府網”已經成為學術研究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平台。研究院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合作成立的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諮詢中心,已經吸收了十餘家會員單位,廣泛開展法律諮詢和服務工作。
法治政府研究院聯繫方式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
郵 編: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