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5年4月底,中國在北京和香港兩地發布了“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這是中國首次發布這一經濟指數。採購經理人指數是通過產品價格、庫存等基本數據的變化.依據數學模式計算得出的。在許多已開發國家,這一指數已經發布多年,採用每月公布和點評的方式反映當前的經濟運行狀況。
中國 是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共同合作完成,是快速及時反映市場動態的先行指標,它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與GDP一同構成中我國巨觀經濟的指標體系。採購經理指數調查已列入國家統計局的正式調查制度。從2005年6月開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將按月發布,並按國際通行做法,特約業內權威人士結合PMI調查數據進行巨觀分析,使分析的結果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權威性。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體系共包括11個指數: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配送、存貨、新出口訂單、採購、產成品庫存、購進價格、進口、積壓訂單。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是一個綜合指數,計算方法全球統一。如製造業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通常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衰退。
建設歷程
中國採購經理指數的籌備與建設經歷了長達三年多的時間,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階段,2002年-2004年上半年為調研階段,重點是與國外專家進行多次交流、研討,並開展大量的研究與宣傳工作。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對採購經理指數的建立也十分關注,企業調查隊設立了專門課題,並委託天津、山東、寧夏企調隊進行研究。
第二階段是從2004年下半年到2004年年底,為中國製造業PMI的推進階段,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包括:確立了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與國家統計局企調隊的合作方式;完成了調查方案的制定、企業調查問卷的設計、企業抽樣方法制定與實施;在山東、天津和寧夏三個省(市)開展部分企業的試點工作;在青島召開了部分省市採購經理指數小型研討會;召開了全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工作會議,就2005年1月份開展調查進行了部署,並針對採購經理指數的特點及其套用、採購經理調查問卷、聯網上報的具體事宜開展了培訓。
第三階段是從2005年1月開始,全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調查工作正式啟動。經過半年的運轉,取得了三項成果:第一,建立了穩定的調查渠道,全國製造業20個大行業727家企業的採購經理按月填報了調查問卷。第二,建立了製造業PMI資料庫,每月採購經理在網上填報,經過數據的核實與匯總,建立了豐富的、完整的中國製造業PMI資料庫。第三,根據調查結果,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企調隊編制了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並撰寫商務報告。目前已有六個月的指數。在2005年4月,我們召開了專家論證會,來自國家有關部委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們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意義
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是國際通行的巨觀經濟監測體系,涵蓋生產與流通、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等領域,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中國採購經理指數的重大意義在於:
1、有利於與國際接軌。目前,已有美國、英國、新加坡等22個國家制定了PMI指數。中國加入WTO之後,正在日益成為世界採購中心與製造中心,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中國經濟形勢如何已是全球關注的焦點,所以是中國需要PMI,世界也需要中國的PMI。建立中國PMI,將在兩個方面與國際接軌:一是調查方法與統計方法的接軌;二是數據的可比性。
2、有利於國家經濟與產業經濟的巨觀調控與預測。PMI是各國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反映經濟活動快速的、及時的先行指標。通過PMI,可以及時監測和預測經濟與商業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趨勢,使政府對巨觀經濟的走向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3、有利於指導企業的採購、生產、經營等活動。PMI調查涉及企業生產、採購、庫存、銷售、價格等多個環節,反映了企業全面的商業活動,PMI以及基於PMI的商務報告對企業實際經營活動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使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的戰略決策與業務調整有一個可靠的依據。
相關時事
紐西蘭銀行(bnz)在其公布的日報中表示,紐元/美元上周五滑落至0.7730水平,周日公布的中國pmi表現良好,令匯價本交易日盤初反彈至0.7765附近。
該行指出,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有所改觀,投資者對西方國家立即聯合打擊敘利亞的預期也暫時略有消減。受此影響,紐元/美元周初或持續反彈。重點關注0.7690-0.8105區間下軌支撐是否能持續守穩。
台北時間07:38,紐元/美元報0.7761/65。
紐西蘭銀行紐元匯市評論
9月2日亞太時段盤初,紐元/美元低位反彈,目前匯價交投於0.7760水平。
中國統計局及物流與採購協會周末聯合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0%,比7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11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該數據創出16個月來高點,此前市場預期為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