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文學國際研討會

在70—80年代,歐洲對中國現代文學(含解放區文學)的譯介與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呈現出了一種繁盛的態勢。 會議共討論了7個專題,其中直接涉及解放區文學的專題就有4個:“延安的大作家”、“向丁玲致敬”、“文學裡的抗戰、革命與民族主義”、“詩人們:向艾青致敬”。 這次研討會,將歐洲解放區文學的譯介與研究推向了一個高潮。

大概介紹

在70—80年代,歐洲對中國現代文學(含解放區文學)的譯介與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呈現出了一種繁盛的態勢。無論從譯介範圍的拓展還是從研究對象的開掘方面,都顯示了一種興盛的勢頭。這一興盛時期到來的重要標誌,就是1980年6月歐美百餘名漢學家雲集法國首都巴黎,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中國抗戰文學國際研討會”。出席此次研討會的有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香港(地區)等國、地區的漢學家百餘人。會議還特邀我國著名解放區老作家、詩人、評論家劉白羽艾青孔羅遜、馬烽等出席了會議。

專題討論

會議共討論了7個專題,其中直接涉及解放區文學的專題就有4個:“延安的大作家”、“向丁玲致敬”、“文學裡的抗戰、革命與民族主義”、“詩人們:向艾青致敬”。這次研討會,將歐洲解放區文學的譯介與研究推向了一個高潮。自此,丁玲、艾青、趙樹理、周立波等解放區作家的作品又成為歐洲(尤其是法、德、捷)出版界的熱門課題,接連出版了艾青的《艾青詩集》(法,1979),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德,1980)、《大姐:丁玲選集》(法,1980)和趙樹理、孫犁、王汶石、周立波、劉白羽等“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寶貴貢獻的知名作家”的作品(法文版《奴隸的心》,1980)(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