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戲曲服裝圖集》是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趙丹先生題字
前言
序
馬強生平簡介
圖版
後記
索引
文摘
思強先生從事戲劇,電影、電視及工藝美術設計工作四十餘載,著有《中國戲曲服裝圖案》、《戲劇、電影美術數據》,(電影、電視、戲劇、工藝美術圖譜)等三十多部著作,這些著作均是美術界廣為流傳和套用的重要參考數據。
馬強先生一九五三年開始戲曲美術的研究和設計工作。特別是在戲曲服裝的設計上深得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馬連良先生的讚賞。由於戲曲藝術流派眾多,在服裝方面也各有差異,馬強先生能博眾家所長,以明代服裝為基礎,參酌唐、宋、元、清的服飾禮制,設計出了適合各個朝代的人物都穿用的(中國戲曲服裝圖集),具有代表性精心繪製了一百一十八張彩色圖稿,分為“蟒”、“靠”、“帔”、“開氅”、“官衣”、“褶子”、“箭衣”、“茶衣”、“老斗衣”及“襖褲”等各種樣式,以形式、圖案和色彩來區分人物的身份。性別、性格和年齡。經四年多辛勤勞動,於一九六。年完成此稿,此稿一經推出深得戲曲界與出版界的推崇,馬上被人民美術出版社定為重點出版圖書,由於當時印刷條件所限,未能及時出版。“十年動亂”期間,此書稿被列為四舊,打入冷宮,棄置於出版社廢書庫中,一九八一年才從無人間津的倉庫底層找回,可此書稿已是水漬斑斑,破損不堪入目。在馬強先生的率領下,在子女馬寬、馬葵和多年從事美術工作的王鋼牛,馬顏祥等同志的協助下奮力補救,歷時兩載,使書稿恢復現在面貌。一九八四年,人民美術出版社作為中日圖書友好交流,將此書稿送往日本印刷出版,後因曰方提出縮小版面,被馬台先生拒絕,幾經交涉後,此稿“完壁歸趙”。後又有丹麥、法國、德國、香港、葡萄牙等幾家國外出版社表示願意出版此書,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達成協定。
一九九〇年,山西教育出版社決定出版此書,可由於馬強先生已經故去,給此書稿的編輯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出版社的編輯誠心為挽救華夏傳統文化,不辭辛苦,多次來京,反覆研究,終於編輯完成了此書。
(中國戲曲服裝圖集)自一九六。年完成初稿至今已三十四年之久。此書稿經歷了許多風波曲折,今日能與讀者見面,實屬不易,也屬劫後餘生,幸甚、幸甚。雖然馬強先生已成故人,不能親眼目睹此書出版,但願此書的問世能為後人在研究戲曲服裝藝術時有所幫助,實乃馬強先生生前之夙願,為此,我再次為這部書的順利出版做出辛勤工作的戲曲專家、同行,以及出版社的編輯們致以深深的謝意。
後記
思強先生從事戲劇,電影、電視及工藝美術設計工作四十餘載,著有《中國戲曲服裝圖案》、《戲劇、電影美術數據》,(電影、電視、戲劇、工藝美術圖譜)等三十多部著作,這些著作均是美術界廣為流傳和套用的重要參考數據。
馬強先生一九五三年開始戲曲美術的研究和設計工作。特別是在戲曲服裝的設計上深得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馬連良先生的讚賞。由於戲曲藝術流派眾多,在服裝方面也各有差異,馬強先生能博眾家所長,以明代服裝為基礎,參酌唐、宋、元、清的服飾禮制,設計出了適合各個朝代的人物都穿用的(中國戲曲服裝圖集),具有代表性精心繪製了一百一十八張彩色圖稿,分為“蟒”、“靠”、“帔”、“開氅”、“官衣”、“褶子”、“箭衣”、“茶衣”、“老斗衣”及“襖褲”等各種樣式,以形式、圖案和色彩來區分人物的身份。性別、性格和年齡。經四年多辛勤勞動,於一九六。年完成此稿,此稿一經推出深得戲曲界與出版界的推崇,馬上被人民美術出版社定為重點出版圖書,由於當時印刷條件所限,未能及時出版。“十年動亂”期間,此書稿被列為四舊,打入冷宮,棄置於出版社廢書庫中,一九八一年才從無人間津的倉庫底層找回,可此書稿已是水漬斑斑,破損不堪入目。在馬強先生的率領下,在子女馬寬、馬葵和多年從事美術工作的王鋼牛,馬顏祥等同志的協助下奮力補救,歷時兩載,使書稿恢復現在面貌。一九八四年,人民美術出版社作為中日圖書友好交流,將此書稿送往日本印刷出版,後因曰方提出縮小版面,被馬台先生拒絕,幾經交涉後,此稿“完壁歸趙”。後又有丹麥、法國、德國、香港、葡萄牙等幾家國外出版社表示願意出版此書,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達成協定。
一九九〇年,山西教育出版社決定出版此書,可由於馬強先生已經故去,給此書稿的編輯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出版社的編輯誠心為挽救華夏傳統文化,不辭辛苦,多次來京,反覆研究,終於編輯完成了此書。
(中國戲曲服裝圖集)自一九六。年完成初稿至今已三十四年之久。此書稿經歷了許多風波曲折,今日能與讀者見面,實屬不易,也屬劫後餘生,幸甚、幸甚。雖然馬強先生已成故人,不能親眼目睹此書出版,但願此書的問世能為後人在研究戲曲服裝藝術時有所幫助,實乃馬強先生生前之夙願,為此,我再次為這部書的順利出版做出辛勤工作的戲曲專家、同行,以及出版社的編輯們致以深深的謝意。
序言
古老的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歷史與文化的衍生,生活意欲與藝術創造的思索,辛勤與智慧的凝聚,為子孫後代留下了極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戲曲藝術即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戲曲藝術源遠流長,是人們最喜開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它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完善。據統計,全國現有三百六十多個劇種,各省市以至區縣皆有獨具地方特色的劇種,每種地方劇種又都有自己的保留劇目。所以,我國戲曲藝術可稱為世界之最,被譽為中華四寶(戲曲、國畫、書法、烹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