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英語

中國式英語

中國式英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習和使用者由於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的不合規範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英語。這種英語往往對英語國家的人來說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如把“你的身體很健康”譯成Your body is very healthy,在英語交際中套用漢語交際習慣使用Teacher Zhang(張老師)作為稱呼語,Have you eaten up?(你吃過了嗎?)作為打招呼用語。這種句式雖沒有語法錯誤,卻不合英語文化習慣,也可納入中國式英語之列,統稱之為Chinglish。中國式英語翻譯一共有三種,Chinglish,Pidgin English,Canton English.Chinglish 用的多一些,指中式英語,Pidgin English 而這個詞指的是洋涇浜英語是解放前在上海洋涇浜地區流傳的一種中式英語,也泛指所有中式英語。例如,上海話中的洋涇浜英語。

基本信息

產生原因

燕窩蜜煉枇杷膏”中國式英語說明書燕窩蜜煉枇杷膏”中國式英語說明書

上海的租界建立以後,原開設在廣州、香港、澳門、南洋等地的洋行,以及在本土的外國公司紛紛轉遷上海或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由於中西語言上的隔閡,一些原在洋行任職、粗通英語的廣東籍買辦也隨著洋行進入上海充當外國人翻譯或華洋貿易的中介人。同時,上海的本土及其他籍商人為了能與外商直接往來躋身上流社會,開始學習簡單的英語會話。從此,上海地區開始流行帶有濃重鄉音而又不遵照英語語法的中國英語,即“洋涇浜英語”。姚公鶴先生在《上海閒話》一書中是這樣對洋涇浜英語下定義的:“洋涇浜話者,用英文之音,而以中國文法出之也(姚,P18)。”相傳,從事此業者有三十六人,名曰“露天通事”,他們大多為無業潑皮、馬夫之流。當遇到外國水手或初到上海的洋商外出購物時,他們就自薦做外國人的嚮導,從中漁利。其實“露天通事”素以無賴著名,究竟是否只有三十六人,並無正史為證。只不過像鄭子明、范高頭等著名人士有三十六人,而事實上其他無名潑皮者甚眾乃至無法統計。

外國人初來上海時,華人與洋人打交道,語言的讀音還能學舌,而外文字卻難以摹擬。於是有些聰明人就以中文部首中的丶丨丿一凵等代替英文的二十六個字母。據說,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與租界的書信往來就是用中文部首的英文寫成的,而且還真的避開了清政府的耳目。這或許也可以稱之為“洋涇浜英語”,只不過由口頭形式轉向了書面形式。

李敖也曾在《鴿子·囮子·凱子——獄中給女兒的信選刊三十七》一信中談及洋涇浜英語,信中頗有嘲笑的意味:“Pigeon-English也叫Pidgin-English,就是洋涇浜英文,洋涇浜是上海附近的一個地方,最早跟英國人做生意的中國人,說英文說不好,自己用中文的意思造出不通的英文,就叫洋涇浜英文。比如說‘人山人海’該是英文的huge crowds,但說成people-mountain-people-sea,就是笑話了,這就是洋涇浜英文。”

洋涇浜”三字集中地反映了租界華洋雜處的社會文化特徵,在上海地區英文專修學校和更高級的大學尚未成立時,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和本地居民普遍都使用這種語言。在英文中,所謂的洋涇浜語被稱為Pigeon English,即“鴿子英文”,也叫Pidgin,即皮欽語,轉指不同語種的人們在商業交往中發展而成的混雜語言。這種滬版皮欽語一度廣泛使用於滬上,連正宗的英國佬到上海落腳,也得先從師學幾個月“洋涇浜話”,這樣才算通過初步的語言關。對普通的上海市民而言,掌握洋涇浜英語的難度似乎並不太大。由民國時人汪仲賢撰文的《上海俗語圖說》中曾記載了洋涇浜歌訣:

來是“康姆”(come)去是“谷”(go),廿四銅鈿“吞的福”(twentyfour);
是叫“也司”(yes)勿叫“拿”(no),如此如此“沙鹹魚沙”(So and so);
真嶄實貨“佛立谷”fully good,靴叫“蒲脫”(boot)鞋叫“靴”(shoe);
洋行買辦“江擺渡”(comprador),小火輪叫“司汀巴”(streamer);
“翹梯翹梯”(drink tea)請吃茶,“雪堂雪堂”(sit down)請儂坐;
烘山芋叫“撲鐵禿”(potato),東洋車子“力克靴”(ricksha);
打屁股叫“班蒲曲”(bamboo chop),混帳王八“蛋風爐”(daffy fellow);
“那摩溫”(No.1)先生是阿大,跑街先生“殺老夫”(shroff);
“麥克麥克”(mark)鈔票多,“畢的生司”(empty cents)當票多——{附註:沒錢的意思};
紅頭阿三“開潑度”(Keep door),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爺要“發茶”(father)娘“賣茶”(mother),丈人阿伯“發音落”(father in law)
也有的類似歌訣中加上“一元洋鈿 ‘溫得拉’(one dollar)”的內容,大同小異,但有一點得清楚,就是該歌訣須用寧波人的甬音念來,更為原汁原味。這也間接反映了寧波生意人在上海灘的地位。一般在上海市民觀念中地位較低的“江北人”,在生活中使用洋涇浜語的機會要少得多,即使有拉黃包車的腳夫和洋顧客討價還價,有時做個手勢也就足矣。倒是一些洋商開辦的工廠里,由於許多工作用語和器具材料皆為舶來品,不少老工人在幹活中,往往會夾雜一些洋涇浜語。例如在舊上海閘北電廠,常能聽到諸如“格只凡爾(valve閥門)要修了”,“做只猛格”(mark做個標記)等話語,有時需要到車間裡樓梯小平台幹活,大家也都習用“格蘭汀”來形容,即指“go to landing”之意。這種在上海工廠中形成的特殊語境,與講話人自己是否明白英文原意己完全無關。

喜歡在嘴裡吐出一些洋涇浜英文字句的人,多半對英文一竅不通,才會人云亦云地湊幾句來趕時髦。例如:
——外國主人回家,看見玻璃窗打碎了,便問僕人緣故,僕人很流利地用“洋涇浜”回答:“inside(裡面)吱吱吱,outside(外面)喵喵喵,glass(玻璃)克郎當!”洋主人一聽就樂了,原來是貓抓老鼠闖的禍。

——洋行老闆讓中國司機到大光明電影院買電影票,司機空手而歸,指手畫腳地告訴老闆:“Man mountain man sea,today no see,tomorrow see,tomorrow see,same see!”老闆也聽懂了:人山人海,今天看不成了,明天看吧,明天看,還是那個影片!

據近人研究,洋涇浜語主要有以下兩個特徵:首先是植入的英語辭彙有限,大概在七百餘個單詞,所以一詞多用和一音多義現象嚴重,如my可以與I,we, mine,ours等同義通用,同樣“店、船、夷皂、羊、湯、樣,少破能該六字雲”,即shop,ship,soap,sheep,soup,sample一律讀作“少破”;其次為英語語法中國化,一般不使用介詞,如把“很久沒有見到你”說成“long time no see you”等。

具體表現

中國式英語中國式英語

(1)搭配不當。由於受到漢語字面的影響,翻譯中往往不是犯語法錯誤就是出現更深層的搭配不當的問題。例如:來信寫道the letter writes應為the letter reads;取得成就make achievements應為attainscoreachievements;革命接班人SUCCesSOrs to revolution應為revolutionary successor cause,應為Successors in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2)重複和累贅。英語和漢語對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用法不同,所以對重複強調的用法也不一樣。漢語中經常出現重複使用名詞的現象,而英語則較多地使用代詞、短語或省略來表達。例如:為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中國需要進一步了解美國,美國也需要進一步了解中國。To promote thedevelop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China needs toknow the US better an d the US also needs to know China better.應改譯為:To promote China—US relations,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 tteran d vice versa.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的法制國家。govern the country by law...an d build the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應改為:exercise the rules of law...and turn China into a socialist coun try’vith an adequate legal system.

(3)過多使用修飾詞。漢語中經常使用副詞修飾動詞形容詞,用形容詞修飾名詞,以加重語氣。而譯成英語時需要斟酌,不能逐字照譯。例如:徹底粉碎completely smash,“smash”本意就是break completely,已經包含了“徹底”的意思,加上completely語氣反而弱化了。完全征服completely conquer,“conquer”不可能是partly。

(4)不適當的省略。有時漢語簡潔,但譯成英文必須補缺。例如:農業搞好了,農民能自給,五億人口就穩定了。If agriculture is in good shape and the peasants self-suppo rting.then the 500million people wil feel secure.應改譯為:If agriculture is in goed shape and thepeasants are self-suppo rting,then the 500million people will feel secure.前半句主語和動詞都是單數,後半句主語是複數,因而必須據此加上一個複數動詞,而不能省略。

(5)擬人法。這種現象在漢語中經常出現,而在譯成英語時,往往因受漢語字面影響譯文有中式英語的味道。例如:世紀之交,中國外交空前活躍。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China’s diplomacy is most active.應改譯為The turn of the century finds China most active on the diplomatic siena.因為diplomacy是沒有生命的,active的主語應當是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innovation isthe soul of a nation’s progress.應改譯為innovation sustains the progress of a nation.因為soul是有生命的,而inovation則沒有,兩者在一起是擬人化,改譯糾正了這一點。

掌故

洋涇浜英語在當時上海人生活中的套用隨著洋涇浜語的普及而不斷增多,而且同一個詞會不斷演繹以套用到各個方面,例如用“鄧路普”暗指人厚顏無恥(“鄧路普”為英國生產的輪胎品牌,因其質量好故當時人認為其橡膠很厚,其實鄧路普輪胎是質薄而牢固的)。大抵在16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在廣州口岸的中國人與西方人進行商業交往的語言稱“廣東葡語”,使用廣州話注音。《澳門記略·澳譯》即列舉楊炳南口述、為清謝清高筆錄的“廣東葡語”,如國土稱“哩”,公主稱“必林梭使(princesa)”,首相稱“善施(chancelle)”等。18世紀中葉以後,英語地位壓倒葡語,於是產生以廣東土音注讀英語的所謂“廣東英語”(西洋人稱為Canton English)。這種“廣東英語”為漢語和外語混雜的產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初期的產物。

消逝

“洋涇浜英語”畢竟是非正規語言,只能限於一時一地。二十世紀初以後,一方面隨著留洋學生的大批歸國,另一方面由於外語學校的普遍出現,中西文化交流進一步深入,它已成為滬上人士形容不倫不類的人或事的代名詞,帶有明顯的貶義。洋涇浜語在文化層次高的群體中逐漸消失,但仍在部分文化層次不高的群體中使用,並流傳至今。

現狀

中國式英語中國式英語

直到今天,你還能聽到有人把“給你點顏色看看”說成“Give you some colour see see.”有的同學則更進步一些,在此說法上加了個介詞“to”,即“Give you some colour to see see.”三塊肉餵你媽吃(Thank you very much)
1.we two who and who?
咱倆誰跟誰啊?
2.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
3.you me you me
彼此彼此
4.you give me stop!
你給我站住
5.konw is know noknow is noknow.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6.watch sister
表妹
7.dragon born dragon,chicken born chicken,mouse's son can make hole!!
龍生龍,鳳生風,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8.american chinese not eough
美中不足
9.one car come one car go,two car pengpeng,people die
車禍現場描述
10.heart flower angry open
心花怒放
11 If you want money,i have no.
if you wang life,i have one!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12 I call li old big. toyear 25
我叫李老大,今年25
13.you have two down son
你有兩下子
14.as far as you go to die
有多遠,死多遠!!
15,I give you face you don't wanna face,you lose you face,i turn my face
給你臉你不要臉,你丟臉,我翻臉
16good dood study,day day up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7.human moutain,human sea人山人海
18.University大學 — 由你玩四年
19.you me you me
彼此彼此
20.you give me stop!
你給我站住

網路熱傳

中國式英語中國式英語

新版《漢英大詞典》曾經把“躲貓貓”翻譯為“hide-and-seek”,不過比起新鮮出爐的網友原創“中國式英語”,“hide-and-seek”就顯得太不內涵了。在網上流傳的這一整套“中國式英語”中,躲貓貓被稱為“suihide”,動車則被稱為“don"train”,這些單詞多是兩個辭彙的巧妙組合,同時還是相關中文或者英文的諧音,還非常符合網上的熱點,“潮”得很。

中國式英語都是“內涵帝”
從前學校里流傳的中國式英語是“Goodgoodstudy,day day up”、“Peoplehillpeoplesea”……逐字逐句翻譯,除了中國人誰也看不懂。去年新版的《漢英大詞典》則把“躲貓貓”翻譯成了“hide-and-seek”(字面意思為躲和找),外國人倒是看懂了,但是中國人看了又納悶兒了,得對比著才能了解什麼意思。和以上這些相比,現在網路熱傳的中國式英語則稱得上是“內涵帝”。躲貓貓就被翻譯成了“suihide”,是suicide(自殺)和hide(躲)的合成詞,兩個詞何在一起正好概括了雲南的躲貓貓事件;最絕的是“suihide”連起來讀還完全符合英語的讀音規則,簡直是翻譯守則“信達雅”的典範。
網路辭彙“笑而不語”被翻譯成了“smilence”,把smile(微笑)嵌進了silence(沉默)里,形神兼備。“動車”的翻譯則稱得上是“神來之筆”,網友們直接把它叫做“don"train”,don"t(不要)暗合“動”的發音,don"t和train(火車)加在一起,直接指出動車的速度不是一般的火車喔。
失去了聯想單詞會怎樣?
這些“中國式英語”不但符合中英文的雙重審美標準,還能將單詞翻譯出中國網民特有的幽默感,在原有的詞里加入新的意思。女秘書被翻譯成了“sexretary”,secretary(秘書)和sex(性)合二為一,暗示老闆和女秘書的曖昧關係。記者被翻譯成了“jokarlist”,即joke(笑話)和journalist(記者)的合成。這幾年的確曝出了不少記者寫不實報導或者學問不精鬧出笑話的,讓人看了會心一笑。“終成眷屬”則被翻譯成了“togayther”,together(一起)加上gay(同性戀)……這個內涵絕對夠深刻,豈止是一個單詞,簡直是一出百轉千回的《斷背山》,還真是“終成眷屬”。
潮是自創單詞的第一要義
中國辭彙這么多,翻譯出來去見外國人的辭彙要有代表性才好。所以網友們翻譯的可都是最新鮮火熱的中國熱詞。春節期間新聞報導了中國人組團到外國購物過節的事情,網友們立刻把這樣一群人翻譯成了“chinsumer”,Chinese和consumer合成,很明顯,中國的消費者嘛。去年紅了一整年的“偷菜”也進入被翻譯序列,vegetable(蔬菜)和steal(偷)一混搭,vegeteal意思自然很明顯了。偷菜已經是一種中國網路奇景了,老外當然得好好了解一下。此外網友們常用的“圍觀”和“情緒穩定”也有相應的翻譯版本,常見的網路辭彙一應俱全。這個源自網路的中國式英語相當之“潮”,要是有外國人有興致都了解一遍,基本上就能跟上中國網民跳躍而BT的思維了。
圍觀網友:I"msmilenced
這一批“中國式英語”並不是某一個人的創作,而是網友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最初的幾個“示範翻譯”出來之後,就有不斷補充新的翻譯進去,最終形成了一套中國式英語。這一套搞笑翻譯方法在網上不斷流傳,讓圍觀的網友們“膜拜不已”。網友“蘇軾的風”表示:“我差點就當真了。”還有學英語的網友對此提出了專業上的褒獎:“都不能說是惡搞了,真的很專業啊,從發音和合成的意思都沒有問題,很標準的翻譯。”更有惡搞者,直接用“笑而不語”的翻譯“smilence”作為回覆:“看完這些單詞,I"msmilenced,andemotionormal。”快報記者張潤芝
中國式英語辭彙表

-網路類
smilence=smile+silence=笑而不語
emotionormal=emotion+normal=情緒穩定
circusee=circus+see=圍觀
vegeteal=vegetable+steal=偷菜
-時事類
chinsumer=Chinese+consumer=在國外瘋狂購物的中國人
suihide=suicide+hide=躲貓貓
don"train=don"t+train=動車
shitizen=shit+citizen=屁民
-社會類
sexretary=sex+secretary=女秘書
togayther=together+gay=終成眷屬
divoice=divorce+voice=離婚宣言
animale=animal+male=男人天性
jokarlist=joke+journalist=記者

糾正策略

產生中國式英語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英漢語義上的誤解和句法結構的誤用。由於英語學習者在英語語言知識方面的有限性,錯誤地認為漢語和英語的各種因素都是相同的,只要把自己掌握的漢語各種表達方式轉換成英語的詞語就可以了。中英文化的差異值得學生們注意學習領會。中國的學生學英語,受母語影響而出現中國式英語並不奇怪,而是學習英語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而這也正是他們從不會英語到掌握英語的必經階段。那么,如何很快縮短這個過程並能熟練而正確地運用英語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糾正中國式英語。
1.強調辭彙基本功的訓練
英語基本辭彙是構建英語句子,形成話語的基石。要掌握英語,首先要有英語辭彙作準備,這是學生學會英語不可缺少的條件,這一點要充分重視。在學習英語單詞時,除知道基本詞意外,還要學會在語境中正確使用單詞,遇到一詞多義或同義詞的情況時,應注意其用法異同,通過查閱詞典學習例句,加深理解。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到詞組、短語之間的差異,弄清其意思後進行反反覆覆的練習,以求熟練掌握,並達到準確、靈活運用。

2.強調語法學習
語法是組詞造句的基本規則,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有很大的差異。英語的句子中,各句子成分擺放位置較漢語靈活,特別是狀語和定語的位置更是如此。中國學生面對著很多困難,語法概念模糊不清,或雖知道但不能熟練地運用,很容易在使用英語時出差錯,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從調查情況來看,學生學習英語出現語法錯誤,一方面是語法知識不夠,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學到了基本語法知識而不會運用或不能熟練運用,寫出來的句子錯誤很多。這說明學生並不是不懂語法規則,而是練得少。一些語法知識,必須經過反覆練習,得到消化,以至變成自己的東西,從輸入轉化為可理解的輸出。事實證明,只有這樣做才能加深對已學語法知識的理解,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克服中國式英語。

3.提高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
語言是交際工具,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學習者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容易,但正確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就顯得更加困難。因為我國英語教學是在非自然的外語情境中進行的,學生學習英語時受母語及中國文化的影響很重。因此,正確使用英語進行交際不僅要以語言知識和技能為基礎,還要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交際的場合和對象的具體身份、社會和心理因素等。為了克服或滿足上述要求,就必須培養學生的用語能力。在語言教學中應給學生創設情境,進行模仿對話,培養學生正確、流利的表達能力和語感能力。此外,還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通過閱讀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歷史、地理乃至人情風俗等方面的知識,以便深入理解其文化的內涵意義,真正認識並掌握英語自身的語言規律及其表達習慣,從而避免中國式英語的發生。

中國式英語現象是學生學習英語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過渡期。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關鍵問題是如何縮短這一過渡期。教師可針對性地採用兩手抓的方法,縮短這一過渡期。一是貫徹文化背景教學原則,進行中西方文化對比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化洞察力,加強學生對語言的社會文化含義了解,加深學生對語言本身的認識,正確理解和準確運用所學語言,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二是對這些中國式英語錯誤有一個較為科學的全面分析,與學生的“自創規則”相聯繫,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階段性,對症下藥,幫助學生加快“自我審視”的步伐,縮短這一本族語向目的語的過渡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