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
中文字起源於圖畫。在中文字產生的早期階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語素的意義直接發生聯繫。雖然每個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讀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號,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質不同。象形字的讀音是它所代表的語素轉嫁給它的。隨著字形的演變,象形字變得越來越不象形。結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語素在意義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聯繫。這個時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義,變成了抽象的記號。如果漢語裡所有的語素都是由這種既不表音也不表義的記號代表的,那么中文字可以說是一種純記號文字。不過事實並非如此。中文字有獨體字與合體字的區別。只有獨體字才是純粹的記號文字。合體字是由獨體字組合造成的。從構造上說,合體字比獨體字高一個層次。
最早刻劃符號起源於圖畫。
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安陽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么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複雜。
常用字
的、一、是、在、不、了、有、和、人、這、中、大、為、上、個、國、我、以、要、他、時、來、用、們、生、到、作、地、於、出、就、分、對、成、會、可、主、發、年、動、同、工、也、能、下、過、子、說、產、種、面、而、方、後、多、定、行、學、法、所、民、得、經、十、三、之、進、著、等、部、度、家、電、力、里、如、水、化、高、自、二、理、起、小、物、現、實、加、量、都、兩、體、制、機、當、使、點、從、業、本、去、把、性、好、應、開、它、合、還、因、由、其、些、然、前、外、天、政、四、日、那、社、義、事、平、形、相、全、表、間、樣、與、關、各、重、新、線、內、數、正、心、反、你、明、看、原、又、么、利、比、或、但、質、氣、第、向、道、命、此、變、條、只、沒、結、解、問、意、建、月、公、無、系、軍、很、情、者、最、立、代、想、已、通、並、提、直、題、黨、程、展、五、果、料、象、員、革、位、入、常、文、總、次、品、式、活、設、及、管、特、件、長、求、老、頭、基、資、邊、流、路、級、少、圖、山、統、接、知、較、將、組、見、計、別、她、手、角、期、根、論、運、農、指、幾、九、區、強、放、決、西、被、乾、做、必、戰、先、回、則、任、取、據、處、隊、南、給、色、光、門、即、保、治、北、造、百、規、熱、領、七、海、口、東、導、器、壓、志、世、金、增、爭、濟、階、油、思、術、極、交、受、聯、什、認、六、共、權、收、證、改、清、己、美、再、采、轉、更、單、風、切、打、白、教、速、花、帶、安、場、身、車、例、真、務、具、萬、每、目、至、達、走、積、示、議、聲、報、斗、完、類、八、離、華、名、確、才、科、張、信、馬、節、話、米、整、空、元、況、今、集、溫、傳、土、許、步、群、廣、石、記、需、段、研、界、拉、林、律、叫、且、究、觀、越、織、裝、影、算、低、持、音、眾、書、布、復、容、兒、須、際、商、非、驗、連、斷、深、難、近、礦、千、周、委、素、技、備、半、辦、青、省、列、習、響、約、支、般、史、感、勞、便、團、往、酸、歷、市、克、何、除、消、構、府、稱、太、準、精、值、號、率、族、維、劃、選、標、寫、存、候、毛、親、快、效、斯、院、查、江、型、眼、王、按、格、養、易、置、派、層、片、始、卻、專、狀、育、廠、京、識、適、屬、圓、包、火、住、調、滿、縣、局、照、參、紅、細、引、聽、該、鐵、價、嚴
造字原理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提到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有的造型。
指事: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註: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么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云:“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數量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北京國安諮詢設備公司漢字字型檔收入有出處漢字91251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範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台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的是《中華字海》,收字85000個。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準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台灣的“國家標準”CNS11643,共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但並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等少數環境使用。台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複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
字形讀音
(漢字書法):“國”這個字的筆畫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型;不同的字型,漢字的字形不一樣。
規整的字型(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一種方塊字,每個字占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占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上下結構,如“笑”、“尖”;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回”;複合結構,如“贏”、“斑”等。漢字的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是筆畫。
書寫漢字時,筆畫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漢字是多種方言的共同書寫體系,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中國大陸現今以國語作為標準讀音,國語的音節由一個聲母、一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1300多個音節。由於漢字數目龐大,因而有明顯的同音字現象;同時還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稱為多音字。這一情況在各種漢語中是普遍存在的。
漢字雖然以表意為主,但並非沒有表音成分,最常見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來詞的音譯,比如沙發。此外,還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詞,如一命“嗚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別是該國國內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國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線,比如“Bush”絕不能音譯成“不死”。
由於漢字本身不表音,自漢朝到20世紀漢字在數量上、寫法上雖有變遷,但無法看出發音的變化。必須進行專門的研究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漢朝之前,一個漢字發音為兩個音節,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類似今日的韓、日語。
漢字在日語中的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往往一個字有很多讀法,原因來自中國不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發音。
在朝鮮語中則大致為一字一音,沒有訓讀。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漢字使用國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浬”(海里)、“嗧”(加侖)、“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陸地區由於官方廢除已基本不使用,台灣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字型分類
書法可分為
楷書、行書、草書、隸書四大類
楷書又分正楷、行楷
行書又分行楷、行草
草書又分行草、狂草
另外篆書說是一種書法其實是一種漢字的演化分類的一種
不過篆書有它獨特的寫法所以也算是書法的一種
楷書又稱真書
是書法的基本功底
所以練習書法首先要練楷書
以楷書出名的書法家有:顏體、歐體、啟體、柳體等等
個有個的特色那要看你喜歡那一種書法體
書法特徵
中國的書法是關於中國文字表現的藝術,首先在於它是方塊字,它的點畫使轉、間架結構,形成了獨特的書體,所以它首先是一個形的問題。然後呢,中國書法從一開始就強調“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這裡講的可象之象,既包含著自然之象,也包含著人所創造的書體之象。從篆到隸,再到漢末魏晉的草書和楷書自身的法象,慢慢地獨立和豐滿,傳統的書論也總是以自然之象來比興書法的意像,那么這個自然之象的背後是什麼呢?是自然之神,是書寫者精神的應會,由此形成獨特的中國書法的美學傾向,形成一種如畫般的書寫特徵。這種獨特的美學傾向,這種強調自然之神與書寫者精神的應會,講大了,是形成民族的精神氣象;講小了,就是書寫者的精神氣象。所以中國書法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就是象,由於文字本身的縱橫有可象之象,帶出來的是書寫者的精神之象和民族的精神氣象。再接下來,書寫這個軟筆的表現,所發泄出來的是書寫者的氣質和情懷,它可以達到人與自然溝通相契,活化生命意向的作用,它達到一個很高境界的時候是心手相忘,書筆相忘,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個境是書藝所真正得以安頓的歸宗。所以中國人把書法作為人的一種內修的方式。因此書法使人心得到安頓的這樣一種東西,這種很高的東西,我們稱它為境。所以書法第一和形有關,第二和象有關,最高層次和境有關,達到高境,達到忘境,達到活境。
特點
中國的語言文字不同於世上任何其他國家,甚至比他們的衣著更為奇特。中國沒有字母,不要拼字,沒有文法,也沒有詞類;這個世界最古老、最優秀、人口最眾多的國家,竟然沒有這些困擾西方年輕人學習語文的麻煩東西,這實在令人驚奇。也許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的文字也有語尾變化、動詞變化、格、數、時態和語氣;但當我們一追溯到它的存在的時候,這些性質已不存在。每一個字可以做名詞、動詞、形容詞或副詞,這視它的上下文和語調而定。因為中國的語言只有400到800個單音語,而這些單音語必須要表現4萬個字,那么每一個語就有所不同。由於表現的形態和上下文可以增加這些音調,可以使每一個音調有好幾種用法;所以,一音可以代表69個字中的任何一個,Shi可以代表59個字,Ku可以代表29個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語言一開始就這樣的複雜,這樣的精微,這樣的簡潔。 中國的文字甚至比口語更奇特。從河南掘出的商朝古物顯示,上面所刻的文字,本質上與今天所用的一樣。所以,除了那一部份仍說古埃及語的埃及土人(Copt)外,中國人應算是說世界最古老語言的民族,而且中國的語言也是分布最廣的一種語言。我們從老子的一段話推知,中國人最早是用結繩來傳播音訊。後來,也許因為道士要畫符,陶工要在陶器上作記號,而導致成象形文字的發展。這些象形文字即那600個符號的原來形式,這些記號即今日中國書寫的基本單字。其中大約有214個部首,它們是構成幾乎所有單字的元素。如今的單字已變成極端複雜的符號,這是由於原先的象形文字再加上其他的形式進去,以便能特定出意義來,通常是用聲音來表示。不僅是每一個單字,有它自己的符號,即每一個概念,也有它自己的符號;有一個符號代表一匹馬,另外一個符號則表示“一匹腹部有白色的棕色馬”,另外一個則表示“一匹前額有白點的馬”。有些單字非常簡單,在一條直線上有條曲線,(即太陽在地平線上的意思)表示“早晨”的意思;日和月並起來表示“明”,口和鳥並起來,表示“鳴”;宀下面加女,表示“安”……
從某種觀點來說,這實在是一種原始的文字,經過極端的保護,才一直沿用到今天。它的缺點顯然多於優點。據說,中國人要花10年到50年才能熟諳這4萬個單字。但當我們了解到這些字不是字母,而是意思(ideas),且所指要花這么多時間才能精於運用這4萬個意思,或甚至這4萬個單字,我們認為我們用時間來與字數相較,實在是不公平、不正確。我們認為要精通這4萬個意思是需要花50年的。在實際套用上,一般中國人都能運用3000到4000個符號,它們可以從這些符號的部首,很快的就可以學會。這種文字——只表現意思,不表現聲音——最明顯的好處是,韓國人、日本人與中國人一樣,很容易了解其意義,而成為遠東地區的一種國際文字。中國方言之多,達到了彼此不能互通聲息,而其文字則全國上下統一,每一個的念法各地不一。
中國這種一統文字的好處,不但可以從空間看出,亦可從時間獲得明證。中國文字歷經幾千年,並沒有什麼改變,但是從文字而分出的口語,則達幾百種以上。兩千年前用這種文字寫成的中國文學,雖然,我們不能確知這些古代的作家怎么讀,怎么說這些文字,但到今天,只要識字的人,都可以看得懂。雖然處在這種不斷的創新和變遷的方言下,中國文字的持久不變,保存了中國的思想和文化,同時,對於保守主義也產生了極大的保護力量;古老的思想仍然在舞台出現,雕塑了青年人的心。中國的文化就是中國文字的象徵:它在變化和成長中保持的統一,它的深邃的保守主義,以及它的舉世無雙的連續性。
這種書寫的系統乃是一種極高智慧的成就。在幾百個部首加上1500個顯著的符號,即可包羅整個世界的事物、活動和性質,在它們的完整形式下,它們可以代表在文學上和生活上的所有思想。我們可不要深以為我們那種千變萬化的語文,會優於這種顯然是原始形式的文字。17世紀的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tz,1646-1716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和現代的羅斯(Sir Donald Ross)都曾夢想有這么一種文字元號的系統,這種系統能獨立於口語中,超越了國家、時間和空間的差異分歧,因此,能在不同的民族中,表現相同的思想,走上互相了解的途徑。但是,如此精確的這種符號的語言,在已歷經了幾千年,並有全世界1/4 以上的人民正在用的這種文字,已經存在於遠東。總之,這種東方的文字是合乎邏輯的,值得發揚的:世界上其他各國應當一起來學中國語文。
書法家
魏晉南北朝:曹操鍾繇王羲之 王獻之王徽之索靖衛恆衛夫人 謝安王珣薄紹之 蕭思話蕭衍王薈王僧虔王志王慈羊欣
隋唐五代 :智永賀知章張旭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李邕徐浩懷素孫過庭柳公權楊凝式
宋遼金:李建中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蔡京歐陽修林逋趙佶薛紹彭白玉蟾朱熹張即之吳琚文天祥
元代 趙孟頫楊維楨鮮于樞倪瓚鄧文原康里巎巎饒介馮子振張雨柯九思
明代: 董其昌王鐸文徵明祝允明徐渭王寵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陳淳陳獻章陳繼儒陳洪綬 憨山蔡羽唐寅米萬鍾莫是龍沈度沈粲宋克孫慎行釋擔當文彭解縉邢侗姚綬張弼
清代:傅山八大山人伊秉綬金農鄧石如何紹基吳昌碩顧炎武石濤宋曹查士標鄭簠包世臣巴慰祖陳鴻壽鐵保莫友芝張照周亮工高鳳翰鄭燮汪士慎 李鱓黃慎梁巘劉墉王文治錢灃萬經龔賢丁敬黃易趙之謙翁同龢翁方綱吳讓之徐三庚吳大徵沈曾植曾國藩張裕釗俞樾楊守敬姚鼐蒲華康有為譚嗣同梁啓超
意義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以不同的風貌反映出時代的精神,藝術青春常在。流覽歷代書法,"晉 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軌跡,我們清淅地看到他與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書法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寶,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書法藝術最典型的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的優秀,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民眾基礎和藝術特徵。 書法藝術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睞。
中國書法史的分期,從總的劃分,可將唐代的顏真卿作為一個分界點,以前稱作"書體沿革時期",以後稱作"風格流變時期"。書體沿革時期,書法的發展主要傾向為書體的沿革,書法家藝術風格的展現往往與書體相聯。風格流變時期的書體已經具備,無須再創一種新的字型。於是書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張,"書體"已經固定,而"意"是活的,這就進一步加強了作者的主體作用
賈盛強原創歌曲
《中國字》是2013快樂男聲熱門選手賈盛強在2010年快樂男聲的參賽原創歌曲。
來自四川樂山的90後男孩是快男成都唱區不可多得的一位原創歌手,長相娃娃臉的賈子胥除了原創,聲音也是娃娃音,因此被媒體評價為“男版曾軼可”。對此,賈子胥表示自己的聲音是天生的,並沒有可以模仿,而他本人也非常喜歡曾軼可的音樂。參加快男比賽,從海選到預選賽以及上周的晉級賽,賈子胥一直都堅持演唱自己的原創歌曲,特別是《中國字》給人印象極為深刻。賈子胥透露《中國字》是09年建國60周年的時候自己特意創作的,“當時發現內地已經有了《中國人》、《中國話》、《中國娃》等歌曲,但卻沒有一首歌頌漢字的《中國字》,所以就創作了這么一首歌曲。”賈子胥調皮的說到。賈子胥的《中國字》經過電視播出後,其參賽視頻迅速在網路轉載,琅琅上口的旋律備受大家喜歡,連“毒舌”評審巫啟賢對賈子胥的原創也給予了極力肯定,不過也調侃到他的歌曲和形象更適合兒歌路線。
歌詞
從前 在九百多年以前
有個祖先
他的名字叫做畢升
發明了 活字印刷術
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時間 公元就這個年 變遷
湧進很多洋貨 有人
學了ABC 就忘了祖先
規規矩矩方方正正塊字兒
中國五千年記錄龍的方式
規規矩矩方方正正塊字兒
先生教的字兒我們最戀字兒
堂堂大中國擁有多少感動事兒
溫柔慈祥是母親的樣子兒
泱泱大中華留傳這么一句話
一清二白做人 堂堂正正說話
規規矩矩方方正正塊字兒
中國五千年記錄龍的方式兒
規規矩矩方方正正塊字兒
先生教的字兒我們最戀字兒
善良的中國人堅強的中國人勇敢的中國人多少結晶
驕傲的現代人無知的有些人有誰能夠理解我的心情
厚道的中國人勤勞的中國人睿智的中國人都很謙遜
漂亮的中國字兒可愛的中國字兒千年的中國字兒喔
方塊字兒
我愛中國字兒
歌手簡介
賈盛強,曾用名賈子胥,四川南充人。2010年參加湖南衛視舉辦的《快樂男聲》重慶加油站的比賽,在8進5中被淘汰。2013年改名後的賈盛強再戰“快樂男聲”廣州唱區,比賽中演唱原創歌曲《平方根》、《姐姐》、《巴了吧爸爸》而迅速走紅,已晉級全國10強。
中文名: | 賈盛強 |
別名: | 賈子胥、小強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族 |
出生地: |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 |
出生日期: | 1989年2月22日 |
職業: | 女鞋銷售員、歌手 |
畢業院校: | 樂山師範學院音樂學院 |
代表作品: | 《平方根》《姐姐》《陌上寸草》《巴了吧爸爸》 |
主要成就: | 2010快樂男聲重慶加油站8強 |
2013快樂男聲廣州唱區10強 | |
2013快樂男聲全國10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