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

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

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簡稱“陸態網路”),是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利用衛星觀測等多種高科技手段,監測地殼的微小運動,將為地震監測、大地測量、氣象預報和地球科學研究等提供基礎的科學數據。這個項目是截至2012年世界上性能指標最先進的三大地殼運動觀測網路之一。

簡介

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分布

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簡稱“陸態網路”)是以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NSS)觀測為主,輔以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人造衛星雷射測距(SLR)等空間技術,並結合精密重力和水準測量等多種技術手段組成。

中國陸態網路是“十一五”期間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由中國地震局牽頭聯合解放軍總參測繪導航局、中國科學院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氣象局、教育部等6部門共同建設。

建設

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總投資五億多人民幣。

2006年10月立項,

2007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

2011年12月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2012年3月2日在北京通過國家驗收,其已建成由260個連續觀測和2000個不定期觀測站點構成的、覆蓋中國大陸的高精度、高時空解析度和自主研發數據處理系統的觀測網路。

原理

如同給人做心電圖,要在手臂、腳踝等處夾上夾子採集數據一樣,科學家們在全國選擇260個連續觀測和2000個不定期觀測站點,將儀器設備打樁植入地下採集信息,結合衛星觀測等高科技手段,監測地殼的微小運動,為大地不斷做“體檢”,從而為地震預測研究以及地殼運動監測等提供堅實的科學數據。

套用

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基站分布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基站分布

主要用於監測中國大陸地殼運動、重力場形態及變化、大氣圈對流層水汽含量變化及電離層離子濃度變化等,為地震預測、空間天氣等科學研究提供基礎資料和產品服務,同時兼顧國土測繪、大地測量和氣象預報等綜合套用。
陸態網路還將廣泛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諸多領域:為公路、鐵路、航運提供導航服務;為精準農業、採礦、石油勘探、環境管理與研究、保險、電力、通信、建築、公共安全監控、突發事件應急回響和災害緊急救助等提供服務;加速中國衛星導航定位產業化發展。

影響

中國陸態網路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具有高精度、高解析度、連續動態監測功能的多用途、開放型和數據資源共享的國家地球科學綜合觀測網路正式建成並投入運行。專家稱,它與美國PBO(板塊邊界觀測計畫)和日本GEONET(地球觀測網系統)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成為世界上性能指標最先進的三大地殼運動觀測網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