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桂林市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桂林市委員會(簡稱民革桂林市委)是民革的地方組織。 1953年9月13日,由籌備委員會組織召開第一次全體黨員大會,選舉產生民革桂林市第一屆委員會,迄今已到第十一屆。 1956年,民革桂林市委員會的黨員由成立之初的24人達到107人。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於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所創建,並於1956年、1958年、1979年、1983年、1988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召開了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民革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振興中華、統一祖國大業中努力奮鬥,竭誠奉獻。目前民革在全國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台灣、西藏外)建立了省級組織,建有地市級組織270多個,基層組織3400多個,擁有黨員65000多人。民革歷屆主要領導人為宋慶齡(名譽主席)、李濟深、何香凝、朱蘊山、王崑崙、屈武、朱學范、侯鏡如(名譽主席)、孫越崎(名譽主席)、李沛瑤,現任中央委員會主席為何魯麗。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桂林市委員會(簡稱民革桂林市委)是民革的地方組織。
1951年5月,民革廣西省分部籌備委員會派萬仲文,秦宗晉、謝劭安、盧象榮、黃昶芳5位黨員為民革桂林市支部籌備委員會委員,開展發展黨員、組建機構等工作,在中共桂林市委的領導和市委統戰部的幫助下,經過4個多月的努力工作,使桂林的民革黨員發展到24人,並於1951年9月1 2日召開全體黨員會議,正式宣布成立民革桂林市支部籌備委員會,推選萬仲文為支部籌備委員會召集人。籌委會成立後,按照民革中央關於發展組織的通知,積極開展組織發展工作。至1953年9月,桂林民革黨員人數已發展到53人,組建了支部籌委、廣西大學、市政府、市稅局、工商、文教等6個支部,成立民革桂林市委的條件已成熟。1953年9月13日,由籌備委員會組織召開第一次全體黨員大會,選舉產生民革桂林市第一屆委員會,迄今已到第十一屆。
籌委會成立以來,桂林民革黨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全國人民一道積極地參加了當時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思想改造和“三反”、“五反”運動。在國家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過渡時期,民革桂林市委帶領黨員積極參加國家重大政治活動,加強學習和思想改造,努力使黨員和所聯繫人士儘快脫離舊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並積極鞏固和發展組織。1956年,民革桂林市委員會的黨員由成立之初的24人達到107人。1957年“反右”擴大化和1966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民主黨派遭受到較大衝擊,1966年10月,桂林市各民主黨派停止活動。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民主黨派陸續恢復正常組織活動。1979年2月民革桂林市委會臨時工作小組成立,1980年4月、1984年8月、1988年11月、1992年1月、1996年8月、2001年8月和2006年6月,分別召開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次全體黨員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屆委員會,各屆委員會帶領全體黨員努力學習,在思想上適應新時期的要求,堅持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以促進祖國統一為重點,開創了桂林民革工作的新局面。如積極開展諮詢服務、社會辦學、支邊扶貧、書畫文化交流等。並於1980年創辦桂林市友誼業餘學校,為桂林市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由於辦學成績突出,先後得到《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團結報》、《人民教育》、《廣西日報》、《桂林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桂林電視台等多家媒體的報導及好評,並分別榮獲市教育局、市政協、自治區政協、民革中央授予“社會力量辦學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此外,民革桂林市委注重發揮黨員優勢,積極做好民族團結工作,於2000年還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民族團結先進單位”殊榮。
近年來,民革桂林市委認真履行職能,積極致力於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在組織內部開展“一支部一提案,一黨員一建議”和“創優爭先”活動,支部和黨員每年提交的提案或建議均在百件以上,並逐年遞增。民革桂林市委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根據這些提案和建議整理後通過黨員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交到各級“兩會”和上級民革組織,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如《在當前經濟改革大潮中我市廠(場)辦校的境況和走向》、《關於建立桂林市水稻優質谷種基地項目的建議》、《加快‘世界遺產’申報工作,確立桂林灕江國際品牌地位》《積極引導,加強管理,促進“農家樂”健康發展》、《加強城市整體形象宣傳,提升桂林品牌地位》、《改變傳統的山羊養殖方式,促進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和山羊養殖業協調發展》等20多件提案先後獲得市級或自治區級優秀提案。
截至2007年7月底,桂林民革有疊彩、秀峰、象山、七星四個總支、20個基層支部,共有黨員462人。在桂林市經濟、社會大發展的同時,桂林民革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取也取得新的成果。黨員中現有各級人大代表3人,其中全國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常委1人;各級政協委員60人,其中自治區政協委員5人(含常委1人),市政協委員20人(含副主席1人、常委1人),縣(區)政協委員35人(含縣區政協副主席2人);擔任副縣長1人。
當前,新一屆的領導集體,在中共桂林市委和民革中央、民革廣西區委的關懷和領導下,積極開展“堅持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搞好政治交接”教育活動,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六大精神,決心和全市民革黨員一道,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精神和老一輩的優良傳統,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為桂林市三個文明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獻策出力,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鬥。
《桂林民革》是民革桂林市委會內部發行的機關報。
民革桂林市委現駐八桂路機關辦公大院,內設: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聯絡部、調研室等部門。
民革桂林市委會歷屆主委為:
第一屆:萬仲文;第二屆:萬仲文;第三屆:李晉階;
第四屆:李晉階;第五屆:萬仲文;第六屆:賀熾凡;
第七屆:王玉梅;第八屆:王玉梅;第九屆:李世榮;
第十屆:李世榮;第十一屆:李世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