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劉峰介紹,國家深海基地是中國大型深海裝備業務化運行的支撐基地,也是繼俄羅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深海技術裝備支撐基地。除了碼頭等海域工程,國家深海基地還將建設大型試驗水池、深海裝備維修維護車間、潛航員培訓設施、遠洋通信指揮設施等陸域工程。
國家深海基地包括9個功能區,即碼頭作業區、裝備維護維修區、潛航員訓練區、綜合科研辦公區、科研儀器海上試驗場、WHF水聲通信設施區、港口燈塔導航及大洋通信岸台區、學術交流科普區和生活區,將是多功能、全開放的國家級公共平台,為開展深海科學研究、深海資源調查提供全方位服務。
據了解,國家深海基地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5億多元,占地390畝、用海約1000畝,預計2014年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設和竣工驗收,2015年投入使用。規劃中的國家深海基地還將建設深海科普教育館,成為對公眾開放的深海科普教育基地,使普通百姓有機會乘坐“蛟龍”號下潛。
國務院於2007年1月批准建立國家深海基地,2010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國家深海基地將在青島市所轄即墨市鰲山衛鎮東南部建設,項目建成後,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將正式“入駐”。
連結
國家深海基地項目批准征地面積390畝,徵用海域62.7公頃,總建築面積24526平方米,暫時計畫項目一期總投資4.95億元。基地進行一次規劃,分兩期實施,第一期完成包括碼頭在內的基本建設,具備業務化運行能力;第二期完成工作母艦等在內的全部基礎建設並投入業務化運行。
據介紹,中國深海事業起步較晚,占有國際海底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種類以及深海資源的開發與存儲與西方已開發國家有較大差距。中國建立深海基地,在近期可以充分整合國內現有資源,較好地解決目前一些重大深海技術裝備由於缺乏統一管理而造成的使用效率低和閒置不用的問題;從長遠來看,深海基地有利於凝聚各方力量,孵化深海產業的關鍵技術,推進深海技術的開發。
深海是指1000米水深以上的海域,包括不屬於任何國家管轄範圍的絕大部分國際海底區域和一部分國家管轄的海域。國際海底區域面積約2.517億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積的49%,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這一區域蘊藏的豐富資源是全人類共同繼承的財產,由國際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類管理。
目前,人類已經認識和發現的國際海底區域資源主要包括,分布在水深4000米至6000米海底的多金屬結核,可開發潛力總量達700億噸;天然氣水合物約1.8×1016立方米至2.1×1016立方米,總量大約相當於全世界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