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性戀史

中國同性戀最早的起源可由華夏族的始祖黃帝說起。

古代同性戀歷史

中國同性戀最早的起源可由華夏族的始祖黃帝說起。清朝的紀昀(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雜說稱孌童始黃帝,殆出依託。”他一方面提到了同性情慾始於黃帝的說法,另一方面又認為此說是基於依託古人 的習慣,不足為據。此外,由於至今仍無法證實黃帝是否存在過,連帶的也讓此說的可靠性更為降低。但不論如何,同性戀依然是自古皆然的現象,以世界各地的同性戀發展史而言,中國同性戀的起源也必然可以上溯至很久以前。

在《尚書》的〈商書.伊訓〉中,伊尹曾提到了“三風十愆”,亦即三種惡劣的風氣及其包含的十項罪過,而其中的一愆就是“比頑童”,而到了《逸周書》中更是有“美男破老,美女破舌”的說法,將男風與女色並列在一起,可見自商周時期以來,時人就開始關注男風所造成的問題了。

春秋戰國

春秋時期思想開放,同性戀被普遍接受。獻公“欲伐虞,而憚宮之奇存。苟息曰:《周書》有言,美男破志。乃遺之美男,教之惡宮之奇,宮之奇以諫而不聽,遂亡;因而伐虞,遂取之”。

兩漢

《漢書·佞幸傳》記載:“高祖時則有籍孺,孝惠時則有閎孺,此二人非有才能,但以婉佞貴幸,與王同臥起。”

漢成帝有寵臣張放,史稱:“與上臥起,寵愛殊絕。” 漢哀帝有寵臣董賢,有一天,漢哀帝醒來後要去上早朝,發現袖子枕在董賢身下,哀帝不忍驚醒董賢,便揮劍將衣袖斬斷。從此“斷袖之癖”就成了同性戀的別稱。

魏晉南北朝

《北史·魏·彭城王韶傳》說:“勰孫韶至北齊襲封,後降為縣公,文宣帝(高洋)嘗剃韶鬢須加以粉黛,衣婦人服以自隨,曰:‘以彭城為嬪御。’”

沈約《懺悔文》稱“愛始成童,有心嗜欲。分桃斷袖,亦足稱多。此實生死牢阱,未易洗撥。”

《世說新語》第十九記載山濤之妻窺視嵇康和阮籍同床共睡的行為。

明朝

公安三袁之一的袁中道“分桃斷袖,極難排割,自恨與沈約同病”“因少年縱酒色,致有血疾。見痰中血,五內驚悸,自嘆必死。及至疾愈,漸漸遺忘,縱情肆意,輒復如故。”

毛奇齡《明武宗外記》:“宮中六局者,有尚寢者,司上寢處事,而文書房內官,每記上幸宿所在及所幸宮嬪年月,以俟稽考;上悉令除卻省記注,掣去尚寢諸所司事,遂遍游宮中,日率小黃門為抵蹋麴之戲,隨所駐輒飲宿不返,其入中宮及東西兩宮,月不過四五日。”

蔣瑞藻《小說考證》載嚴嵩之嚴世蕃熱戀歌童金鳳,“晝非金不食,夜非金不寢”。

鈕琇《觚剩》提到明代書生吳生和姜郎搞同性戀。

謝肇浙在《五雜俎》稱:“衣冠格於文網,龍陽之禁,寬於狹邪,士庶困於阿堵,斷袖之費,殺於纏頭,河東之吼,每末減於敝軒,桑中之約, 遂難偕於倚玉,此男寵之所以日盛也。”

張獻忠以李二哇為其嬖僮。黃得功將其生擒,笑謂:“聞賊夜臥汝腹上,本鎮亦能撫汝,何不速降?”李二哇絕食而死。

清朝

鄭板橋在《板橋自敘》中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余好色,尤喜餘桃口齒,椒風弄兒之戲。”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韋公子》、《念秧》等篇目均屬於同性戀故事:“一日過西安,見優童羅惠卿,年十六七,秀麗如好女,悅之,夜留繾綣”、“久之,少年故作轉側,以下體昵就仆,膚著股際,滑膩如脂,仆心動,試與狎。”

近代同志運動

重慶同志群體支持同志婚姻法立法

重慶同志群體支持同志婚姻法立法(二)

重慶同志群體支持同志婚姻法立法(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