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史地四字經》編輯推薦:為中國史地而寫,為改革開放高歌。中國第一部內容豐富的史地四字經。
作者簡介
車朝潔,廣東陽江市人,1947年生。他種過田,當過教師,任過陽江市一中校辦工廠廠長,經過商,現專職從事文學編寫工作。自小多磨難,歷盡坎坷。勤奮好學,酷愛文學藝術,曾主編出版過《寫作描寫辭典》一書,寫有很多詩歌和文章,常與詩相伴,吟作自樂。人生的風雨歷程煉就他特殊的堅韌品格。他胸懷寬廣、豪爽俠義、剛直善良、豁達樂觀、善於交際、愛護同志,有濃郁的人情味和替他人著想的品德和情操,他在事業上努力拚搏、自強不息、勇於進取,是一個生活的強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可愛的祖國,偉大的民族
[解說]
一 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
二 燦爛的文化藝術
三 文化遺產
1.南北運河
2.萬里長城
3.北京故宮
4.秦始皇陵
5.華夏都邑,東西二京
6.北京天壇
7.平遙古城
8.蘇州園林
9.麗江古城
10.北京頤和園
11.孔廟、孔府、孔林
12.布達拉宮
13.敦煌莫高窟
14.龍門石窟
15.大足石刻
16.五方五佛
四 疆域、地理概況
五 資源
1.自然資源
2.土地資源
3.水資源
4.能源資源
5.礦產資源
6.植物資源
7.動物資源
六 江河湖海
1.長江、黃河
2.珠江
3.黑龍江
4.塔里木河
5.淮河
6.海河
7.五湖
8.杭州西湖
9.喀納斯湖
10.鏡泊湖
11.納木錯湖
12.洱海
13.渤海
14.黃海
15.東海
16.南海
17.白洋淀
18.長白山天池
19.天山天池
七 島嶼海岸341.台灣島
2.澎湖列島
3.北戴河
4.崇明島
5.舟山群島
6.海南島
7.雷州半島
8.潿洲島
9.大嵛山島
10.鼓浪嶼
11.蓬萊閣
八 高原山峰
1.青藏高原
2.喜馬拉雅山脈
3.黃土高原
4.雲貴高原
5.陝北高原
6.內蒙古高原
7.帕米爾高原
8.泰山
9.華山
10.衡山
11.恆山
12.嵩山
13.五嶺
14.黃山
15.廬山
16.峨眉山
17.武當山
18.九華山
19.武夷山
2.五台山
21.六盤山
22.青城山
23.太白山
24.喀喇崑崙山
25.貢嘎山
26.梅里雪山
27.博格達峰
九 森林草原
1.大興安嶺
2.西雙版納
3.張家界
4.神農架
5.四川臥龍
6.內蒙古草原
7.呼倫貝爾草原
8.錫林郭勒草原
9.壩上草原
10.伊犁草原
十 平原沙漠56
1.東北平原
2.華北平原
3.長江中下游平原
4.巴丹吉林沙漠
5.鳴沙山
十一 盆地峽谷
1.四川盆地
2.柴達木盆地
3.塔里木盆地
4.準噶爾盆地
5.雅魯藏布大峽谷
6.怒江大峽谷
7.虎跳峽
8.長江三峽
十二 奇觀·奇景
1.桂林風景
2.吉林霧凇
3.路南石林
4.錢江涌潮
5.梵淨山
6.武陵源
7.香格里拉
第二章 中國古代史
[解說]
一開天闢地二三皇五帝三遠古人類
第三章 中國歷代王朝興衰史
[解說]
1.夏朝
2.商朝
3.周朝
4.秦朝
5.西漢
6.新朝
7.東漢
8.三國
9.西晉東晉
10.南北朝
11.隋朝
12.唐朝
13.五代十國
14.北宋
15.遼
16.西夏
17.金
18.南宋
19.元朝
20.明朝
21.清朝
第四章 中國近代史
[解說]
781.中英鴉片戰爭
2.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3.第二次鴉片戰爭
4.辛酉政變和洋務運動
5.19世紀中後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
6.甲午中日戰爭和民族危機的加深
7.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和戊戌變法
8.義和團運動
9.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
10.清政府的“新政”和各地的武裝起義
11.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12.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鬥爭
13.民族工業短暫發展和軍閥割據紛爭
第五章 中國現代史
[解說]
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
2.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中國工人運動掀起新高潮
3.黨的二大、三大和四大
4.五卅運動和農民運動的開展
5.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北伐戰爭的勝利
6.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黨的五大
7.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蔣介石鎮壓革命
8.國民政府統治的加強,南昌起義
9.“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
10.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井岡山會師
11.黨的六大,古田會議
12.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
13.“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
14.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15.西安事變
16.神聖抗戰的開始
17.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統治
18.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19.共產黨堅持敵後抗戰
20.大生產運動,延安整風運動
21.抗日戰爭的勝利
22.全面內戰的爆發
23.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
24.蔣家王朝的覆滅
第六章 中國當代史
[解說]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2.開國大典
3.全國大陸的解放和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
4.抗美援朝
5.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
6.“三反”、“五反”運動
7.國營經濟的建立和國民經濟的恢復
8.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第一個五年計畫
9.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0.高饒事件,“三大改造”
11.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黨的八大
12.整風反右
13.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
14.廬山會議,七千人大會
15.文化大革命動亂的十年
16.中美關係的緩和和中日建交
17.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
1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19.改革開放的最初“試驗”
20.黨的十二大
21.全面改革綱領的制定和實施
22.黨的十三大
23.治理整頓
24.經受考驗,打破“制裁”91
25.鄧小平南方談話,黨的十四大
26.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
27.鄧小平逝世,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28.對台工作“八項主張”與反對“台獨”的鬥爭
29.黨的十五大
30.應對亞洲金融危機
31.抗擊特大洪水
32.取締“法輪功”邪教活動
33.抗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我駐南使館的鬥爭
34.國有企業改革攻堅
35.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36.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37.“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黨的十六大
38.抗擊“非典”,提出科學發展觀
39.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和諧社會
40.開創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新局面
41.堅持和平發展,推動建設和諧世界
42.黨的十七大
43.戰勝南方地區低溫雨雪冰凍災害
44.抗震救災,眾志成城
45.黨的十八大
第七章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附錄我的父親車朝潔後記參考書目
後記
附錄1
我的父親車朝潔
在《中國史地四字經》即將出版的時候,我懷著無限激動的心情,代表我兄車福星、弟車耀宗和妹妹車春苗的心意,拿起筆醮著摯愛來寫我的父親——他的經歷既是一個人的生活史,又是一部濃縮了的社會史,他差不多與新中國同齡。我的父親,是中國千百萬普通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他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祖國大地上千萬蒙冤受難的同齡知青的一個縮影。它印記著父輩前半生難忘的足跡,實錄著父輩艱辛曲折的人生歷程。由於篇幅有限,我只能略寫。這對於我們——年輕而未曾經歷滄桑的我們,是深有教育意義的。
把苦酒,潑在我們的身後!把甘露,灑向我們的前頭……
我的父親車朝潔是我們最敬愛的,他的前半生,在各職各業摸爬滾打,已經輾轉了三十多個春秋。期間,極少是鋪著鮮花的坦途,而大多是風吹雨打的顛簸和艱辛!我的父親,1947年出生於一個極偏僻的山清水秀的南坑村的一個革命堡壘戶的家庭里。在解放初期,由於歷史的誤會,剛滿四歲的他已父母雙亡,淪為一個孤兒,幼年喪失父母,這是多么慘痛的人生悲劇啊!這個悲痛是無法補救的!時代和命運把赤條條的我父親交給了其姐夫、姐姐(我的姑丈和大姑)養育。在土改複查期間,是黨的“實事求是”政策,給家庭恢復了名譽,當地政府連年免費培養他讀書……但,好景不長,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極“左”路線剝奪了他繼續升學深造的機會,把他壓縮回原來養育過他的地方——下旱地村姐姐家裡務農,接受“再教育”。在祖國大地上多災多難的年頭,他不但經受了繁重的體力勞動的磨鍊,而且飽嘗了世族的欺凌和連續不斷的批鬥,使他幼小純潔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創傷和痛苦。特別是在他結婚不滿兩個月的時候,橫掃一切的“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了,那些“左”得出奇的動物給他加上了莫須有的罪名,他不但在政治和經濟上遭受到逼害,人身也慘遭折磨和摧殘,有幸母親立場堅定,與父親有風雨同舟的情誼,避免了一場家散人亡的慘劇。當時,我的父親在感嘆之餘,題了一首讚美我母親的詩句:“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情誼,是人世間最可寶貴的東西”。因此又招致無休無止的批鬥!在我開始懂事時,我父親還是在農村種田,我永遠不能忘記,在那2至3角錢勞動日值的年頭,他和母親每餐寧可吃那照得著人影的稀粥,或吃那些用糠皮熬成的漿液,或吃蕉頭和野菜,都要把僅有的一點大米飯留給我們吃飽。父親經過了浮腫——消瘦——再浮腫——再消瘦的惡性循環,出工時肩上扛一把鐵鋤都顯得十分的吃力。每當我看著他又黑又瘦的赤著的上身汗流浹背收工回家的時候,我幼小的心靈上充滿了無限的辛酸和憂傷!淚水無聲地在我眼眶濕潤了……然而,我的父親從沒叫過苦,他每天早出晚歸,忍辱負重,像牛一樣默默地為社會創造著財富……那艱苦的生活、繁重的農業勞動、加上那無休無止的政治運動,把他折騰了十三年!磨鍊了十三年!他當時這樣寫道:“……我感謝這片生養過我的土地。雖然她不盡人意,讓我飽嘗酸甜苦辣的滋味,讓我痛苦,可是她畢竟磨鍊和豐富了我的人生,教會我如何真正去生活”。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的父親獲得了新生!他的心情是多么激動啊!他要傾其全部的熱能,澆注在黨的教育事業上!他要把以前失去的時間奪回來!他一面忘我地工作,一面刻苦地自學。他寫有很多詩歌和文章,謳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大寫城鄉變化的新面貌……我的父親,他種過田,當過教師,任過陽江市一中校辦工廠廠長,經過商,現專職從事文學編寫工作。逆境和經歷豐富了他的才能,磨鍊出他的特殊的堅韌品格,造就他自強不息、努力拚搏、勇於進取的人生,孕育他愛護同志和親友、充滿濃郁的人情味和替他人著想的品德和情操。他寧可自己省吃儉用,都要幫助和照顧別人。正是由於他這種良好的品格,很多朋友都願意同父親交往相處。在《我的心裡話》中,父親坦然地自述:“偉大的時代賜給我強盛的生機和活力,我所前進的每一步,都是在同志和親友的支持、幫助下而取得的。我深愛著我的同志和親友,我要把一切貢獻給社會,報答支持和幫助過我的人;面對有限的人生,我願點燃生命的火把,努力跋涉,多為人謀,以善以誠待人。”這發自內心肺腑的話,感情是多么樸實和真摯啊!這一切,都是我父親行動的寫照。
我的父親,他酷愛文學藝術,工余飯後常與詩相伴,吟作自樂,亦常與書為伴。我真是佩服父親驚人的恆心和毅力!他於1997年底出版了《寫作描寫辭典》之後的第4年(2001年),就開始寫這部《中國史地四字經》,一共陸陸續續地寫了10年時間,這真可謂是“10年磨一劍”!當我看到已經過父親數次整理、重抄寫了6次將近40萬字且抄寫得非常工整的書稿時(他不懂用電腦打字),我實在為之感動!他為此書的寫作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他夜以繼日地在寂寞中擠出生命的汁液爬格子,簡直是到了廢寢忘餐的境界!今天此書終於出版了,這是父親10年來辛勤工作的結晶。真是“功夫不負有心 ”!這是一種非常艱苦的腦力勞動!這種勞動是崇高的。
我的父親,他最重視智力投資,寧可省吃儉用或向朋友周濟都要供給我們讀書。現在,我和哥哥、妹妹已大專畢業了,弟弟又中專畢業了。大家都已成家立業,在這過程中,他付出了多么大的代價啊!他經過了多少艱難的跋涉!父親啊,您曾幾易其居,歷盡艱辛,輾轉奔波,執著地追尋一條適合於我們發展的道路——您走過了泥濘驛路,穿過了羊腸曲徑,翻過了道道山關,越過了重重險阻……那是一條條崎嶇曲折、荊棘叢生的隘途棧道!回首眺望,驚心動魄!現在,終於把這一切拋在後面!它仿佛金光閃閃的金鍊子,一下子串起了我多少回憶的珍珠,在我的思想上開拓出一片斬新的天地!今天,您帶領我們已開創了新的生活。父親,您今年已經60多歲了,您應該在家和母親一起安度晚年了,但,您仍然還在繼續努力拚搏著……
我應該感謝父親,他以前在極困難的環境中維持我們大家庭的生活,在極困難的環境中培養我們成材;他教給我們與困難作鬥爭的勇氣和力量,教給我們好的思想,教給我們做人的一切……,使我們在清貧的生活中從未感到過困難,從未被困難嚇倒,劬勞之情,真是有筆難宣啊!
我愛我的父親,愛他那泥土般的渾厚,愛他那海濤般的激情,愛他那博大的胸懷,愛他那剛直善良、永遠樂觀的爽朗個性;更愛他那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勇於進取的精神。他幻想與實幹兼備,豪放與深藏互補,精明與寬厚同在,衝動與堅韌並存——這就是我的父親的特殊品格,這是我們家庭中最可寶貴的財富!
車重慶
2012年8月8日
序言
序
2012年7月,經省一位領導介紹,我認識了車朝潔同志。他待人恭敬,談吐爽朗,是一個和藹可親且很有文化修養的人。
他拿出書稿——《中國史地四字經》給我看,想請我給這本書作序。我反覆閱讀,愛不釋手。這本書的每章前面每句均四言,後面相應有簡明解說,文筆簡潔、音韻諧美。本書首先全面記述我們偉大的祖國古代碩果纍纍的科技發明創造、燦爛的文化藝術及文化遺產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諸多方面;作者以深情的筆調讚美祖國壯麗的河山,如帶你親臨其境;接著分別簡述中國古代史、中國歷代王朝興衰史、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她是一部簡明的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史,書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特別謳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闡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真不愧是一部偉大的愛國主義史詩!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她語言優美、詞藻華麗又樸實,通俗而不失高雅,朗朗上口,使讀者百讀不厭,易誦易記。
本書尤其適合學生學習歷史之用。要想學好歷史,首先要對歷史讀物感興趣,又要牢牢地記住歷史;本書又是廣大黨員、幹部、民眾和青少年進行黨史學習的好教材。
這本書是車朝潔同志花了整整十年的心血陸陸續續地寫成的,且把這將近四十萬字的書稿重抄改了六次之多!一個年近古稀的人,竟能有這樣的恆心和毅力,這真是一個奇人,我曾問過他怎么會有這么大的毅力,他深情地說道:“晚景當珍時正好,滿腔熱血寫春秋!”——車朝潔同志差不多與新中國同齡,曾飽經歷史的磨難,所以他特別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他不但珍惜今天,還要歌頌今天!
現在,我以“中國史地四字經真是好”這十個字寫一首藏頭詩,讚美這部傑作。
中華五千年文明,
國展鴻圖偉業興。
史無前改革開放,
地靈人傑伴五星。
四言謳歌今盛世,
字句讚頌黨恩情。
經典十載憑詩寫,
真正奇書文筆精。
是金玉大放異彩,
好作品世代傳名。
陳光保
2012年8月
陳光保:雷州市人,先後任海康縣縣長、縣委書記,湛江市委常委、湛江市政協主席。他主政雷州30年,政績赫赫,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光輝典範。他在170多萬雷州人民心中,留下了一座巨大的精神豐碑。
——摘自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長篇紀實文學《人民公僕陳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