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陶瓷寶典

中國古陶瓷寶典

版次:1 印次:1 隋唐時期

圖書信息

作 者:鄭春興 主編
出 版 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8-1
版 次:1
頁 數:456
字 數:63000
印刷時間:2005-8-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204079650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世界可以通過陶瓷認識中國,國人也可以通過陶瓷認識自己的歷史,走進陶瓷世界,你會得到藝術的薰陶,也會得到利益的回報。

內容簡介

“亂世藏金,盛世玩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收藏熱”日漸升溫,這其中圖利者有之,賞玩以求精神愉悅者有之。凡收藏者必先懂鑑賞,以致圖利者不損失金錢,賞玩者更得其趣。遍觀書林,古玩鑑賞收藏書藉多不勝數,林林總總,各展其能,不一而論,然真正實用者有幾?
正因為缺少科學的專業的鑑賞知識,許多有意收藏者望而卻步,許多盲目者碰得頭破血流,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我們作為出版者,深感職責之重要,引導之必須,故歷時八載,廣邀業內專家名士編寫了這套“鑑賞與收藏必備叢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闡述了常見十幾大類古玩的鑑賞知識,以期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一些專業知識,使之多一些理性思維,增加一些沙裡淘金之方式方法,進而縮短購買真品的過程,減少購買假貨的損失。本書以“寶典”為名,非譁眾取寵,凡古玩大小皆為“寶”;“典”者實為標準,典範之書藉。之所以又稱“必備”,實為購買者非一定要閱讀,備之以供偶爾查閱以解惑。言而總之,本叢書旨在為廣大鑑賞收藏者提供實用性的專業知識,注重權威性與科學性,更具有觀賞性和可操作性,相信會對廣大鑑賞收藏者有所助益。

目錄

追本溯源篇
古陶史話
概述 
新石器時期
古商周春秋時期
戰國秦漢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 
宋元明清時期
古瓷史話
概述
瓷器形成與發展
三國兩晉南北朝瓷器
隋唐五代瓷器
宋遼金瓷器

部分章節

古陶史話
概述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國。陶器是中國歷史藝術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如同四大發明一樣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
陶器的發明標誌著新石器時代的開始,逐漸成為先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並擴大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促進了人類定居生活的穩定,並加速了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直到21世紀的今天,陶器始終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陶器的發明已有八九千年的歷史,但它的起源或可追溯到更早的階段。據記載,陶器是隨著史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現的,中國現存最早的陶器殘片出土於南方地區的一些洞穴居住遺址中,其年代距今九千至一萬年左右,甚至不排除會出現更早年代的原始陶。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並掌握了如何控制和利用物理化學作用,是“水木金火土”物質加之人類聰明才智的結晶,這與其他發明一樣,在實踐活動中包含了方方面面:如要使黏土能夠達到塑造程度,就需要加入水分;塑成形的器物在經火燒制之前必須晾乾,否則就會因升溫過急而破裂;選擇黏土時必須加以選擇和必要的處理,如經過淘洗的黏土可製成比較精美的器皿;在黏土中加羼和料則可增加陶器的耐熱急變性能等等。在史前先人們燒制陶器的實踐過程中,不僅採用多種方法改變黏土的基本性質,還發明運用不同的燒造工藝,生產出紅陶、灰陶和黑陶等諸多品種的陶器,使一些“其貌不揚”的陶器變得十分可人。中國制陶工藝從新石器早期的完全手工捏制逐漸發展到中晚期的“慢輪修整”階段,當時陶器用途大多數為飲食用器和存儲用器,因此必須選擇較細潔的黏土為原料。製作中將經過充分攪拌、揉捏的粘土放在陶車上(一種由帶有套管的圓形工作平台和木樁組成的原始機械裝置)。經旋轉做出器物的底部,然後將搓好的泥條從底的邊沿開始盤築或圈築,在慢旋的過程中雙手用力將泥條變薄形成器壁。盤築或圈築都是逐層進行的,一次盤築或圈築的高度應視器物的大小而定的,稍高大的器筒壁需分段製作,在上下對接處以及器壁與底的接縫處還要加貼一道黏土,以加固連線的強度。經過稍稍晾乾後,用表面纏有繩索、編織物或刻有溝槽、花紋的陶拍在器物外壁拍打,內側採用砥石之類的物體抵住以防變形走樣,一邊轉動陶車一邊拍打,這樣既可以逐漸將器物加工的圓渾、周正,又能使器壁均勻、緻密,生產出既實用又美觀的陶器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