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國古今書畫真偽圖典》內容簡介:至遲從魏晉以來,我國的書法和繪畫精品,一直被歷代宮廷和民間作為藝術品庋藏起來,已然成為全人類精神文明的寶貴財富。可是,在流傳過程中,竟然出現作品的真贗問題,成為公私收藏難以逾越的障礙,須知作品之真贗,內涵相當複雜,很難用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大體而論,真與贗的判斷,是指作品是否出自作者本人之手而定。可從歷史上考查,在南齊謝赫《六法論》中,已明確指出“傳移模寫"作為承繼書畫傳統技法之一,歷代奉為圭臬。如此沿襲下來,自然會保存若干臨摹本,這樣,作品就有了真贗之分。
臨摹本之出現,由來久矣,不過上好的臨摹本,下真跡一等。如今日流傳的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原跡早已散佚,其珍貴程度不下於後世名家之真跡。因此說,歷來流傳下來的摹本,只要是接近原作的,都應該予以重視。直到明中葉以後,部分沿海城市的工商業先後發展,即是近現代歷史學家認為當時社會已進入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由於社會客觀現實的演變,書畫作品的需求日漸增多,民間製造贗品應運而生。首先在蘇州地方開設作坊,專門仿造歷代名家書畫,在專諸巷一帶市場出售,於是形成一種新興的行業,作坊製作的贗品,後人謂之為“蘇州片”。今天還流傳於世的所謂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崔白兄弟的花鳥圖等,皆是從此地製造出來的。明代蘇州肇其端,河南開封、湖南長沙、廣東廣州、北京後門相繼步其後塵,故而市面上愈到後期,贗品愈益充斥,甚囂塵上,不可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