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戰亂逃至碎葉(今吉而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知章譽為天上謫仙人,後人又稱李謫仙。中國人幾乎沒人不知道李白的,因為李白是站在盛唐詩壇高峰之巔的偉大詩人,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詩壇第一人。
李白詩風飄逸,有詩仙之稱,歷史上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25歲時就隻身出蜀,開始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會稽(紹興),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風采名震天下,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近三年,便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的生活。
安史之亂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和肅宗發生了奪位之爭,兵敗後,李白被牽連,被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於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也有傳“醉致疾亡”(見皮日休《李翰林詩》),也有說他是單純喝酒而猝死的(見《舊唐書》)。也有說是醉酒入湖中撈月而亡,這種說法古已有之並被廣為流傳,為李白之死蒙上了一層浪漫的色彩。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大詩人,現實主義詩人。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的詩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被稱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渭南)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座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琵琶峰。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貞元八年(七九二)進士,與柳宗元韓愈、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蘇洵、曾鞏合稱為“唐宋八大家”,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6.12~約1763),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說家,詩人。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後因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後幾十年里,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十年創作了《紅樓夢》並專心致志地做著修訂工作,死後遺留下《紅樓夢》前八十回的稿子。 《紅樓夢》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為 “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歐陽修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張改革變法,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號“文”,又稱王文公。
屈原
屈平(約前340-約前278)字原,通常稱為屈原;羋姓屈氏。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戰國時期黃老之學的傳播者。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