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

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

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簡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中共廣西區委黨校或自治區黨校),是自治區黨委直接領導的培訓、輪訓副廳級、縣處級黨員領導幹部、理論幹部和鄉鎮書記的學校,是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廣西自治區黨校是自治區人民政府直接領導的培訓副廳級領導幹部、縣處級領導幹部及其後備幹部等國家公務員的學校,是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與行政學院是統一的領導班子即“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建制。自治區黨校現任校長為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孫大偉,廣西行政學院現任院長為藍天立。

基本信息

歷史

自治區黨校創辦於1950年5月25日。原名“中國共產黨廣西省委員會黨校”,首任校長張雲逸。創辦時校址設在南寧市共和路96號原南寧女子師範學校院內,1952年6月,遷入南寧市東葛路18號。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學校易名為“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1969年11月,學校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銷。1972年5月25日,自治區黨校第一期領導幹部讀書班開學,學校正式恢復。1983年5月,中共中央下發了《中共中央關於實現黨校教育正規化的決定》,明確提出黨校教育是整

個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決定實現黨校教育正規化。同年8月,自治區黨委提出了貫徹意見,廣西黨校教育開始走向正規化。自治區黨校在辦好主體班次的同時,開始開設具有學歷的大學專科班、本科班和研究生班。廣西行政學院組建於1994年3月25日,與自治區黨校是統一的領導班子,實行校(院)務委員會(簡稱校委會)領導體制,第一任院長為邱石元。 2002年7月,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遷建校園。新校園位於南寧市荔濱大道18號, 2006年11月開始啟用。新校園正面緊臨南寧的母親河邕江,東靠南寧市最大的亞熱帶風景區青秀山,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每年培訓、輪訓規模在2000人次以上。

機構人員

校園占地總面積34.454公頃,分教學區和兩個教職工生活區共三部分,其中兩個生活區分別位於東葛路18號、29號,占地3.245公頃;教學區即新校園占地面積31.209公頃,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全校有21個處室,行政、教輔處室和教研部各7個,有7個研究所(中心、基地、室)。7個教研部分別是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科學社會主義)、黨史黨建、文史、公共管理、法學教研部。7個研究所(中心、基地、室)是:廣西黨校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自治區黨校計算機培訓中心、廣西人口研究所、自治區黨校民族研究所、自治區黨校BFT培訓中心、自治區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和自治區黨校區情調研室。辦有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理論期刊《桂海論叢》。2007年底,全校在職職工267人,離退休人員160人。在職職工中,專職教師82人,高級職稱93人,參照公務員管理的有86人。另有聘用員工300多人,從事行政、後勤和服務工作。

課程

目前開設的班次有四類:一是常規主體班。如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縣處級領導幹部進修班(一班、二班)、縣處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少數民族領導幹部培訓班、女縣處級領導幹部培訓班、理論宣傳幹部培訓班,等等,每年10-12期;二是廳級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如廳級領導幹部自選培訓專題研討班,新任廳級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學習班,廳級領導幹部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研討班等;三是學歷班。設有大專、本科、研究生等班次,13個主要專業。廣西黨校系統從2008年起停止招收大專、本科班,主要是辦研究生班。研究生班開設專業:中共黨史(黨建)、國民經濟學、經濟管理、公共管理、政治學、行政法學、社會學、文化管理等;四是社會培訓班。與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舉辦各類短期培訓班。此外還與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聯合舉辦鄉鎮長專題培訓班、選調生培訓班。50多年來,學校共培訓、輪訓學員27萬人次,為廣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了大批德才兼備的領導人才和理論骨幹,發揮了幹部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作用。

教學

在教學方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特別是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並取得了明顯成效。堅持和完善了集體備課、示範觀摩、質量評估等機制,案例分析、結構模組式教學、聽證會形式、解讀討論式教學、現場教學、研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以及理論研討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了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目前在各個主體班中推廣的新的教學方法中最突出、最集中的有:(1)體驗式教學(如組織主體班到百色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體驗式教學);(2)現場教學(如組織主體班到欽州、北海、防城港市和鹿寨縣、扶綏縣開展現場教學活動);(3)警示教育(如組織主體班到柳州監獄進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

科研

在科研方面,通過抓好科研課題立項和科研評獎工作,出精品、出人才。“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基礎”已成為全校教職工的共識,廣大教研人員緊密聯繫改革開放的實際和社會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據統計,2001—2007年,學校承擔了國家課題16項,省部級及協作課題40項,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42項,其中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2 項;每年完成科研論文和著作300—500篇(本),較好地發揮了理論學習研究宣傳的主陣地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