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新民主主義文化思

《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再研究》是“中共黨史研究叢書”之一,全書共分11個章節,主要對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作了探討和研究,具體內容包括中共創生的文化背景和早期共產黨人的文化觀、民主革命時期中共黨人的科學觀、中共文化“民族性”意識的覺醒及其思想意義、“文化人”與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體系之關係等。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再研究》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圖書目錄

導論 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研究如何深化
第一章 中共創生的文化背景和早期共產黨人的文化觀
一、文化的雙重危機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二、早期共產黨人的文化關懷
三、文化論爭的重要成果:楊明齋《評中西文化觀》解析
第二章 大眾化:“左翼”文化運動的精神遺產及其發展
一、從文藝“大眾化”到文化“大眾化”
二、中共的“大眾化”觀:文化“大眾化”追求之內涵
三、周文對文化大眾化理論和實踐的貢獻
第三章 民主化:中共追尋的文化精神與政治理想
一、早期中共黨人對民主的追求和思考
二、民主的國家形態之認知及其實踐歷程
三、抗戰時期中共對民主旗幟的高揚及其實踐的自我解讀
第四章 民主革命時期中共黨人的科學觀
一、提倡科學與破除迷信:中共的一個重要傳統
二、唯物史觀與科學:中共黨人對“社會科學”的認知
三、自然科學的追求:抗戰前後邊區的有關認識與實踐
第五章 中共文化“民族性”意識的覺醒及其思想意義
一、早期共產黨人對於文化“民族性”問題的疏忽及其原因
二、“新啟蒙運動”前後中共黨人對文化“民族性”的初步覺悟
三、抗戰時期中共對文化“民族性”的強烈體認與闡發
四、毛澤東的獨特貢獻與文藝“民族形式”和學術“中國化”之探討
五、“民族性”認知對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體系形成的重要意義
第六章 “文化人”與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體系之關係
一、從“文化人”一詞的流行說起
二、“延安文化熱”與中共高層“文化意識”的強化
三、中共的“文化人”觀及知識分子政策
第七章 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體系的形成標誌與主體內涵
一、“集體智慧的結晶”與形成標誌新論
二、文化綱領的再認識
三、毛澤東和張聞天兩篇 奠基之作的比較
第八章 1940年至1956年間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傳播與深化
一、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宣傳與高校課程之開設
二、新民主主義政權理論和經濟思想的深化及其他
三、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發展之概觀
第九章 新民主主義道德思想的探索及其實踐
一、抗戰以前中共黨人對道德問題的思想探討
二、從“共產主義者道德”到“新民主主義道德”
三、體系建構的嘗試:《新民主主義的道德》與《論國民公德》
第十章 “新民主主義教育”的理論探索與體系建構
一、新民主主義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的過程
二、新民主主義教育思想的主體內容
三、新民主主義教育學的體系構建和學制改革
第十一章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文化過渡的歷史考察
一、新民主主義文化形態在全國的確立
二、向社會主義文化形態的過渡
三、蘇聯社會主義文化的廣為傳播及其影響
四、新民主主義文化向社會主義文化過渡之反思
主要參考文獻目錄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中共創生的文化背景和
早期共產黨人的文化觀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重大政治事件,也是重要的文化事件。因為它的誕生和發展,它所信奉的馬克思主義,它所提出並逐漸成熟的文化思想、主張和實踐,極大地影響和改變了中國的文化格局和發展方向。從文化角度來認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首先需要關注的,自然是它得以誕生的文化背景,以及成立之初代表人物對於文化問題的基本看法。這是我們考察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的歷史和邏輯起點。
一、文化的雙重危機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之一。在中共誕生之前,新文化運動的蓬勃興起和迅猛開展,為它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活動條件。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以西方近代文明為目標,對封建時代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全方位的激烈批判,它反映了憂國憂民的先進中國人,對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政治現實出路的一種新的選擇。這是一種“借思想文化以解決問題”①的歷史性選擇,它宣告了在民族危難極其深重和現代化追求異常迫切的時代傳統儒家文化的深層危機。

後記

書總算是寫完了。研究這一課題,前後一共用了十幾個春秋。對於書中所探討過的每一個問題,我都努力去揭示其發展的脈絡、內在的邏輯和歷史的是非;都希望能儘量地去多爬梳出一些新的材料,作出一點新的分析,並儘可能給那些被“歷史”遺忘和忽略的人或書或文,以應有的歷史地位。不知我是否做到了,敬請讀者諸君給予批評。
多年來,我一直致力於從整體上去把握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問題,即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思想發展史。我希望能夠抓住其核心環節、關鍵課題,在深入探究各分支問題的基礎上,再大體釐清其結構內部各問題間邏輯的和歷史的關聯。這樣的要求,對我的知識結構無疑提出了挑戰,這也是我一直拖延了那么長時間,才完成它的原因。不知其實際效果如何,也請同行和師友指正。
我不是一個急功近利、鬥志昂揚的工作狂。我相信從容思考和冷靜研究的成果,或許能有機會放得更為長久。但儘管如此,我的這一研究中,也一定還存在各式各樣的不足、缺陷乃至錯誤。好在今後,我還有機會去改進它們。
本書中的部分內容,曾經以論文形式發表在各種學術刊物上。它的最終完成,得益於國家社科基金的資助,也得益於我所在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馬列學院、中共黨史系領導的敦促和支持。回顧自己不長的學術生涯,此時此刻我最想感謝的是引我進入學術之門的恩師吳序光教授,以及經常給我寶貴學術指點的學界前輩張靜如教授。同時,郭德宏教授、王順生教授、羅正楷教授、楊鳳城教授和齊鵬飛教授等,也都曾給我的研究以許多寶貴的幫助。此外,為完成這一研究,我還專門就一些具體問題,採訪和請教過劉煉教授、彥奇教授和彭明教授等。在此,我要對上述所有這些學者,表示自己衷心的感謝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