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務員制度

中國公務員制度

《中國公務員制度》是應教學需要編寫的,用於高等學校行政管理專業本科教學。作為教材,《中國公務員制度》的編寫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為基本依據,以我國公務員制度的改革為線索,參考引用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檔案和報告,努力做到知識準確,內容適用,表述簡明。為了讓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我國的公務員制度,我們在每章內容後附有與該章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和管理案例。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課程的基礎知識,我們編寫了各章內容的重點提示和實用的複習思考題。《中國公務員制度》是天津師範大學本科課程建設的成果。《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寫作還參考並借鑑了我國公務員制度研究領域的多種形式的成果。《中國公務員制度》的編寫目的是為了宣傳我國的公務員制度,普及相關知,為推進中國公務員制度建設盡心盡力。

內容簡介

《中國公務員制度》由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公務員與中國公務員制度
一、中國公務員的基本概念
二、我國歷史上的官員制度
三、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 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基本原則與特點
一、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基本原則
二、中國公務員制度的特點
第三節 中國公務員的管理
一、中國公務員管理的一般原則
二、中國公務員的管理機構
第二章 中國公務員的條件、義務與權利
第一節 公務員的條件
一、公務員條件的基本概念
二、公務員的基本條件
第二節 公務員的義務
一、公務員義務的基本概念
二、規定公務員義務的重要意義
三、公務員義務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公務員的權利
一、公務員權利的基本概念
二、規定公務員權利的重要意義
三、公務員權利的基本內容
第四節 公務員義務和權利的關係
一、理順公務員義務和權利關係的重要意義
二、公務員義務和權利的基本特點
三、公務員義務與權利的相互關係
第三章 中國公務員分類制度
第一節 公務員的分類
一、職位及其相關概念
二、職位分類和品位分類
三、職位分類的意義
第二節 公務員職位分類的基本內容
一、公務員職位分類的原則
二、職位分類的標準
三、職位分類的內容
四、職位分類的步驟
第三節 公務員的職位劃分與分級
一、職位類別
二、職務序列
三、職務級別設定
四、公務員職務與級別對應的關係
第四章 中國公務員錄用制度
第一節 公務員錄用制度概述
一、公務員錄用的涵義
二、建立中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意義
三、公務員錄用的基本原則
四、公務員的錄用組織
五、公務員錄用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公務員的錄用程式
一、編制錄用計畫
二、發布招考公告
三、對報考人員進行資格審查
四、考試
……
第五章 中國公務員考核制度
第六章 中國公務員職務任免制度
第七章 中國公務員職務升降制度
第八章 中國公務員獎勵制度
第九章 中國公務員紀律與懲戒制度
第十章 中國公務員培訓制度
第十一章 中國公務員交流與迴避制度
第十二章 中國公務員薪酬制度
第十三章 中國公務員的退出制度
第十四章 中國公務員申訴控告制度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二)職級規範
職級是指工作性質、難易程度、責任輕重、所需資格條件相同或充分相似的職位的組合。職級按序排列,一個職系有多少職級應視組織機構中工作的難易程度、責任輕重、所需資格條件而定。
區分職級的結果是,有的職級可能只有一個職位,有的職級可能有幾千個職位。職級規範是規定與敘述每一職級的工作性質、難易程度、責任輕重及所需資格條件的書面檔案。其作用主要是:
(1)確定每一職級的範圍,明確各職級本身的特點和各職級之間的界限;
(2)作為進行歸級指導的依據;
(3)統一規定各職級的名稱;
(4)作為一種法規性檔案。職級規範按照職級分別規定與敘述,設定多少職級,就有多少職級規範。
職級規範大致由六部分構成:
(1)職級名稱。必須簡明扼要,一眼就能看出本職級工作的性質及程度。職級名稱是了解職級規範內容最簡單的工具,如初級速記員、助理交通工程師、高級土木工程師等。
(2)職級編號。是代表一個職級的號碼,通常由職位類別、系列(職組、職系)和級別(職等)三個部分組成。
(3)職級特徵或職責。這是職級規範最重要的部分。一份標準的職級規範必須在職級特徵項目下,就本職級職位工作的性質、繁簡難易及責任輕重三個方面,表明它與任何其他一個職級的區別,或不同於任何其他一個職級的特徵。一般應首先列舉本職級所包括的主管職責,然後說明本職級的職責內容,其中包括在何種層級與職位人員監督下處理工作、受何種監督、需要監督何種層級與職位人員工作、如何給予監督等。
(4)工作舉例。所列舉的工作通常只敘述處理的工作名稱及處理方式,如“撰寫文稿”。所選擇的工作舉例,必須是本職級大部分職位所普遍處理的工作,必須是最能代表本職級職位之特性的工作,必須是本職級職位所經常處理的工作。
(5)所需資格。包括任用資格和所需專門知識,後者包括普通教育及專門教育的程度,所需的經驗種類及時間等。

後記

本書是應教學需要編寫的,用於高等學校行政管理專業本科教學。作為教材,本書的編寫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為基本依據,以我國公務員制度的改革為線索,參考引用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檔案和報告,努力做到知識準確,內容適甩,表述簡明。為了讓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我國的公務員制度,我們在每章內容後附有與該章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和管理案例。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課程的基礎知識,我們編寫了各章內容的重點提示和實用的複習思考題。
本書是天津師範大學本科課程建設的成果。全書由吳春華策劃,完稿先由溫志強進行初審,再由吳春華進行最後的修改和審定。研究生馬玲、龍雲婧、劉瑩、劉曉華、趙君、侯巍巍參加了本書內容的研討、編寫,提供了部分背景資料、案例和文稿,這為本書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此外,本書的編寫和出版也得到了南開大學出版社和莫建來編輯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們在此也表示深切的感謝。
本書的寫作還參考並借鑑了我國公務員制度研究領域的多種形式的成果,對於這些成果的作者,我們在此也一併致謝。其中的一些著述,已作為本書的參考文獻向讀者作了推薦。對於業已成為政府政策、管理法規和專業共識的內容,書中沒有再一一標明出處,還請諒解。本書編寫中的錯誤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我們願與學界同仁和廣大讀者一起,宣傳我國的公務員制度,普及相關知識,為推進中國公務員制度建設盡心盡力。

序言

在現代社會中,行政管理學,或稱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既是一個新興的社會管理領域,也是一門發展速度非常快的學科。為什麼?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代人類社會需要民主、高效的行政管理。一般說來,人類社會可以分成私人與公共兩大領域。就公共領域而言,多元價值的集合使得其行政管理行為更為複雜。行政管理學,或稱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正是探索這一領域客觀規律的實踐性學科。其目的就是保障社會公共領域的公平、秩序、效率和發展。不論是教師、學生或各級行政管理人員,在步入行政管理領域時首先應該明確地認識這一基本概念的含義。
從歷史發展來看,公共行政學的產生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1887年伍德羅·威爾遜發表《行政學研究》一文,由此揭開了西方國家行政管理研究的序幕。根據伍德羅·威爾遜觀點,在現代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政治的職能是如何保障在多元價值條件下公平地制定公共政策,而如何有效地執行公共政策和保障政策目標的實現則是行政的職能。因此,政治學應該以公共政策為研究中心,分析各種法律、政令的產生、發展和變化。但是,社會政治關係包含著複雜的價值認識,無法進行科學性的研究,而作為研究政策執行的公共行政學則可以不受價值判斷的影響,根據科學的方法客觀地決定如何高效率地執行公共政策。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公共行政不斷地得到新學者們的釋義更新和補充,公共行政領域中所包含行政決策因素的這一特徵越來越明顯,這也就使得伍德羅·威爾遜所闡釋的公共行政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斷產生一些變化。
從19世紀末至現在,行政管理學的發展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60年代是行政管理學發展的早期階段,即傳統的行政管理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