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結構與效率

《中國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結構與效率》,作者是姚海明 ,由 中國金融 出版社於 2007 年出版。描述的是 本書在對古典、新古典及凱恩斯主義、發展經濟學管理論流派關於儲蓄向投資轉化問題的相關理論進行綜述之後,從理論探討關闡述了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四個一般階段。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古典、新古典及凱恩斯主義、發展經濟學管理論流派關於儲蓄向投資轉化問題的相關理論進行綜述之後,從理論探討關闡述了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四個一般階段。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我國計畫經濟時期儲蓄形成的機理、儲蓄結構和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特點,研究了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國民儲蓄的總量和結構,探討了正規金融路徑和非正規金融路徑各自產生原因及轉化效率,提出了現階段我國通過完善市場經濟制度來提高金融轉化效率的具體建議。

目錄

 1導論

1.1 關於選題的思考

1.2 主要概念

1.2.1 儲蓄

1.2.2 投資

1.2.3 儲蓄向投資轉化的路徑

1.2.4 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結構

1.2.5 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效率

1.3 本書的結構安排

1.4 本書的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1.4.1 主要觀點

1.4.2 主要創新之處

2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理論分析

2.1 有關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理論綜述

2.1.1 古典學派

2.1.2 魏克塞爾的觀點

2.1.3 凱恩斯主義

2.1.4 新古典主義

2.1.5 經濟發展理論

2.2 儲蓄向投資轉化階段論

2.2.1 初始桃花源的儲蓄向投資轉化階段

2.2.2 分工和貨幣產生後的桃花源的儲蓄向投資轉化階段

2.2.3 早期融資中介產生後的桃花源的儲蓄向投資轉化階段

2.2.4 引入現代金融制度後的現代桃花源的儲蓄和投資轉化階段

3中國計畫經濟時期儲蓄向投資轉化問題考察

3.1 中國計畫經濟下的儲蓄形成與儲蓄結構

3.1.1 儲蓄形成機制

3.1.2 儲蓄結構

3.2 中國計畫經濟時期的儲蓄向投資轉化

3.2.1 計畫機制主導的儲蓄向投資轉化

3.2.2 高儲蓄率、高轉化率與低邊際生產率

3.2.3 低轉化效率與政府直接開發經濟體制

4中國經濟轉型期儲蓄問題與結構的變化

4.1 國民儲蓄總量與結構的變化

4.1.1 國民儲蓄總量的變化

4.1.2 政府儲蓄

4.2 企業儲與政府儲蓄

4.2.1 企業儲蓄

4.2.2 政府儲蓄

4.3 居民儲蓄

4.3.1 居民儲蓄的總量與結構

4.3.2 居民的金融儲蓄分析

5中國經濟轉型期正規金融路徑的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結構與效率

6中國經濟轉型期非正規金融路徑的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結構與效率

7實現儲蓄向投資高效率轉化的改革對策

緒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