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書名:中國儒學史:清代卷作者:汪學群
定價:¥82.0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189221
出版日期:2011年6月1日
編輯推薦
《中國儒學史:清代卷》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我們為什麼要編著一部《中國儒學史》,這是由於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民族復興的進程之中。民族的復興必然與民族文化的復興相關聯,而“儒學”在我國的歷史上曾居於主流地位,影響著我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學的復興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是分不開的,這是由歷史原因形成的。儒學自孔子起就自覺地繼承著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從歷史上看它曾是中華民族發育、成長的根,我們沒有可能把這個根子斬斷。如果我們人為地把中華民族曾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子斬斷,那么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沒有希望了。因此,我們只能適時地在傳承這個文化命脈的基礎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看,我估計在二十一世紀儒學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在中國、甚至在世界(特別是在東亞地區)將會有新的發展。為什麼儒學會有一個新的發展?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經濟的原因,更與“西學”(主要指作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學等等)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學)所進行的全方位的衝擊有著更密切的關係。回顧百多年來中國的歷史,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中國文化(“中學”)在與西方文化(“西學”)的搏擊中節節敗退,“全盤西化”(或“全盤蘇化”)占盡上風,甚至“打倒孔家店”成為某些中國知識分子標榜“進步”的口號。可是在這樣艱難的“中學”日衰的形勢下,中國仍然有一代又一代的學人,一方面堅忍地傳承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另一方面又以廣闊的胸懷融合著“西學”的精華。他們深信“中學”,特別是“儒學”不會斷絕,自覺地承擔著中國傳統文化“存亡繼絕”和復興中國文化的使命。因此,正是由於“西學”對中國文化的衝擊,使得我國學者得到了對自身文化傳統進行自我反省的機會。我們逐漸知道,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應該發揚什麼、應該拋棄什麼,以及應該吸收什麼。因而在長達一百多年中,我們中國人在努力學習、吸收和消化“西學”,這為儒學從傳統走向現代奠定了基礎。新的現代儒學必須是能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能為當今人類社會“和平與發展”的前景提供有意義的精神力量的儒學;應該是有益於促進各民族結成團結、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處的大家庭的儒學;新的現代儒學該是“反本開新”的儒學。“反本”才能“開新”,“反本”更重要的是為了“開新”。“反本”必須要對儒學的源頭有深刻的了悟,堅持自身文化的主體性。我們對儒學的來源及其發展了解得越深入,它才會越有對新世紀的強大生命力。“開新”要求我們全面、系統地了解當今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和思想文化發展的總趨勢,這必須對儒學作出適時的、合乎時代的新解釋。“反本”和“開新”是不能分割的,只有深入發掘儒家思想的真精神,我們才可能適時地開拓儒學發展的新局面;只有敢於面對當前人類社會存在的新問題,才能使儒學的真精神得以發揚和更新,使儒家在二十一世紀“反本開新”中“重新燃起火焰”,以貢獻於人類社會!
內容簡介
《中國儒學史:清代卷》採取歷史與邏輯統一的方法,把清代儒學分為理學、漢學、今文經學三個形態。依次是:清初理學占主導地位,先是受晚明影響,王學大師領袖壇坫,後來由於王門後學的空疏誤國而受到批評,遂使理學的重心由王學向朱子學轉變,朱子學登上廟堂並得到清廷的支持。與此同時,明清之際漸出端倪的批判反思理學、倡導漢學的趨向也在不斷擴大,到了乾隆時期,因編纂《四庫全書》等原因內外互動導致漢學(東漢古文經學)復興。漢學家精於考據,疏於義理,埋首於故紙堆里,不問世事。他們一味地倡導復古,加上嘉道之際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導致比漢學更古且具有濟世特色的西漢今文經學復興,從而把清代儒學復古的特點推向極致。以復古開新來概括清代儒學的發展與演進,一點也不為過,這種發展與演進似乎遵循著時間愈前復古愈近、時間愈後復古愈遠的邏輯(清初的理學復宋明之古,清代中期的漢學,以及稍後興起的今文經學復東漢、西漢之古),可以說清代儒學以復古開新的模式集傳統儒學之大成,在儒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中國儒學史:清代卷》分十一章,依次闡述儒學的三個形態即理學、漢學、今文經學在清代發展演進的歷史。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理學的發展與衰落
第一節 明代遺民的理學
第二節 順康雍時期的理學
第三節 乾嘉時期的理學
第二章 王學的延續與餘波
第一節 孫奇逢的心學
第二節 黃宗羲對心學的改造
第三節 李顒的體用之學
第四節 李紱對心學的總結
第三章 朱子學的發展
第一節 張履祥的平民朱子學
第二節 陸世儀的用世之學
第三節 李光地的正統朱子學
第四章 張載之學的闡揚
第一節 王夫之的自然觀
第二節 王夫之的知識論與人性論
第三節 王夫之的歷史觀
第五章 反理學與務實學風
第一節 顧炎武的經學
第二節 閻若璩辨偽《古文尚書》
第三節 顏李學派的習行思想
第四節 唐甄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漢學的復興與發展
第一節 漢學的成因與源流
第二節 漢學的發展與別出
第三節 漢學的成就與局限
第四節 漢學家的"以禮代理"說
第七章 漢學家的義理學(上)
第一節 惠棟對漢易的發揮
第二節 戴震的反理學
第三節 洪亮吉的天人觀
第八章 漢學家的義理學(下)
第一節 凌廷堪的禮學
第二節 焦循的變通之學
第三節 阮元的務實之說
第九章 漢學的別出及對漢學的批評
第一節 錢大昕的經史之學
第二節 章學誠的“六經皆史”說
第三節 方東樹對漢學的批評
第十章 今文經學與經世思想
第一節 今文經學的復興<